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你能熬过竹子最初的三五厘米吗

你能熬过竹子最初的三五厘米吗

收录日期:2025-08-08 04:44:01  热度:10℃

从影初期,他一直跑龙套,每天都忙忙碌碌,但总看不见自己的镜头,而他却跑得很兴奋,有人笑他太傻,他却说:“我不会永远跑群众的,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银幕上耀眼的那一个。”

两年后在影片《赵一曼》的一个镜头中,他扮演了一个伪警察,没有任何台词,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在荧幕上露脸。自那次后,他越加勤奋演戏,尽管还是在跑龙套。

1959年,著名导演凌子风找到他,邀请他出演电影《红旗谱》中的反面主角——地主冯兰池。他很困惑:“你怎么敢让一个跑龙套的去演电影里的重要角色?在这之前我可是从没演过重要角色啊。”凌子风说:“你确实没有演过重要的角色,我之所以敢大胆地起用你,就是拍《中华女儿》等影片时,你跑了那么多龙套,你每演一个群众,哪怕是一句话、一个镜头都是那样的认真,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角色。

为了演好地主冯兰池这一角色,他反复仔细阅读《红旗谱》的小说和剧本,一遍又一遍地揣摩。根据小说中描写冯兰池的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去深挖,“老”者,老奸巨滑。“辣”者,阴险毒辣。这就是冯兰池的性格基调。他每一次出现时,那猥琐的姿态和阴冷的眼神都渗透出这个老地主内心世界的阴险、卑鄙和残忍,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坏蛋”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里的重要角色,显示出了他出众的表演才华,由此,他成了演坏蛋的特型演员,后来他又出演了电影《粮食》中的清水小队长,《矿工》中的经理岛田,《小兵张嘎》中的龟田等一系列观众熟知的角色。

1998年,在他迎来70岁生日的时候,凭借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一角,他荣获了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从影50年来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也是对他多年饰演配角所付出的心血的褒奖。他就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

在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舞台上,面对取得的荣耀,葛老感慨道:“我的表演生涯就如同竹子生长那般!”现场的观众听后都感到一脸茫然,不解其意。他接着说:“竹子的最初几年生长非常缓慢,每年也就能生长三五厘米,往往从第五年开始,就会一改常态,以每天近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六七周的时间就长到了十五米。其实,在最初的几年里,竹子之所以生长缓慢是因为它将根埋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我们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以平常心态演好每一个角色,不要把英雄人物演成神,要把他演成人;不要把反面人物演成鬼,也要把他演成人。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五厘米!”说完,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是的,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如同竹子那般,你能熬过竹子最初的三五厘米,你就能收获你想要的成功。

猜你喜欢

  • 麻醉我们的不只是赞美

    在西伯利亚,有一种狐,叫银狐。银狐有一种洁癖,它十分爱惜自己那身洁白的皮毛,只要身上沾了水珠、草葉什么的,它就会用舌头舔得一干二净。当地的猎人,正是利用了银狐的这个洁癖,而去捕获银狐的。他们在银狐经常出没的地方,把麻醉药撒在树叶上和草丛间,

  • 攀高枝儿的后果很严重

    汪景祺是清朝人,他是一个大才子,少年时即有才名,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他才高八斗,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很不顺利,一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才考中举人。虽然中了举人,但他并没有飞黄腾达,只是在京城

  • 心尺

    魏晋时期,荀勖是当世少有的才子。他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是被誉为“荀氏八龙”的汉司空荀爽,伯祖父荀彧、伯父荀攸均是曹操手下的著名谋臣,母亲钟氏为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侄女。强大的家族基因加之良好的教育氛围,让荀勖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多才华于一

  • 史明严斥墨子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年少时期,他曾跟随鲁国的史明学习。墨子是史明最得意的弟子,可史明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严厉批评他。然而,别的弟子就算犯了大错,史明也不当一回事,甚至一笑了之。这让墨子非常不舒服,他对史明说:“老师,为什么同样犯

  • 从不抱怨

    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红了以后,和忘年交杨小楼自组了戏班。杨小楼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被誉为“武生泰斗”,慈禧掌权时曾多次被邀至宫中演出,一时名声大噪。杨小楼的“戏份儿”比梅兰芳大。对这个问题杨小楼本人并不计较,倒是他的追随者提出

  • 感受简单道理

    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人和事,略微探究,就可以看出一些简单但有益的道理。名声与尊贵: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和内在修养。有德自然香。轻重退进:想把一张薄纸扔过河,怎么用力也不成,纸里包颗小石头就扔过去了;一片

  • 从别人的冷漠中看见自己的不足

    汉代名将韩信发迹之前,曾经流浪街头,并几次想要以死自我了断。一個在河边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可怜他,每天都省下一碗饭给他,一连供养了他几十天。韩信填饱了肚子后,忍不住慷慨激昂起来,对老太太说,将来自己一定会重重报答她的恩德。老太太一听,勃然大怒,

  • 没有不伤锅的火

    一个年轻人特别看重名声。可令他苦恼的是,哪怕他做得再好,总有人说三道四。年轻人因此郁郁寡欢,卧病在床,接连几餐粒米未进。一个厨师朋友得知此事,就赶到年轻人家里。一阵忙碌之后,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诱得年轻人胃口大开。他一边吃,一边啧啧称赞:“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