小国学网>故事>“家居女皇”史晓燕

“家居女皇”史晓燕

收录日期:2025-08-07 03:19:57  热度:11℃

从只有几张沙发的一家小店,做到资产过亿的伊利诺依老板,史晓燕仅用七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大翻转。

大胆跳槽的女护士

史晓燕曾经是协和医院的护士,三个可爱孩子的母亲。她丈夫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之一。这位33岁才开始走出家门的全职太太,仅用了七年时间,就拥有4亿身家,是占地近千亩的金港汽车公园的总策划、总导演,更是伊利诺依家具王国的掌门人。

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她成功的背后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插曲:5岁去体校,练游泳、排球,一直玩到高中毕业。开始说免试,清华、北大抢着要。后来因为差了25分,只等来了协和医院护校的录取通知书。毕业后,史晓燕被分配到又脏又累的骨科病房。打针送药、端屎端尿,周而复始,工作的艰辛和压力她倒能应付自如,但是每月70元的薪水、6毛钱的夜班补助却让她忍受不了。这绝不是她的人生理想。但目标是什么,她还不知道。下了夜班,她拼命学外语。

1984年,史晓燕没和任何人商量,从协和医院办理停薪留职,应聘到一家外企公司做了前台接待。那时,跳槽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不过,她当年的同事对她跳槽却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她那时就不甘于寂寞,不适合做护士”。

令人不解的是,她在那个外企虽然没学会电脑打字,但还是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史晓燕坦言:“到今天我也不会用电脑,我就是愿意和人打交道。做什么我行,我就去做什么。舍弃我不行的,干我行的。”

不安分的家庭主妇

叶明钦一度是史晓燕的上司,后来成了她的先生。

史晓燕对自己的老公称赞有加:“选老公也跟投资一样,叶先生够聪明、肯干、能吃苦、勤奋。”在任何场合,史晓燕都称呼老公为叶先生,可见对他的尊重。她的先生叶明钦先后从几家大公司跳槽,做过IBM公司中国首席代表。

可是,老公这份年薪几十万美金的职位丝毫没有给史晓燕带来安全感。1989年,叶明钦到新加坡工作,她再也不甘心做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先是做起了导游,后来就开始自作主张,在新加坡买卖房子。“当时没有和先生商量,第一次买房子买到了红灯区,第二次卖了房子赚了8万新币,于是一下就找到感觉了,我觉得自己适合做贸易。”

“找到感觉”的史晓燕了解了发达国家对家的概念,看了很多有品位、精心设计的家,便迫不及待地要在一个高起点上开始自己的事业。她相中了国内方兴未艾的家具产业。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她每年花7万美金学费,自费到美国芝加哥学习室内设计。

史晓燕的第一单家具生意,是为一个别墅区200多套房子提供所有家具。为了这单300万美元的生意,她放弃了学业,不计成本地直接从美国进口家具。这单生意不仅没有赚钱,反而使她栽了跟头,“全交了学费了”。

但史晓燕并没一蹶不振,她挨家挨户去找每个业主商榷修改事宜。改一次不行,再改,直到客户满意为止。那时,史晓燕正怀孕,每天挺着大肚子穿梭于工地,以百倍的诚恳和耐心对待客户。最后,大家被她的执著感动了,不忍再为难一个如此诚恳的孕妇。

之后,史晓燕用手中仅余的一点原始积累,和丈夫一起建起了自己的家具厂。厂子起初只是干些修修改改的活。就是这家占地50余亩、仅仅投资150万元的工厂,最终成为史晓燕起飞的动力和平台。

打造伊利诺依王国

失败不但没有让史晓燕的胆子变小,反而让她更大胆。她在素有家具顶级品牌荟萃之地美誉的中粮广场租下了百余平米的卖场。她认为自己既能进口,又能自己制作加工,应该能撑起这个卖场。

最初几个月,史晓燕连连创下了每月零售100万元的销售额。她为此激动不已。但好景不长,很快她就遭遇了自己的第二次“滑铁卢”。

其实,这次突来的“滑铁卢”,仅仅是因为她没有忍住利润的诱惑。“我这人争强好胜,骨子里不希望别人比我好。在中粮广场其实我已经卖得很好了,但我还是不能忍受别人比我卖得更好。”她仿造了其他商家的一张床。这张床,人家卖13万元,她做好后仅卖1. 8万元。“我卖了100多套,一直卖到今天,给我创造了无数的利润。”结果,其他17家店联名把她告到了海关、工商那里,她遭到查处,不得不从中粮广场退出。

“我觉得竞争是一种鞭策,我喜欢商场的挑战。” 她说。

从中粮广场出来后,她并没有再进其他的家具城。她在光华路花400万元租下了一座破旧的工厂,改造成1万平米的卖场,开始打造自己的伊利诺依王国。

如今,她大部分时间在自己的工厂,但坚持每月出国看世界各国最新的家具展、采购,在一线了解市场动向和潮流。它从台湾请来了兼有资深家具设计师和资深管理人头衔的李先生。虽然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有专业人士管理,工厂才逐渐走上正轨。

眼光和远见让史晓燕永远站在行业的前沿。

进入2000年以来,看遍世界家具市场繁华的史晓燕确立了伊利诺依新的家具风格——新古典、后现代。这说土不土、说洋不洋的式样,不仅许多国人喜欢,就连不少老外也舍近求远,到她这里买家具。伊利诺依声名鹊起,逐渐在行业里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发出了自己的光芒。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并代理世界十大品牌家具。

