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是永远的家

爱是永远的家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2:40  热度:9℃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雄关区祁连社区文化小区,有这样一个平凡而特殊的家庭——65岁的酒泉地区物资局退休职工张多智和他60岁的妻子李万香,他们无怨无悔地照顾智力残疾的哥哥40余载,用温情撑起哥哥的蓝天,用爱心谱写出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

张多智的哥哥张多敬3岁多时,因病导致智力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小时候,张多智常听父母唉声叹气地说:“唉,娃这一辈子可咋办呢?我们以后不在了,娃可咋办呢?!”

兄弟两十来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有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个弱女子,两个孩子,这个家庭的艰难可想而知。

参加工作以后,张多智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哥哥的重担;成家后,他又说服妻子李万香,继续照顾哥哥和身体不好的母亲。母亲患有高血压、脑溢血,夫妻两不放心让她独自在家照顾哥哥,便决定让李万香留在家里,张多智则负责外出赚钱。

随着儿女们的相继出生,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笑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不断增加的开销,日渐老去的母亲,还有患有哮喘的女儿,让本就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但是,夫妻俩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抛弃哥哥和母亲,而是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孩子们都上学以后,李万香开始给别人带孩子挣钱,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张多智说:“他是我的亲哥哥,是父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放心不下的人,我们一直都没有分开过。他很听话,我们常带着他出来散步,现在我们都是将近六七十岁的人了,我们还要一起走下去。只要我还有这个能力,我就要照顾他,照顾好他。”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这质朴的表达更能触动人心。“我一开始很害怕带着哥哥出去,我不想看到别人对他指指点点地说些不好听的话,但他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他的错,他应该拥有和别人一样的权利。后来我们发现,小区里的邻居对我们都很好,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让我们很感动。”张多智说。

一晃40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回忆起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夫妻俩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更多的还是欣慰。对于弟弟、弟媳这些年来的悉心照顾,张多敬的内心充满感激之情,他常跟邻居们念叨:“他们把我照顾得很好!”

爱是一份责任,是一种坚守,更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张多智夫妻俩的感人事迹,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日常中倾注了关爱,奏响了一曲令人钦佩的敬亲乐章。

猜你喜欢

  • 年少轻狂时不懂得母爱

    8年前,我疯狂地爱上了摩托车,经常跟朋友们一起去飙车,拿到第一名会有3000元奖金。妈妈很担心,多次劝阻。当时我心里只在乎飙车时的那种速度感,什么亲情爱情的全部不放在眼里。又一次比赛到来了,妈妈站在摩托车前面挡着不让我离开,那天是妈妈的生日

  • 妈,我不再让你做我的免费保姆

    1周五那天加了一小会儿班,一进门,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十个月的念念坐在餐椅前,老妈右手拿着勺子喂念念吃饭,左手拿着一只小皮熊逗引她。念念被小皮熊吸引,伸手去要,小嘴儿刚刚张开,冷不丁老妈一勺饭菜塞了进去……跟老妈说过几百次,吃饭就是吃饭,玩

  • 我们想着父母的时候实在太少

    1。出国一年,回来时妈妈已患上老年痴呆,迷迷糊糊的,不认识人。我走到床边看她时,她竟忽然冲我笑了,说:“你胖了。”2。家里買了一台大电视,我想放客厅,可老妈想放在他们的卧室,一直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老妈妥协了。很多年过去了,有天老妈发信息:电

  • 停不下来的人

    年已古稀的母亲曾读了四年小学,在我心里,总认为母亲是个很笨的人,因为我从小就听她介绍自己太笨太笨了,算术不好,针线活拙。父亲倒是聪明之极,吹啦唱弹绘画雕刻木工瓦工无所不能,因为父亲太能干就一辈子看不起母亲,母亲在父亲心里没有位置,哪怕父亲患

  • 那两位拼命为我们铺路的人

    网上有个嫌弃自己父母的小男孩火了。父母把他培养的十分优秀,他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英语口语非常棒,而且围棋、轮滑等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却说:我爸妈没有钱,不配有我这么优秀的孩子!孩子的言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也引发了很多

  • 换个角度才是爱

    一他一直很怕父亲,长大以后依然。那凌厉的眼光扫过来,他马上变成一个瑟缩的小孩。回忆起来,其实父亲从未真正责骂他。他怕的是父亲冷淡、鄙视的表情。自从他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了,他什么科目都好,偏偏数学卡关。那次,父亲看了他的20分考卷。摇摇头说:“

  • 我未尽孝,而你已老

    “父亲送东西给儿子时,儿子笑了。儿子送东西给父亲时,父亲哭了。”有多少人曾为这句话所感动。有人说,爱是向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爱向上有时却很难,不是我们没有孝心,而是我们常常忽视和错误地认识。他们一步步衰老,而你却没察觉在

  • 红棉袄

    初冬时节,天气渐渐寒冷,我翻箱倒柜,把家人的棉衣棉裤都找出来晾晒,以方便随时更换。一件红色的绸子绵袄进入了我的视线,时隔多年,手触碰在那柔软的缎面上,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别样的温暖。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已是爱臭美的年纪。那一年,邻居小美穿了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