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的创业故事

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的创业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9:19  热度:11℃

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2007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郑州市马李庄正式开张。

开办四家连锁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好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郑州毛庄、刘庄、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好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刘庄最大,是蔬菜的主要分批地,所以第一次进蔬菜时,他们就直奔刘庄。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动辄就是几千斤,不散批。他们磨破嘴皮子,最后才批了200斤大葱、几包大蒜和几百斤土豆,结果大葱烂了一屋子,损失了几十斤,剩下的半个月才卖完。

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掉头到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的采购需求。直到现在,我们的蔬菜一直都是在那里采购的。郭高林说。

那时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彦峰就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蔬菜生意对时间的要求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地被冻伤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坚持是有难度,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郭高林说。

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虚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地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使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

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

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他们的赢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培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郭高林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户人口的住宅小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是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咱地里发展的基础。

现在,4家店都已实现赢利,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万元。

猜你喜欢

  • 宁死不吃亏

    老赖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人精,活了大半辈子,没让人家占过一分钱的便宜,人送外号不吃亏。这天,老赖坐车进县城给儿子送些土特产。儿子家住在县城郊区附近,大巴车开到城郊时老赖憋着劲没下来:这时候下来不就吃亏了吗?一直坐到城中心车站老赖才满意地下车,虽

  • 抢不去的饭碗

    2001年,我买了新房子,要给新房装一扇防盗门。防盗门专卖店的老板亲自将货送到了楼下,安装工也雇来了,就待将防盗门搬上楼安装。我把防盗门背上楼?一个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民工,早已候在一边揽活干了。老板说:背到三楼是多少?民工说:不还价,不

  • 把耳朵叫醒

    面试时,沈彤信心十足,自己做过两年品牌化妆品的销售专员,还怕做不了一个售楼小姐?此外,如果这次被聘用的话,提成可是高很多,这是全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正在开盘的是高档楼盘。在面试等候的大厅里,开朗外向的沈彤很快就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了。这个特点

  • 观音石

    多少年了,村人一直都在村头供奉着那块观音石。村人认定这块石头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除了它和观音有些形似之外,还和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据说多少年前的一个风雨之夜,村前的东江涨水,一艘渔船在风浪里不辨方向,危难之时忽然发现前方有东西发光。立即划船

  • 共过患难,才知他的真心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患上了绝症,你觉得你的伴侣会始终陪你在身边吗?大多数人都很怀疑。选择和一个生命岌岌可危的人在一起,需要的不止是爱情,还有极大的勇气与担当。现实中,大多数人并不曾面临这样的选择,而有的人,他们注定要用自己的行为,来

  • 患难识知己

    我与评弹大家蒋月泉先生相识在六十余年前,相知则始于文化大革命。1967年下半年,我来沪处理完女儿下乡事,返回苏州前,走在吴江路泰兴路口(当时该处较僻静),听得有人在背后叫了声:徐同志!回头一看,正是月泉先生。我见他面容十分憔悴,所以回打招呼

  • 迟到的悔恨

    红八月的一天1966年的红八月,那时叶珉在北京一所中学上高一。就在这个举世闻名的红八月里,她干出了令她一生悔恨不已的事情。这一年的3月,她刚刚入团。她的这个团入得很不容易,原因很简单,她的父亲是个资本家。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里,这如大山一样

  • 真爱人间 患难夫妻

    那一年前往深圳。列车在黑夜中奔驰,我的邻座是一对穿着旧得已看不出本色衣服的中年男女,女人吃着馒头,男人嗑着瓜子。吃完一个馒头以后,女人趴在桌子上打起盹来,男人静静地看着她,一粒一粒地嗑着瓜子,似有满腹心事。突然,那女人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