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岁月

岁月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0:22  热度:12℃

台阶旧得悲伤,墨梅在风中飘落得妖冶。月光洒下黑暗的角落,深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事物。虫噤,一切安静得有些浮躁。我顺着心跳的节奏细细地看着台阶上的裂纹,一道道的岁月痕迹又随着心跳一直延伸到心的深处,在缠绕纷杂的血管之间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刻痕。我没有任何目标地站在台阶前,虽然目标就在最后一级石阶之上。

我尽力裹紧衣服却也抵挡不住如刀的冰凉。虽然我不停地提示自己,这里正值盛夏。但这种暗示充其量也就是心理安慰罢了,冷汗还是爬满了我的后背。远处目的地——一栋没有历史的灰色的房间里,一盏孤灯摇曳着可怜的微光,被黑暗蚕食。我徘徊在最底层的几级石阶上。裂纹绽放得更加绚烂,似乎是在嘲笑我的懦弱。

恰好一片枯黄的落叶飘零在我的肩头,我条件反射般地拍掉它,就如同急切地想要拍掉一只干枯的手。一轮满月把灰色的天空压得很沉,心中总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空气中的寒冷感更加逼仄,我简直就要被这感觉刺穿。脚下是一株摇曳的枯草,生命已经被岁月抽空,没有生气地被蹂躏在风中。我抬头看了看满眼阴霾,最后下定决心,慢慢地迈上台阶。一级、两级、三级……

终于还是走上了最后一级,我透过尘埃,看见房间里微弱的灯光下正瑟缩着三只孤零零的黑影,他们也正被寒冷弄得难以忍受。

天还是很阴,上玄月被氤氲啃噬得寥寥无几。我站在屋子的门口,抖落身上沾满的一路风尘,隐隐听见时光把我的回忆浅浅剥离的声音。我缓缓地推开房间的门,三个人影的主人一起看向我。出于礼貌,我微笑着伸手。

“你们好,王世宇。”

他们面对着自己,机械般点点头。

没错,我们都是同一个人,这是我第四次来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生命注定要被时间分割得支离破碎。我顺着一种惨痛的荒芜一路走到这里,在这灰暗的屋子里,一层岁月被悄悄剥离。然后我迷茫地离开这里,不曾记得我为什么要来。然后直到我突然忆起这个地方、这种寒冷、这片荒芜、这种寂静,还有这间没有历史的屋子。

我困倦地坐下,用最后一点儿残留的意识细细地想。我不知道明年我还会不会来;但是我又觉得也许明年我还是会如期到来。我只是一次一次地从他们的脸上,看见岁月的叠加。惟一不同的是,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我”,却在这里,慢慢累积。

没有人知道日历上的时间为什么周而复始。但是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总有那么一间屋子,时光在那里停留、栖息,想方设法地留住我们曾经错落的年华。

猜你喜欢

  • 三次违规之后的胜出

    她是一名年轻的台湾女企业家,那一年,她看好了餐饮业的发展前景,打算投资餐饮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便在台北市中心地带投资,兴建了一家高档次的饭店。装修工作完成了三分之二时,饭店的一部分已经可以营业了,但此时,因为部分设施尚未完成,没经过有关

  • 危机中的你只能做上帝

    他出生于法国巴黎,两岁的时候,父亲迷上了赌博,这让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还债,他四岁便被迫去街上讨钱,七岁时更被贪心的父亲卖进了一家工厂做童工,直到12岁,因媒体曝光,他才被解救出来。但是他并没有痛恨父亲,从工厂出来后,他用积余下来的一

  • 不是每一棵树,都有银杏的价值

    当年曾经和他一起创业的几个伙伴都已经在互联网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唯独只有他,事业一直没有起色,他陷入了迷茫之中。一天,无聊之下他去了郊区的潭柘寺,由于当时正是深秋,因此潭柘寺里没有多少游人。在寺门口,只有一个老僧在扫地。他走了过去,向老僧问好

  • 裴度的智量

    唐朝时,裴度为相。有一天,他因公务在中书衙门里大宴宾客,当此热闹之时,一名属下悄悄走进宴会厅,低声向他禀报说,加班起草了一份公文,想去加盖印信,发现存放印信的盒子还在,印信却不翼而飞了。印信者,公章也。当官的人都知道,公章是权力的凭证,如果

  • 拯救他的是爱情

    孤独的少年时光第一次见到胡琪时,宁子健17岁。因为目睹了弟弟被淹死的过程,宁子健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总是觉得面前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色的天,红色的树,红色的水……他从噩梦中一次次醒来,痛苦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呼喊不出。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着

  • 井水之爱

    遇见他,正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年纪。那天她帮母亲到井边打水,忽地一失手,装满水的木桶如一只高空坠落的石头,直线下坠,然后就是“扑通”一声沉闷的响声。她嚇了一跳,急切地把头探进井里张望,眼睁睁地看着深井里的木桶一点一点沉没而束手无策。她急得眼

  • 卫立煌虎口脱险

    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退居奉化。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为国共和谈打下基础,其中一条就是释放政治犯。在这样的气候下,李宗仁下令撤销包围卫立煌住宅的宪兵。不过,监视卫立煌的特务,自称只听命于逃往台湾的特务头子毛人凤。没有毛人凤的指示,

  • 算卦算出的内阁首辅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举人张璁再次失魂落魄地离开了礼部发榜处。这已经是张璁第七次科举失败了。自从二十多年前考中举人之后,张璁便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在科举这条独木桥上被挤掉。刚开始,张璁还能接受,毕竟科举名额实在有限,考了三四次才考上的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