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父亲的考题

父亲的考题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5:41  热度:11℃

父亲的考题

重庆川江船舶修理厂的少东家名叫刘继尧,自幼饱读诗书,在当地小有名气。二十岁那年,刘继尧决定弃笔从商,就向父亲提出,要协助他打理家业。

父亲刘大川沉吟片刻,道:“也好,我年纪也大了,有你帮忙,自是甚好。眼下,我就有一件事要你去做。”

原来,一连半月有余,当地一直阴雨连绵,江上水流湍急,损坏了不少船只。而桐油作为船舶维修的原料之一,当地市面上一时紧缺。

父亲说:“我们的桐油不多了,南充是桐油产区,眼下快到榨油的季节了,你带几个伙计去买油吧!”说着,又把如何鉴别质量,如何不被榨油商户欺骗等事项细细嘱咐一遍。

刘继尧想,拿钱买油,这有何难?近来连日大雨,道路可能会被水冲坏,或有绕道而行的情况。因此,他提出要比正常日期提前十天上路。父亲夸他想得周到,同意了。

刘继尧从未出过远门,他见道路状况并不像他想的那么坏,心想早去无用,不如趁此机会,好好观赏沿途风景。于是,他一路上游山玩水,算着产油地开机榨油的日期赶到了南充。

刘继尧在客栈住宿停当,便带着伙计到榨油店铺商谈购买桐油事宜。不料,这家榨油铺老板说,今年他们所能榨出的桐油,已全被其他客商定购完了。刘继尧一连去了多家店铺,情况都是一样——无油可买。刘继尧这才醒悟到,今年雨水大,桐油供不应求,其他客商自然会提前赶来定购,他后悔一时贪玩,竟误了生意正事。刘继尧急得满大街店铺里乱转,仍是一无所获。

傍晚时分,他见临街一家商铺店门大开,院子里灯火通明,就一头扎了进去。到了院里才发现,满院子堆放的都是盛桐油用的油篓。原来自己心急火燎,竟没看招牌就闯进了制作油篓的店铺。他正要退出去,忽听一人说道:“今晚大伙儿卖些力气,务必把活干完。明天榨油铺一开机榨油,我们就得赶紧给人家送油篓啦。”

刘继尧曾听父亲说过,桐油一榨出来,就得马上装篓封存,不然的话,桐油很快就会胶化“长菇子”。想到这里,他脑子突然灵光一闪,上前问那人道:“老板,您的油篓都被榨油铺定购完了吗?”那人叹气道:“定啥子哩,我这生意哪有榨油铺那么好的运气?我们送上门还得求人家买哩。这里大大小小二十几家制作油篓的商铺,生意难做得很呐!”

刘继尧听了,心中一喜,表面上仍不动声色地询问油篓的价格。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刘继尧包买了店家所有的油篓。此外,他还租用了这家店铺做临时仓库,请店主帮忙去其他油篓店铺收购油篓。

店主大喜过望,当晚就带着刘继尧,将市面上的油篓购买一空。

第二天,各家榨油店铺如期开机榨油,可是油榨出来后,却不见有人上门售卖油篓,派人一打听,原来一夜之间,油篓都被一个重庆来的年轻老板买走了。没法子,榨油商铺的老板只得转而向刘继尧购买。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刘继尧年龄不大,心却够黑,榨油铺老板出到比正常高出两倍的价格,他还是不肯卖。

生气归生气,还得想法子买油篓。可是,油篓制作要经过选材、浸泡、开板、箍制、上油等复杂工序,非短时间能够制作出来。去外地购买吧,来不及了,眼见榨出的桐油再不装篓封存就要胶化“起菇子”了,各家老板只得备了厚礼去求刘继尧。

刘继尧命伙计传出话来,请各家榨油铺的老板到悦来茶馆听回音。榨油铺的老板们惴惴不安地来到茶馆,不知这个黑心的年轻人又在搞啥花招?

不一会儿,刘继尧到了,他一进门便拱手致意道:“今日各位老板的茶资都算在在下账上,我那里囤积的油篓马上原价售与你们,不过,得请各位帮在下一个忙,匀出2000斤桐油卖给在下。”

众人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自然是一口应许。跟刘继尧一块来的大伙计听他这样说,急忙拉拉他的衣袖,低声道:“少东家,你放着一大笔银子不赚,这不是犯傻吗?”刘继尧却说:“父亲是让我来买桐油的,又没让我做油篓生意。”

那伙计眼看着辛苦一夜收购来的油篓一文钱没赚,转眼被买得一只不剩,气得直摇头。好在各家榨油商铺,感念刘继尧义气,都把第一批榨出的优质桐油卖给他,而且价格也十分优惠。

