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那些孩子

那些孩子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0:13  热度:9℃

孩子是一张白纸,大人们可以随意涂抹无论是冰冷的灰色,还是温暖的红色。成人世界对待孩子的方式,折射出我们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被藏起来的孩子

活泼的孩子天生吸引众人的目光,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千方百计地将他们藏起来,比如在工厂。

苏州的一家电子工厂里,传说中便有这样一群孩子,没有外人确切了解他们的模样与数量。爆料人说,这里的孩子最小的只有9岁半,他们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12个小时,换来每月几百元零花钱。

工厂保安描绘得更具体他们有男有女,个子大多在1。5米左右,每天从早上6点多开始忙碌到深夜,到了饭点,就成群结队去灶台边泡方便面。

可去哪儿能找到这群孩子?藏起他们的力量太强大了,记者也被绕晕了。辛辛苦苦找到员工宿舍,却只见所有房间大门紧闭,五六个男人把守着楼梯口。

想藏起他们的不只是工厂,还有老乡和父母。据知情人透露,一些工头负责与孩子的家人谈好条件,然后将老家的小孩一个个从大山深处带进厂房,再按人头向工厂收取报酬。

最后,这一场游戏还被当地政府弄得更加复杂。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说,工厂确实藏了孩子,不对,是藏过孩子,这名员工现在正好满16岁,不算童工了。另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又说,其实有两个孩子,一个刚满16岁,另一个只有15岁。

反正,绝大多数年幼的孩子不在这里,那一个9岁半的小孩似乎只活在人们的想象中。

不过,只要社会还被悬殊的贫富撕裂着,这些孩子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或那个工厂里。谁知道明天,哪个孩子又会在冰冷的厂房里度过16岁的生日?

跪下来的孩子

新学期的第一天,年纪轻轻的李金海就像小丑一样被推上了不堪的舞台。

众目睽睽之下,这个8岁的小男孩扑通一下跪倒在乡村小学的操场上。母亲说,他要给老师下跪认错,因为班主任不批准这个学生注册一二年级的新学期。

可事实上,李金海没犯任何过错,他只是一不小心,陷进了大人们的纠纷里。乡小离家甚远,他长期寄宿。每到节假日,班主任就催着家人快点来接孩子,可他的家人总是迟到。时间长了,冲突渐起。

孩子你爱接不接。班主任叫嚷。孩子伯父一怒之下,找到校长投诉。这个女老师受了批评,从此记了仇。教书二十多年,她说自己从没受过家长的气。

到了注册这天,冲突终于爆发。班主任挥起手中的权力大棍,把所有怒气都发泄在孩子身上,看着孩子百般不情愿地走上舞台,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她一直无动于衷。母亲无奈,在一旁不停地哭泣。

雨后的操场满是积水,李金海的裤子湿透了。这舞台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表情扭曲,眉头皱得紧巴巴的,手里紧紧攥着课本,仿佛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大错。

这个小男孩还不能理解,把自己推上舞台的,正是身旁那些本该保护自己的成年人。

猜你喜欢

  • 赐联伸义

    村东有个财主姓王,他平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前些年,还害死了人,大家都恨死了他。只因为他有钱有势,官府中有人庇护,没人能把他怎么样。这些年,心虚的他为了讨彩图吉,每逢大年都要在大门上贴副对联。他虽会写几个毛笔字,但因为肚里缺乏才气

  • 二赖求婚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这真是一点也不假。就拿家住桂中山区一个偏远农村的年轻寡妇丽珍来说吧,今天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结果却引起了一场风波。丽珍姓张,三十刚出头,丈夫前年去世,膝下尚无儿女。因年轻俏丽,很快就成了不少男人,特别是那些老光棍

  • 雅盗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问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

  • 朝云寺葫芦之谜

    唐朝中叶,有个叫卢放的员外郎因为得罪了权贵,被流放到了南疆。南疆那时被视为蛮夷之地,当地丛林密布,多有瘴疠之气。凡是被流放到那里的人,因为水土不服,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卢放对那个地方早有耳闻,他虽然年纪不大,可已经怀着必死之心了。于是,卢放

  • 娇妻救夫

    清朝末年,云城有个富郎名叫李珩,祖上留下许多遗产,金银钱财多的自不必说,光房宅就有两处: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宅,一处一排十间的铺面房。俗话说得好:勤俭持家,不怕家徒四壁;花天酒地,耗尽金山银山。这李珩就是个挥金如土的主,他日日呼朋引类,夜夜玩弄

  • 潘安送棒槌

    在武陟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潘安送棒槌——要厚礼”,意思是说送出的小,要回的大,用来形容得不偿失,沾小便宜吃大亏。据说,这句话来源于一个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生活极其艰苦,“灌园

  • 陶村的传说

    在武陟县县城西三十里,沁河南岸,有一个2000多口人的村庄叫陶村。村中有1600多口人姓陶,分为两个祠堂,其中西祠堂有700多口人,家谱上说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东祠堂有800多口人,声称属本村原住民。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怕董

  • 一碗热汤

    北宋时期,江宁府乃南方名城,福春街则是城内最繁荣的一条小吃街,食客云集,生意红火。可这日,“清欣阁”酒楼的刘亦德掌柜愁眉不展,坐在大门口唉声叹气。这时,一个伙计背着包袱从酒楼里走出来,安慰道:“大掌柜,您想开点,大伙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也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