成功取决于心态

史晓燕很瘦,但是看上去很干练。与众多的女企业家相比,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理念和胆量,这也是她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就像她对自己的描述:“我是一个典型的白羊座、O型血女子,热情、阳光、开朗、执著。”

每一个老板都不可能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排解压力,是每位企业家必须面对的挑战。史晓燕称,她主动调整心态的能力很强。“我喜欢泡温泉,经常下午四五点时在公司消失一个钟头”。还有,就是跑步,在自己家的跑步机上。正是在跑步机上,她完成了公司的一个个决策。

有一段时间,与众多优秀的男企业家们聚会后,史晓燕禁不住会产生自卑,“我怎么没有那么多高屋建瓴的思想、那么多国际领先的管理战略?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理论水平相当高”的企业家们纷纷败走麦城,甚至少数几个还锒铛入狱,史晓燕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女性特有的精细、谨慎和脚踏实地,正是自己的最大强项。”

很多人都说她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史晓燕的经验是:“年轻是一种心态,而不是年龄。有事业、有追求、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女人才有自信,有自信的女人也才会有魅力。”史晓燕认为做事要用心,尽量简单,而不要复杂化,决不做金钱的奴隶。“人生的成功,金钱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快乐来自于金钱以外的东西。”她偏爱吃担仔面,经常穿一件从泰国买回来的10元钱的衣服。和儿子斗斗嘴,或者和女儿说些贴心话,偶尔和同事上上馆子,说些各家的酸甜苦辣,这些都能令史晓燕快乐。“金钱对我来说,绝对只是事业和生活中运作的一种工具而已”。

当被问及“最享受的时间”时,史晓燕坦白,现在想奖励自己的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度假,周游世界,到处去看、去闻、去想、去思考、去再创作。现在不像以前了,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当然,史晓燕还有一个愿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读读书,这些是我今天最想做的。”

女强人的遗憾

当年的史晓燕是一个全职太太,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却丧失了自我欣赏的能力——“那时我老觉得自己不漂亮,都不爱拍照。其实今天看,我年轻时怎么那么漂亮。”

成了女强人之后,她发现事业与家庭两全的童话,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当年我总不能理解我先生。后来有了自己的事业,才知道事业家庭很难完美地兼顾。我的三个小孩都很小,要是老想着在家里照顾他们,根本就没法工作。比如今天我要出国,但出门前孩子哭了,我却不能放下行李不去。”

相信所有拥有家庭的职业女性都面临过史晓燕曾经的无奈。创业之初,她觉得事业跟孩子同样重要。足有15个春节,她都没有在中国过节,因为一年里只有大家都歇业的这10天她是最轻松的,可以到国外找一些想找的感觉。换言之,15年来,她的孩子都没有跟母亲一起吃过一次团圆饭——现在想来,她不无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我把事业看得太重,忽视了家庭,这种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我只能告诉后来的人,你的人生、你的健康、你的美丽、你的家庭都重要,不光只是事业。”

猜你喜欢

  • 我的大学

    杨洋成功了。能进入高校,她应该是值得骄傲的,在她以前,还没有像她这样的一位聋人能走进高校就读过。要知道这个成功来之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大学里,杨洋一点儿也不认为自已比别人差,她与班上的同学真诚友好地相处,克服了许多在正常人眼中根本就不算困难

  • 曲折的求学之路

    6岁的杨洋要上学了,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失聪的儿童,这又是多么困难。但小杨洋和她爸爸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小杨洋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小杨洋先想的是到家附近的南山二小报名。语文老师跟杨洋交谈了一下,其结果是一问三不知;算术老师在纸上写的题目,

  • 了不起的汉语拼音方案

    她叫杨洋,在小的时候聪明可爱。两岁时就可以在众人面前朗读整首的儿歌,能够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很受亲朋好友的喜爱。杨洋 5 岁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将她吞噬了。杨洋因一次极平常的感冒引发气管炎,在杭州市中医院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后,却

  • 聋女大学生“看”讲十八年

    大家都知道,我们上课一方面靠听老师讲授,同时另一方面则靠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上课回答问题还要用口……然而你能相信一个聋女大学生仅仅依靠眼睛看就完成了 18 年的学业吗?这并不是天方夜潭,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她叫什么名字,我先不忙告诉朋友们,我

  • 轮椅上的检查官

    有这样一位坐着轮椅每天往返四五里去上班的检查官,以他坚强不屈的精神,就足以让人感动,然而他又在这艰辛的人生道路上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从中体味到了许多喜悦。他,就是王树德。在河北省平泉县检察大院里,你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有位摇着轮椅来上班的检

  • 申沛农长期瘫痪成名家

    50 年代初,在北京一所老式房子里的病榻上,一位双腿瘫痪的年轻人忍着病痛,翻阅着书刊,寻求生活的出路。这时,一本青年刊物上的一篇报道,象磁铁一样吸住了他的目光。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保尔式的人物江幼农在周身关节僵硬、只能张口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

  • 生命需要支撑

    过早的辍学,使我遗憾终身。而我又偏偏喜欢写作,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不知翻烂了多少本字典,多少个夜晚因写作的灵感,兴奋难眠。在我那简陋的伤狼小居,留下了数年的酸甜苦辣,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奇闻趣事记录下来,哪怕是不成文,也要用心去做。虽然说我的

  • 左手字

    郭小浩是个运动健将,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代表这学校拿过很多荣誉,他学习成绩一直也不错,他每天的生活除了锻炼就是学习。不过他很害羞,很怕丑,也很要面子。最近他迷上了一种叫跑酷的极限运动,后来他开始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跑酷队,每天的运动练习就是跑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