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的夜奔

我的夜奔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1:47  热度:7℃

我的夜奔

作者:贾樟柯

高三的某一天,好朋友突然冲进教室,气喘吁吁地说他被高二理科班的一个同学打了。这当然是对所有兄弟的侮辱,45分钟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筹划复仇的事情,最后决定我和另一个瘦高个子同学陪好朋友去“理论”。

下课铃响了,我们三个赤手空拳地向“仇家”的教室走去。我相信我的目光会秒杀他,不需要太多人手同行,他可以想象到窗外全是我的兄弟,他的对立面。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倒霉的理科班同学一定会在我们的凝视下低头,服软,认错。目光就是利器,我相信。更关键的是,如果能用目光打败他,我们的尊严所受到的挑战就会得到加倍的偿还。“江湖”需要传奇,那时我就是个好编剧。

理科班的老师刚出教室我们三个就占据了讲台,我们一言不发地望着整整一教室人。视线扫过的地方逐渐安静,的确有很多目光选择了躲避。那一刹那,助长了我对他们的不屑,这甚至是一种忧伤的感觉:像一排排被割倒的麦子,青春金黄灿烂,但自尊已经弯曲倒地。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孤立,如果有更强悍的人跟我寻仇,我知道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可能是弯曲倒地的麦子。人,终究无所依靠。

穿过一排排桌椅,好友在瘦高个子同学的陪伴下,一步一步向他的“仇家”逼近,我在讲台上用目光控制着全局,叙事按照我们的设计在一点点往前推进。就像胡金铨的电影,所有对决之前都是对峙,那是世界上最漫长的时间,每一秒都长过一秒,连彼此的喘息都参与了交锋。真的是一道白光,我知道不好,连忙跑到好友身边。教室里没有人说话,被刀锋划破的衣服提前为鲜血让出了退路,我的耳边“刷”的一声,那是邵氏电影里独有的刀剑刺过身体的声音,现实中没有,此刻却在我的心里久久回响。这声音代表着无法形容的痛感,就像“冷兵器”的一个“冷”字,让人望而生畏。好友的肚子上渐渐渗出了鲜血,“仇家”脸色惨白,他手里拿着一把小刀,那把小刀无辜地面对着我们,没有挂一丝血迹。

瘦高个子同学连忙背起好友,我在后面扶着他,三个人向隔壁的汾阳医院落荒而去。教学区里布满课间休息的同学,即使擦肩而过,那些打水归来,或者说笑打闹的同学也没发现我们的境遇。好友的血在瘦高个子同学的白衬衣上渗透开来,当我们把他放在急诊室床上的时候,我们三个身上都布满血迹。一个莽汉般的大夫很冷静地进来,不慌不忙地处置,似乎还在哼着小曲。他的脚在打着节拍,我低下头,看见他穿了一双蓝色的塑料拖鞋。这双拖鞋显得无比懒散,对我们如此不屑一顾。我们的班主任匆匆进来,又匆匆晕倒。我没有晕血,手里拎着血衣,像拎着一面带着温度的旗帜,而大夫报以我们的却是一双蓝色的拖鞋。血,在此地如此司空见惯,如此不值一提。

那天晚上,我骑着自行车一直在县城里游荡。县城万户掌灯,正是倦侣归巢的时刻。明月下最容易发现爱情,感觉屋宇宽厚,万物仁慈。横穿县城的马路上,有赶脚的牛群经过,百十头黄牛与几个赶牛人散步般向西面的群山散淡而行,有如踏着古代的土地,他们步履不停。黑暗中的县城顿时有了古意,这座城池改朝换代,弃旧图新。但对月亮来说,那一定只是没有改变位置的地球上的一个小点而已。黑暗包容了太多不堪的人事,没有什么比黑暗更了解人的痛苦。我决定把今天的事情忘记,从此以柔软面对世界。是啊,少年无知的强硬,怎么也敌不过刀的锋利。因为今夜,我喜欢上了夜游:黑暗绝顶明亮,无比透彻。

多年之后,我在北京南城“湖广会馆”听昆曲《夜奔》,舞台上的林冲在风雪中穿山越岭,于悲愤中婉转清唱:“遥瞻残月,暗渡重关,奔走荒郊。”一滴本该在高三时流下的眼泪,这时才缓缓化开,挂在脸颊。林冲孤苦多于悲愤,这故事就是在讲一个人逃出去,活下来。而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我们都奔命于风雪的山道,在黑暗的掩护下落荒而逃。

