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永不凋零的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收录日期:2025-08-07 18:54:43  热度:9℃

她在风烛残年的时候,终于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放不下的,却是尘世间的那一点点暖意。老来多健忘,唯不忘思亲。

在人流如潮的街道上,迎面走来一对父子。暮年的父亲搀扶着他年轻的儿子,慢慢地走着。年轻人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走路显得十分吃力。父亲低声和他说话,皱纹纵横的脸上荡漾着一缕温情。儿子听着,点头,笑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都是骨肉至亲的人搀扶着,走那段坎坷崎岖的路。人生寒冷的季节,也只有血脉相连的人,依偎着相互取暖。

导演谢晋有两个智障的儿子,其中一个名叫阿三。阿三在世的时候,每当谢晋外出,他就在门前守着,眯起眼睛来,趴在门镜上向外张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痴痴等着父亲回来,谁劝他也不离开,直到额头上的眉毛被都门镜磨得稀疏异常。谢晋对朋友说:“只要我一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着我回来。”

我忽然懂得那个成语“望眼欲穿”,心中一阵阵的酸楚。

谢晋导演去了另一个世界,陪伴他的儿子阿三了。但愿他不再辛苦地拍戏,能陪着阿三,别让阿三守在门旁苦苦等他回来。

所谓幸福,就是能和自己的亲人厮守在一起。不要让亲人盼他回家,望眼欲穿。

一位白发的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上衣。他拉着一辆简易的板车从商场出来,上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箱。车后忽然冒出一个圆圆的小脑袋,五六岁的小男孩,正歪着头,弯着腰,撅着小屁股,用力帮着他的爷爷推车。一张花儿般的笑脸,为老人抵挡多少岁月的寒霜。

一次,在火车上,我的对面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带着他八九十岁的母亲。他的母亲行动不便,一直坐在轮椅上。坐的时间久了,累了,就唤他的儿子,要坐在座位上來。儿子抱起骨瘦如柴的母亲,小心翼翼的,像是怀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母亲稀疏的白发,如冬日江畔一丛丛洁白的芦花。

张爱玲在文章《私语》中写到她幼年时的弟弟。一次,父亲重打了弟弟一顿,他哭了好一阵儿,忘记了,又去阳台拍皮球玩,而她坐在桌前,端起饭碗,不能说话,眼睛里溢满了盈盈的泪水。继母看见了讥讽她,打的又不是你,委屈的倒是你了。她看见弟弟挨打,代替不了他,帮不了他,保护不了他,只有哭泣。年幼的她,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再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多少人间温情。她不忍看弟弟挨打受苦,心里疼痛不已,却无以表达,唯有落泪如雨。

可是,七十岁的张爱玲,孤独地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看见橱窗里摆放的一种香肠卷,就想起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的一家咖啡馆,父亲总是爱买香肠卷给她吃。隔着悠长的岁月,再苦涩的旧事,也弥漫着人世的一缕温馨。她在风烛残年的时候,终于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放不下的,却是尘世间的那一点点暖意。老来多健忘,唯不忘思亲。

春日枝头的繁花,好比天边的彩虹,鸟儿羽毛上抖落的露珠,花瓣上滑落的雨滴,节日里的幸福,一转眼就陨落了,过去了。

永远不会凋零的,唯有人间亲情与真爱。

有人说,所谓爱,只是写在纸上。我说,所谓爱,它渗透、充盈在我们的梦里,心里。

猜你喜欢

  • 凌乱茶烟

    凌乱茶烟在纽约,在第五街,汽车停在一家店门口。因为是我的生日,他一定要送给我一份礼物。司机开了门,我一看那是巴素娜狄珠宝店。——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首饰店。总行在意大利的罗马,创业百余年。每件首饰只做一件,每一个女人都以有一份巴素娜狄的珠宝为荣

  • 双牛镇楼

    双牛镇楼小牛是个初中生,这天,老牛无意中发现儿子的运动衣口袋里藏着的秘密,啥?一个网站密码本!老牛知道,现在的学生娃名堂大着呢,尤其是网络世界。老牛偶尔也上网,知道网络的厉害—“东风吹,战鼓擂,上了网络谁怕谁”,那水深着呢!于是,好奇心加上

  • “草莓”复仇

    “草莓”复仇变态的“草莓”我们售楼部新近又招了一个置业顾问,叫谢明慧,是个90后,活泼、直率。不过,她这人说话没深浅,来了没多久,就把人给得罪光了,试用期满了以后,不少人在背后给她上“烂药”,老板也不待见她,便草草把她给辞退了。谢明慧走的那

  • 谁封了我的帐户

    谁封了我的帐户郑光平原是“晨峰酒家”的老板,由于他脑子灵活,诚信经营,生意很红火。一年前,远在深圳的表哥请他去打理一笔大生意,于是他将店转让给了一个叫张涛的朋友经营。这天,妻子从老家打来电话,说自家的银行账户被法院封了。郑光平一愣,这个账户

  • 穿着靴子睡觉

    梁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春城却差点儿栽个大跟头,想起来都觉得汗颜……那天下午,梁斌来到春城,恰好春城在搞旅游节,他问了几家旅馆,都住满了人,梁斌感到特别丧气,难道今晚要露宿街头吗?他又不是小混混,能在网吧里混一夜,他也不是农民工,能在公园

  • 夜市一幕

    在某个城市的夜市上,灯火辉煌,众多的商贩汇集在这里出售商品,赚些金钱,养家糊口。其中,有不少白天工作,夜里来出夜市的,年轻人不少,这些人一部分迫于生活的压力,一部分是出来凑个热闹,解解闷。人来人往,特别的热闹,很多外地来临沂务工的人,常在这

  • 老板和钟点工

    很多农民工为了生活,为了给孩子交学费,靠那少有的田地是没办法满足生活孩子学习的需要。只好进城务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只好打散工,做家政,尽管很幸苦,有时会被老板挑刺,也会碰上尴尬的事。就说张姨吧,她的那家老板就很难对付,老板俩夫妻都是退休工,

  • 舅舅之鞋子

    去年八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家中与妻子商量:“天气这么热,我们约定的每月去浙江一次看望岳父母大人的计划,本月安排在啥时候合适呢?”忽然电话响了,是当时居住在南浔的岳母按照岳父的意思打来的:“浦南啊,请你告诉余洲,就说她的舅舅来了,今天上午舅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