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李金华:江湖渐远,硬汉依旧

李金华:江湖渐远,硬汉依旧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9:04  热度:10℃

在中国,审计并不独立于政府而是政府的一部分,在这种世界上少有的特殊体制之下,李金华以其能动性令这种内部监督发挥到了一致赞叹的地步。“得罪了所有人,就谁也不得罪了”、“不断后路难当审计长”、“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位官员人性化的语言,至今言犹在耳。

2003年,李金华获得连任时所作的审计报告,第一次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那些在公众看来高高在上的中央国字头部门,一一被点名批评;2004年,李金华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更有分量的审计清单,报告中的18项内容,每一项都足够震撼。这使公众开始相信:审计风暴不是偶发事件,已成为有规律可循的季风。

风暴让李金华等审计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光,并赢得人民的巨大支持。

2008年,李金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我离开之后,审计风暴还会继续下去。”他说,现在,审计已经形成了一种资金用途的制度,一种监督政府的行为。

李金华的制度遗产

李金华能在2003年和2004年掀起“风暴”并非偶然。坚持如实、全面报告,是他从上任之始就秉承的理念。一开始,是面向人大;后来,审计报告对公众也不再是秘密。

1998年,李金华升任审计署审计长,至2007年,他担任两届共10年的审计长,历经朱镕基和温家宝两任同样有个性的总理。

李金华曾回忆,是否需要向人大常委会如实地、全面地作报告,当时在审计署的党组内部都有不同看法。反对意见认为报告可能影响太大了,得罪人太多。而他则坚持如实报告,据理力争。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跨越。”李金华接受专访时说,获得的影响力也是他原来没有估计到的。只是他的这些努力,当时尚未被公众所知。

自上任伊始,李金华就开始同步推动审计报告对外公开。在李金华任审计署审计长之前,每年的审计报告也是向公众公开的。不过,那只是很简单的新闻稿,只有两页纸。而李金华上任后的第二年,就建议说要缩小新闻稿和审计报告之间的差别。

从2003年始,每年度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的审计报告都按照审计法被要求全面公开。

2004年,审计署接连7次发布审计结果公告。李金华那时的目标是:当他卸任之时,除少数真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的审计结果,一旦做出都要向社会公告。

从两页纸的新闻稿,到公告制度被巩固下来,李金华是背后的重要推动者。也正是因为这些审计报告直陈时弊,公众才能较为详细地了解到长江堤防再现“豆腐渣工程”、重大灾害的救灾资金被挪用截留等等。

如今,两页的新闻稿早已成为过去,每年的公告已经是厚厚的一本了。这是李金华任期内所沉淀下的制度遗产之一。

硬汉从来敢言

2010年3月,李金华做客某网站。一位网友问道:“敢说敢做是您的风格,但是您到政协以后感觉低调了不少。”

李金华回答说政协不再像审计工作那样直接去检查,而低调是因为工作性质的改变。“我更多的是做一些调查研究,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向中央、国务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卸任后,李金华的曝光率显然少了,但在活跃的政协会场里,他每每发言,仍是焦点中的焦点。这位前审计长至今保留了一些公众曾经熟悉的气息,而且敢于触动当下最热且敏感的重大话题。

2008年3月,在当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李金华就点评了被喻为“小国务院”的发改委。“把改革放在发改委不合适。本来发改委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牵头搞机构改革,这个怎么可能呢?”