刘继尧带着2000斤桐油高高兴兴地回到重庆,到家后却发现父亲不在家,第二天,父亲才回来。跟刘继尧去买油的那个大伙计,见到老东家,赶紧把少爷去买桐油的经过细说一遍。末了,大伙计还直夸少爷头脑机灵,想出了以篓换油的法子。

不料,刘大川不等那伙计说完,就打断他的话说:“事情我都知道了,南充各家榨油铺的桐油,之所以在你们到达之前都被定购一空,起因就在于我。”

看到儿子和伙计疑惑不解的样子,刘大川告诉他们,他对儿子不放心,刘继尧前脚往南充去后,他后脚就跟着去了。他在南充等了三天还不见儿子到来,知道儿子一定玩性大发,误了赶路。刘大川凭老经验,料定今年雨水大,船只损毁严重,桐油需求量很大,这里的桐油很快就会被购买一空,于是就先定购了2000斤桐油。果然不出所料,他买后没几天,各店铺的桐油便被纷至沓来的客商订去,等刘继尧到达南充时,已经无货可买。刘大川这样做,本是想给儿子一个教训,没想到,儿子急中生智,想出了“以篓换油”的法子,这让刘大川生气之余备感欣慰。

此时,大伙计见老爷不仅不怪少爷贪玩误事,反而话语中有赞赏之意,就不无惋惜地说:“不过,要是少爷当初囤积油篓,趁机高价售出,就可大赚一笔了。您按原价出售,可不是把到手的银子又丢掉了吗?可惜啊……”

刘大川问儿子:“你当时为什么不高价出售油篓?”

刘继尧一笑,说:“我这次能够想到以篓换油的法子,全凭侥幸,但此法只能用一次,明年那些榨油商户一定会早做准备。我这次要是高价售篓,以后便万难在那里立足。这次我虽没赚到银子,却赚到了信誉,让他们都认识了我这个川江船舶修理厂的少东家,这对以后的生意一定大有好处。”

刘大川听到这里,高兴地连连点头,说:“好,好!你这十几年的书没有白读,爹的考题你通过了!以后,我可以放心地把生意上的事交给你去打理了。”

刘继尧这才明白,这次父亲让自己去购买桐油,原来还是为了考查他的品性和能力哩!

猜你喜欢

  • 大哑巴

    大哑巴,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吹了一上午,咋就不响啊。大哑巴,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自己听不见,还在死吹呢。大哑巴,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鼓破腮帮子,喇叭吹破了。大哑巴是我的邻居能大我十岁,在李家过道最后面住,他爹是我们小学的校长但他哥却比

  • 一粒仙丹

    也许有人看到《一粒仙丹》这个标题就会觉得本人写的是一篇神话故事;也许有人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觉得这是一则笑话故事;也许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和本人撰写文章时候的心情一样,会有一些难过,有一些失落。记得认识李鸿那会至今已有10多年了。那时

  • 全球变冷

    今天冬至,是最寒冷的一天。我从地铁口出来,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了,上班已经迟到了。抱着反正也迟到了的想法,我的步伐没有往日那么匆匆,思绪飘回了地铁内的一幕:那是北京的13号线知春路站,我是准备去换乘10号线的。换乘要经过很长的一个通道,还要经

  • 豆腐乳

    豆腐乳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特色菜.算不得大菜,充其量是一道调味的地方小吃而已。豆腐乳这道风味独特的菜流行了多久,已不可考,反正在我们巴渝大地.豆腐乳是最传统的菜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家家户户都要做。它和豆豉、麦酱、胡豆瓣等一样,同属于地方风味

  • 日久见人心

    李,曾,黄三家是同一天从各自的村子里来到一个小镇上的,落脚之地都选在了同一条街道,是以三家很快就互相认识了,亦结为好友,相互之间照顾着生意。小镇虽然风景如画,却人情冷暖,他们的生意都只是平平淡淡,不见起色。黄家开的是茶肆,迎来送往的都是几个

  • 跪在超市门口的年轻人

    昨晚,带着女儿逛完超市出来,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低着头跪在地上,在他面前的一块地上,用粉笔写着他的情况:他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没钱,不仅不能回老家,而且现在还饿着肚子。希望路过的人能给他一点钱,好让他吃顿饱饭,让他买车票坐车

  • 两个林局长

    某局里有两位林姓的副局长,分管不同的事务,性格迥异,原本是很难将这两位为人处事大相径庭的局长联系到一起,但有意思的是,凡是看到他们两人的名字,就会不自觉地人将他们进行一番比较。他们一位叫“林有才”,一位叫“林有财”,人人都说,人如其名,可这

  • 狗的命运

    说的这个故事我都不知道如何写下去,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都不忍心把我写进去,因为我也自私,为了自己的更好的生活没有尽心对这个生命多付出一份更好的爱心。那是在一个冷饮批发市场,有一个30多岁的女人,她为了自己门市夜里有个安宁,也为了在门市不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