同样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迹,这些年翻开报纸打开网络,类似于《夜奔》的故事比比皆是。那些掩藏在报道文字中的血迹,却没有丝毫的质感,仿佛不曾疼痛,轻而易举。而我,却不时想起高三的那个上午,耳边总会响起“刷”的一声。在邵氏电影的工艺里,那是拟音师傅撕开布匹获得的音效,但对我,那是身体的伤痛、无力的宣言、卑微的抵抗。一个下午,又在网上看到同样的新闻。我合上电脑,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少年的血多少源于荷尔蒙的分泌、多少有种可以理解的天性中的冲动,而现代社会弥漫开来的暴力氛围却让我不安。《夜奔》讲的是古人的境遇与曲折命运,被书写出来成为小说、戏剧,流传后世。而发生在今天的故事,似乎也需要有人讲述。事实上,既然你在从事叙事艺术,那就有必要延续对人类记忆的讲述。

窗外,夜幕将要降临北京。这座过于喧闹的城市,无法迎接幽冷的月光。我突然想远行,在夜幕中去到山西任意一个小城。那里的城池已有千年,一定明月高挂。我知道我是想写东西了,在办公室里找了一摞信纸、十几支用惯了的粗黑墨笔,决定到大同去。临出门的时候,我的目光落在了桌子的电脑上,犹豫一下没有带它。

车过八达岭之后,高速公路便在黑压压的群山之中盘旋。对古人来说,即使策马疾行,这段路途也应该算是千山万水了,而我们三个小时后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一路上思绪万千,每次旅行都能激活我的想象。灵感像是潜藏着的野性,你必须将自己放虎归山。坐在宾馆里摊开信纸,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次不想带电脑来。从第四部影片《世界》开始,我已经习惯了电脑写作。但这一回,我需要拿起笔,看笔尖划过白纸,犹如刀尖划过白色的衬衣。我低头写着,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多年不用纸笔,竟然常常提笔忘字,我知道自己写了太多错别字,但也不管不顾,一路狂奔。这一天,电影取名为《天注定》。

我还会时常想起那个手握小刀的少年,那一天,连上帝都不在他身边。感谢他,让我收起了凶狠的目光,收起了恶。

猜你喜欢

  • 平分秋色

    小试牛刀明朝中期,围棋十分盛行。这一年是京城大比之年,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挤满了京城。就在京城报国寺门口,有一个围棋摊,摆摊的是个老头,他自称曾是朝廷供奉,犯了过错,皇上罚他终身乞讨,他只得摆摊为生。举子们都会下棋,听这老头瞎吹牛,都想一试身

  • 大总管南下

    大总管是皇太后的宠臣,连皇上都让他三分。丞相上朝时正巧遇见了大总管,急忙招呼道:“大总管。”听到丞相招呼,大总管不情愿地停下脚步,爱理不理地问:“丞相大人,有何贵干?”丞相近了悄悄说:“有个美差,不知道你愿不愿去?”大总管不问,只等着丞相继

  • 改河名

    乾隆皇帝当政时,朝中两位重臣刘墉与和珅,斗得不可开交。话说这年冬天,一日早朝后,乾隆正要宣布退朝,刘墉出班奏道:“啟禀皇上,微臣要告假。”乾隆问道:“何事告假?”刘墉一本正经地说,最近几天,他觉得身上奇痒无比,想想已有两个月没洗澡了,可天冷

  • 左宗棠与乞丐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由于才能出众,再加上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功绩,因此被清朝政府所看重,而当时有一句俗话就反映左宗棠在清朝政府的地位之高:“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慈禧太后更是器重左宗棠。功勋卓越、被朝廷器重。再加上

  • 买米

    民国初年,潮州府有个大富商,他的千金爱上了一个穷小子,叫阿明。富商自然看不上阿明,无奈女儿跟人家瞧对了眼,死心塌地非君不嫁。没办法,富商就想着让阿明入赘,但有个前提,先让他来家里打工,考察一番,觉得是可造之材才让他们成婚;反之,这婚事就休想

  • 五条龙

    对于五龙山下的人们说,五龙山是一座阴森恐怖的大山。祖辈的老人们说,它上面居住着五条龙,每夜都会飞下山来抢走小孩子们,杀死家畜。自这个山下的小镇形成以来,可怕的传说便一直流传了下来。这可激怒了山上的原居民——五条龙。兄

  • 不老草

    明朝天启年间,冯之木就任新城知县。他一到任上,就先打听本地的风土人情。县丞吕聪就跟他介绍说,新城位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上。县城以东,都是平原,主产粮食;县城西边,则是高高的凤凰山,山上自然产些山货。民间有谚语:凤凰山,有三宝,奇石、怪根、不

  • 万银鞋

    谢老万人如其名,闯关东三年,挣了上万两银子,打道回府时,他把银子换成了银票,用油布包了,缝在鞋里,然后领着脚夫牟大牛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往老家走。谢老万毕竟年纪大了,在路上染了风寒,在客栈住了几天,吃了几副药,就是不见好。眼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