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关于李靖的逸闻趣事 李靖是个怎样的人?

关于李靖的逸闻趣事 李靖是个怎样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1:59  热度:9℃

唐朝初期,被李渊和李世民都给予过高度评价的李靖无疑是最为风光的人物了。虽然他曾经想着要向隋炀帝告密,举报李渊谋反,结果还差一点就被唐高祖给杀掉,但是最终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反倒让李渊以及李世民父子离不开自己,唐朝的东西南北,只有东边的高丽没有被他征服。

李渊是个军事天才,那他在平常的为人处事中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讲一个李靖教授侯君集兵法的故事吧,唐太宗非常倚重李靖,曾下达诏令,让李靖教导侯君集兵法,李靖不敢有异议,接过圣旨就当起了侯君集的老师,天天教他兵法。

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收到一本奏折,是侯君集的,看完以后太宗发了很大的火,因为侯君集在奏折上称李靖将要谋反!任何一个皇帝听到臣子要造反的消息都不会高兴的,唐太宗也不例外,侯君集说李靖根本就没有尽职尽责的教他兵法,每次一讲到关键的地方,李靖就会跳过去不教给他。

太宗召见了李靖,把李靖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可是李靖也是个硬骨头,愣是不怕死,他冒着触怒太宗的危险直说到:陛下,这哪是臣要谋反,分明是那侯君集想要谋反啊!如今天下太平,臣教给他的兵法足够安制四夷,可他却想学走臣所有的兵法,难道这不是有异志的表现吗?

此时的侯君集与谋反二字根本扯不上边,因此太宗听完李靖的话以后,虽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却也不相信侯君集会谋反。最后,太宗只好将此事放在一边不再谈论。

又有一次,上完早朝,侯君集骑着马儿回尚书省,结果马儿到了尚书省的大门却没有停下,而是一直在往前走。李靖见此情景就断定这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与太子李承乾合谋叛逆,事发以后侯君集被杀。这件事过后,太宗才回想起曾经李靖对他说过的侯君集将会谋反的话来,顿时后背一凉,幸好!幸好!幸好朝中还有个忠心耿耿且眼光毒辣的李靖呀,否则他被人蒙在鼓里还尚不自知呢!

太宗非常信任李靖,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重,太宗还亲自前来探病,临病榻慰问,这种殊荣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看到李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太宗伤心得直流泪,一个劲的感伤。李靖病逝以后,太宗还特赐李靖陪葬昭陵,赐谥曰景武。

猜你喜欢

  • 不得不接受采访的总统

    美国女记者安妮·罗亚尔一直想了解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对银行问题的看法,她一再申请到白宫采访,都被拒之门外。在经过一番观察后,罗亚尔发现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习惯,每天黎明前一两个小时就起床锻炼身体,要么长距离散步,要么就是

  • 看重别人的名字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为了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与竞争对手布尔门的铁路公司较上了劲儿,双方为了竞标成功,互不相让,竞相压价,差不多到了无利可图的程度。这天,卡耐基与布尔门在一家饭店门口巧遇。卡耐基向布尔门陈述恶性竞争的坏处,并提议彼此化

  • 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寿司

    在日本,有一家二郎寿司店,靠近地铁,门厅狭小,没有菜单,没有独立洗手间,只有10个座位,料理的也只是有各种口味的寿司,却远近闻名,全日本只有两间三星级的寿司店,这里就占了其中一席,虽然人均消费达400美元,却顾客盈门,要想吃到这里的寿司,也

  • 朋友来了有好酒

    郁达夫游历很广,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安徽、福建、上海都长居过,还到过山东的青岛、济南等地,抗战后到新加坡,最后迁居苏门答腊,可谓尝尽天下美食。他交友也同样广泛,朋友很多,而朋友们在一起又往往少不了吃吃喝喝。比如与柳亚子、鲁迅、沈从文等,互相

  • 朱仝的屈服

    雷横打死了郓城县知县的相好白秀英,知县一心要雷横死,派朱仝押解雷横去州里判决。朱仝在路上私自放了雷横,自己去顶罪,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牢城曾经是林冲待过的地方,我们领教了那里的黑暗和无道,但是我们不必为朱仝担心,因为朱仝碰到了

  • 敖乃松的遗言

    他名叫敖乃松(著名摄影家敖恩洪的长子——编者注),上海人,曾就读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因给单位领导提了几条改进意见而被打成“右派”。此君本是改造中的积极分子,他之所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的自悔。据知情人告诉我,敖君昔日曾有过误伤同

  • 别请我吃饭

    在祖国的各大菜系中,我最怵的就是粤菜。出了名以后,经常被奉为上宾,饭局不断,且多是粤菜的局。在北方,粤菜被公认为最铺张的,稍不留神就中了埋伏,光是一人喝一盅汤就比叫满一桌子的川菜贵,刀刀见血。做东的人不带上万儿八千的,看菜牌的时候就得把第一

  • 夸赞是一种润滑剂

    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彭玉麟官声很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一天,彭玉麟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急匆匆地正在赶路间,一个女子在高处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了下来,正好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