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钱易的生平简介 钱易是什么结局?

钱易的生平简介 钱易是什么结局?

收录日期:2025-08-08 02:14:27  热度:10℃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是最为富庶的国家,宋朝建立以后,末代吴越王钱俶归降宋朝,吴越国的钱氏宗室和大臣许多都被封官,只有吴越王钱倧的儿子钱昆和钱易兄弟不被宋朝录用。

钱昆和钱易两兄弟心里憋着一口气,从那以后他们便发奋读书,立志科举入仕,用真才实学来证明自己。

皇天不负有心人,宋真宗在位时期,17岁的弟弟钱易考中进士,本来他极有可能成为古代最为年轻和最有才华的状元的,但是因为一点小插曲,他与状元失之交臂了。

据统计,从古至今的文武状元加起来一共有777位,其中年龄最小的状元就是唐朝时期的17岁少年郎莫宣卿。但是,17岁的钱易与17岁的莫宣卿比起来,钱易显得更加出色,因为他在殿试时,一共三道题,他只花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答完了,而且答得非常好。反观莫宣卿,他就无法做到。

可不幸的是,钱易恰恰就是因为这次提前交卷才没能当上状元的。

按照我们的经验,提前交卷的无非就是两种人,一种是非常自信的成绩好的学生,另一种就是破罐子破摔的成绩差点的学生。

钱易半天答完三道试题,洋洋得意的他本以为会因此而受到皇帝的青睐,谁知道宋真宗却认为他不认真对待考试,被斥责为轻俊,不仅判钱易殿试不通过,而且还免去了钱易的进士资格。

可怜又倒霉的钱易就这么落第了,但是他虽然没能当上这一年的科举状元,却因为殿试提前交卷的举动而闻名于世,博得了才子的美名,时人甚至盛赞他的诗才不在诗仙李白之下!

后来,钱易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考上了进士,他认为自己绝对是第一,但是主考官不公正,将他列为第二,钱易不服,便上书朝廷,言辞中难免对本朝的科举充满了讥讽之意。宋真宗看完钱易的上书以后,心里很不快,不但没为钱易主持公道,反而将钱易的第二名降为了第三名。

钱易实在是太惨了,其实就是他为人太自傲了,恰好皇帝宋真宗又不喜自傲的人,所以他就总是撞在枪口上。

后来,钱易入朝为官,先后担任了光禄寺丞、通判蕲州、除秘书丞、通判信州、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知制诰、翰林学士。

钱易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几千字的文章,他挥笔即来,而且书法极好。除此之外,钱易为官还十分体察民情,对滥用酷刑的官吏深恶痛绝,还上书奏请废黜非法之刑,宋真宗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废黜肉刑的。

猜你喜欢

  • 不知该怎样对你说

    不知该怎样对你说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不知该如何开口的事情。有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亲密的朋友,有时候是一个心仪已久的人,而有时候则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不知该怎样对你说,这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面对亲友,我们有时会因为忌讳或担心伤

  • 双抛桥名字由来

    双抛桥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景点,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洞庭湖畔。这座古老的桥横跨在一条清澈的小河上,将两片绿树成荫的岸边连接在一起。游客们经过这座桥,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和古老文化的交融。双抛桥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传说在很久很

  • 当你被侮辱时……

    当你被侮辱时……当我们遭受到侮辱的时候,常常感到受伤和愤怒。侮辱是一种伤害我们自尊心和尊严的行为,它可以来自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合。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交媒体上,这种不尊重的言论和行为都可能让我们感到失落和无助。但是,当我们遭遇到侮辱

  • 传说中的沧州铁狮子

    传说中的沧州铁狮子沧州,这座位于中国北方的古城,因为有一尊传说中的铁狮子而闻名遐迩。这尊铁狮子位于沧州市区的一家古庙内,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许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一睹这尊传说中的铁狮子的风采。据传说,这尊铁狮子是一位古代铁匠所制造的。这位

  • 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的故事在广袤的草原上,有一种传统的乐器,它被称为“马头琴”。这种乐器与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文化息息相关,是草原上的灵魂之音。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相传在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位名叫阿尔泰的勇士。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与同龄的孩子们一起在茫茫

  • 缘是一种托辞

    缘是一种托辞缘,是一个神奇而又充满许多未知的词语。我们常常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相遇或关系的起始。然而,究竟什么是缘呢?在我看来,缘其实是一种托辞。它像是人们在解释某些事情发生的原因时的一种说辞,一个借口。当一些琐碎的巧合发生时

  • 请勿担心别人的眼光

    请勿担心别人的眼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他人的眼光和评判。不可避免地,这些外界的意见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然而,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让每个人都满意,也无法让每个人都认同我们的选择。因此,我们应该

  • 避免偏见

    避免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但当这些观念和信念变成固化的偏见时,就容易导致对他人产生不公平的看法和歧视。避免偏见是我们作为个体、作为社会的责任,因为只有在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避免偏见首先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