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红布条第十一根

红布条第十一根

收录日期:2025-08-08 01:43:13  热度:8℃

红布条第十一根

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

他那间低矮的旧茅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子后边的小河边上。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他总是独自一人,从不搭理别人。除了用那头独角牛耕地、拖石磙,他很少从那片树林子里走出来。

反正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他也太不近人情了,连那头独角牛都不让孩子们碰一碰。独角牛之所以吸引孩子们,也正在于它的独角。听大人们说,它的一只角是在它被买回来不久,被麻子爷爷绑在一棵腰般粗的大树上,用钢锯给锯掉的。麻子爷爷真够狠心的,要不是别人劝阻,他还要锯掉另一只角呢。孩子们常悄悄地来逗弄独角牛,甚至骑到它的背上,在田野疯两圈。

有一次,真的有一个孩子这么干了。麻子爷爷一眼看到了,不叫一声,闷着头追了过来,一把抓住牛绳,紧接着将那个孩子从牛背上拽下来,摔在地上,一声不吭地把独角牛拉走了。

孩子们不愿再理这古怪的麻子爷爷了,人们渐渐地把他忘了。

只有在小孩子落水后需要抢救的时候,人们才忽然想起他——不,严格地说,才想起他的那头独角牛!

这一带是水网地区,大河小沟纵横交错,家家户户住在水边上,门一开就是水。

经常有落水的孩子被捞上来,不管有救没救,总要进行一番紧张的抢救。这地方上的抢救方法很特别:牵一头牛来,把孩子横在牛背上,然后让牛不停地在打谷场上跑动。那牛一颠一颠的,背上的孩子也跟着一下一下地跳动,这大概是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吧。有救的孩子,在牛跑了数圈以后,自然会“哗”地吐出肚里的水,接着哇哇哭出声来:“妈妈……妈妈……”

麻子爷爷的独角牛,是全村人最信得过的牛。只要有孩子落水,便立即听见人们四下里大声吵嚷着:“快!牵麻子爷爷的独角牛!”也只有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麻子爷爷,可心里想着的却是牛而绝不是麻子爷爷。

如今,连他那头独角牛,也很少被人提到了。它老啦,牙齿被磨钝了,跑起路来慢吞吞的,几乎不能再拉犁、拖石磙了。牛老了,村里又有了医生,所以再有孩子落水时,人们不再想起去牵独角牛了。至于麻子爷爷,那更没有人提到了,他老得更快了。

这是发了秋水后的一个少有的好天气。一个打鱼的叔叔正在一座小石桥上往下撒网,一抬头,看见远处水面上浮着个什么东西,心里一惊,扔下网就沿河边跑过去,走近一看,掉过头扯破嗓子大声呼喊:“有孩子落水啦——”

不一会儿,四下里都有人喊:“有孩子落水啦——”

等那个打鱼的叔叔把这个孩子抱上岸,河边上已围满了人。有人忽然认出了这个孩子:

“亮仔!”

小亮仔双眼紧闭,肚皮鼓得高高的,手脚发白。看样子,没有多大救头了!

“快去叫医生!”每逢这种时候,总有些沉着的人。

话很快地传过来了:“医生进城购药了!”

大家紧张了,胡乱地出一些主意:“快送公社医院!”“快去打电话!”立即有人说:“来不及!”终于有人想起来了:“快去牵麻子爷爷的独角牛!”

一个小伙子箭一般射向村后那片林子。

麻子爷爷听了小伙子的话,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急跑几步,扑到拴牛的树下。他的手僵硬了,哆嗦了好一阵,才解开牛绳,拉着它就朝林子外走。

河边的人正拥着抱亮仔的叔叔往打谷场上涌。

当把亮仔抱到打谷场,麻子爷爷把他的牛也牵到了。

“放!”还没等独角牛站稳,人们就把亮仔横趴到它的背上。喧闹的人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无数目光一齐看着独角牛:走还是不走呢?听老人们说——不知真的还是假的,只要孩子有救,牛就会走动,要是没有救了,就是用鞭子抽,火烧屁股腚,牛也绝不肯跨前一步。

独角牛叫着,两只前蹄不安地刨着。

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牛忽然走动了,慢慢地,沿着打谷场的边沿。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圈。亮仔的妈妈用沙哑的声音呼唤着:

“亮仔,乖乖,回来吧!”