他还痛批:“现在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多得很,儿子、孙子、重孙子,甚至重重孙子三五个人,挂个牌子,就收费。”

在到政协的两年间,李金华已经向中央和国务院写过8份专题报告和建议,包括对农民工、农民的融资等问题,“农民和小企业,是现在贷款最困难的两个弱势群体”。

他为农民和小企业的境遇感到不平,农民一般都能如期还款,“比国有企业的信誉要高得多”,但银行却不给他们贷款。

而对国企,他则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李金华认为,现在国有企业的垄断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对资源和资金的垄断。小企业贷不到钱,但国有企业却欠了很多。“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地王都是国企?因为他们垄断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他说,这就掩盖了国企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现在国企出去搞慈善基金会,我觉得很奇怪,这些用的是谁的钱?”他说。

在和网友交流时,李金华坦言:现在反映官员财产的总信息是不完整的。官员的“灰色收入”账面反映不出来,若申报制度的设计不具操作性,即便官员申报财产也不会暴露。

不仅仅是审计改革

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李金华,发言范围已不局限于审计或是与之相关的财政议题,特别是,他对中国的整体改革议题尤为关注。

李金华对更宏观、深层的改革问题有过思考。“中央恐怕要考虑组织一些人深入研究体制改革到底怎么走,不光是政府要改还包括党的机构、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的改革。”他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时说。

实际上,在审计署时,李金华就为改革鼓与呼并付诸行动。

2006年6月3日,李金华在中国科学院发表演讲,语出惊人:“中央转移支付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的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还脱离了政府的监督。”

“改革有些问题要喊3年至5年,可能才有回应。比如部门细化预算,审计机关提了5年,最后得到了全国人大、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采纳。虽然明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很难做到,但是我们也准备喊5年,甚至喊8年,要一直喊到大家都重视,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它,目的就达到了。”李金华说。

李金华一直关注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呼吁尽快修改预算法。从每年审计查出的问题看,因部门利益而违法违规的情况越来越少,大量的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不完善。

事实上,从李金华进入公众视野至今,在他的言语中,总有几个高频词:“阳光”、“老百姓”、“公开”、“监督”等。一言以蔽之,他相信权力来源于纳税人,是他们在委托政府花钱,因此政府也必须向前者有所交代。

猜你喜欢

  • 李可染的时间

    抗战时,他住在重庆,他住的地方旁边是竹林,有一天,他屋里地上冒出了一棵竹笋。他没有时间去打理。竹笋渐渐变成了竹子,竹子渐渐长大了。他还是没有时间去打理,任凭竹子长。后来,竹子一直长到天花板上去了。他想起晋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于是给这

  • 章子怡的难题

    那一天,古装戏《卧虎藏龙》正在紧张拍摄中。那是一场章子怡骑马的戏。当时她才20岁,大学还没有毕业,尽管学过骑马,但是技术并不娴熟,人和马的配合总不够默契。她骑着马一遍又一遍地从摄像机前冲过,但是,导演李安一直板着脸,一遍又一遍地说:“不行,

  • 坚守一个梦想

    如果不是错失了两次机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也许会被完全改写。袁隆平从小就热爱游泳,不到10岁时,就敢横渡长江;16岁时,在武汉读高中,参加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他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100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考

  • 丘成桐的读书之道

    丘成桐教授是举世公认的数学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5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27岁攻克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丘成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学术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读书生活。丘成桐

  • 谈峥——中国版的“都教授”

    被誉为中国版“都教授”的谈峥,不仅是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也是个“花痴”,他几乎认得复旦校园里的每一种花。他将屋顶花园命名“习勤圃”,引用了“陶侃运砖”的典故。东晋名将陶侃在无战事时,每日早晚搬运百砖,以磨炼意志,被后人视为“习勤”

  • 宫崎骏——终身成就奖的自我修炼

    搜狐网评价宫崎骏的动画片是能够和迪士尼、梦工厂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东方力量。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他的这份执着,不单令全球人产生共鸣,更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连美国动画王国迪士

  • 马修•麦康纳——我的英雄是10年后的自己

    曾经的“性感男神”,如今的“影帝”——马修麦康纳在2014年年初捧得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完美蜕变。1993年推出电影处女作后,他以平均一年两部作品的速度出演电影,其中大多数是诸如《婚礼策划者》《十日拍拖手册》之类的浪漫爱情片,到2008年,马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屠家唯一的女孩。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家中小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