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当鸟儿放弃了飞翔

当鸟儿放弃了飞翔

收录日期:2025-08-08 00:22:47  热度:9℃

在二百多年前,新西兰有很多种不会飞的鸟儿,它们悠闲地在新西兰广袤的大草原上散着步,尽情地享受着新西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然而,二百多年过去了,这些鸟儿却相继灭绝了,到今天,在整个新西兰群岛上,不会飞的鸟儿只剩下了一种。

这种灭绝现象引起了鸟类学家的普遍关注,在研究中他们发现,其实这些鸟儿在很早以前是会飞的,它们曾经有着非常强壮的翼骨,能够在高空中自由地飞翔,同大多数鸟儿一样,它们也是天空的宠儿。那么,这些鸟儿为什么后来又失去了飞翔的本领呢?这得从新西兰的特殊环境说起。

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一座与大陆隔绝的海岛,因为跟外界隔绝,因此形成了一套封闭的食物链。一些鸟儿渐渐发现,它们的天敌都来自天上,那些大型食肉猛禽是它们最大的威胁,而地上却很少有能对它们产生威胁的动物,于是,它们便有意识地开始在地面上行动。而且它们越来越发现,在地面上生活要远比在天上舒服得多,不光没有天敌,而且食物更丰富,环境更安逸,于是,它们渐渐地退化掉了强壮的翼骨,最终变成了不会飞的鸟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二百多年前,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大批的探险者来到了这片富饶的土地,他们用各种工具、技巧,对鸟儿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直到这时,鸟儿们才发现,原来地面上也不安宁。可惜的是,它们已经失去了飞翔的本领。

这样的悲剧其实并不只是发生在鸟儿身上,在人类身上发生的更多。当你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是否也在寻找那片安逸之地?当你找到那片安逸之地的时候,是否也会放心地退化掉那些已经“用不着”的本领?

其实世上并没有安逸之地,当你认为找到了的时候,就离灭绝不远了。

对了,开头提到,在新西兰还有一种不会飞的鸟儿幸存了下来。这种鸟叫几维鸟,它们能够幸存下来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幸运,或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而是因为它们不光放弃了飞翔,也放弃了光明——这种鸟儿大部分活动都在夜里进行,而光明的白天,它们是不敢露面的。

猜你喜欢

  • 尽善尽美的故事

    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

  • 少见多怪的故事

    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释义】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

  • 对症下药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

  • 家徒四壁的故事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

  • 害群之马的故事

    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weǐ)。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护卫,张若、他朋在前边开路,昆阍(hun)、滑稽在车后随从。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都迷路,找不到一个人指路。这时,他们正巧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你

  • 如嚼鸡肋的故事

    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这时,

  • 好逸恶劳的故事

    故 事 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明,经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尽心尽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经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张,态度不谦和,好逸恶劳,不愿配合治疗。小贴士:习惯的不同,会导致

  • 奇货可居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