“亮仔,回来吧!”孩子和大人们一边跟着不停地呼唤,呼唤声此起彼落。

独角牛老了,跑了一阵,嘴里往外溢着白沫,鼻子里喷着粗气。但这畜生似乎明白人的心情,不肯放慢脚步,拼命地跑着。

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

跑呀,跑呀,牛背上的亮仔突然吐出一口水来,紧接着“哇”的一声哭了。

“亮仔!”人们欢呼起来。孩子们高兴地抱成一团。亮仔的妈妈向亮仔扑去。

独角牛站住了。麻子爷爷抬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摇晃了几下,扑倒在地上。有人连忙来扶起他。他用手指着不远的草垛,人们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要到草垛下歇息。于是他们把他扶到草垛下。

独角牛在一旁“哞哞”叫起来。

“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

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后,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拴根红布条。

亮仔家里的人,立即撕来一根红布条拴到了独角牛的那根长长的独角上。

小亮仔已换上干衣,独角牛“哞哞”地对着天空叫起来,并在草垛下来回走动,尾巴不停地甩着。

“噢,麻子爷爷!”人们突然想起他来了,有人便走过来,叫他,“麻子爷爷!”

麻子爷爷背靠草垛,脸斜冲着天空,垂着两只软而无力的胳膊,合着眼睛。那张麻脸上的汗水已经被吹干,留下一道白色的汗迹。

“麻子爷爷!”

“他太累了,睡着了。”

可那头独角牛用嘴巴在他身下拱着,像是要推醒它的主人,让他回去。

一个内行的老人突然从麻子爷爷的脸上发现了什么,连忙推开众人,走到麻子爷爷面前,把手放到他的鼻子底下。过了一会儿,他用发哑的声音说:“他死啦!”

打谷场上顿时一片寂静。

忽地许多人哭起来,悲痛里含着悔恨和歉疚。

独角牛先是在打谷场上乱蹦乱跳,然后一动不动地卧在麻子爷爷的身边。它的双眼分明汪着洁净的水——牛难道会流泪吗?它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那时,它刚到这里,就碰上一个孩子落水,它还不可能听主人的指挥,去打谷场的一路上,它不是赖着不走,就是胡乱奔跑,好不容易牵到打谷场,它又乱蹦乱跳,用犄角顶人。那个孩子当然没有救活,有人叹息说:“这孩子被耽搁了。”就是那天,麻子爷爷锯掉了它的一只角!也就是在那天,它比村里人还早就认识了自己的主人!

在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过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村里的孩子首先发现,林子里的那间茅草屋倒塌了。大人们看了看,猜说是独角牛撞倒的。它是因为失去主人急疯了呢,还是觉得这间孤独的小屋已没有用处了?

那天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驾船去捕鱼,在滩头发现它死了,尸体一半在滩上,一半在水中。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想游过河去的——麻子爷爷埋葬在对岸的野地里,后来游到河中心,它大概没有力气了,被水淹死了。

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着……

猜你喜欢

  • 左提右挈的故事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武臣率兵攻克邯郸后,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部将韩广北上夺取燕地。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燕王。武臣闻报大怒,立即带领左、右校尉张耳、陈馀前去伐燕。武臣带少数将校深入燕地了解敌情,被燕军发现,经过一场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燕军俘获

  • 作舍道边的故事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胜县东南)人,其父专门研究过周期的礼仪制度,曹褒十几岁就跟着父亲研究礼仪一类的学问。他仰慕叔孙通为汉高祖制定礼仪的功业,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常常忘记自己在什么地方。曹褒初举孝廉,不久被授任图(今河南妃县南)令。

  • 相敬如宾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回来时路过冀地。他看见路旁有一块田地,有一位青年正在锄草。这时,那青年的妻子送饭来了,她将饭碗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送给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如

  • 万马齐喑的故事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

  • 五里雾中的故事

    张楷,字公超,是东汉人,对道学很有研究,门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访他的人车马盈门,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开办旅舍饭馆赚钱,张楷只好搬家。张楷很穷,以摆摊卖药维持生计。永和年间,被推荐出任长陵(今咸阳市东)县令,张楷不就,搬到华山峪隐居,一

  • 百丈竿头的故事

    百丈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尺竿头”。比喻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

  • 狼狈不堪的故事

    狼狈不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环境十分艰难,进退不能之状。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密《陈情表》,臣进退之难,实为狼狈。晋朝时,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当时颇享盛名。晋朝皇帝司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几次都被拒绝了。

  • 千金市骨的故事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