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个会读心的人

一个会读心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7 15:08:59  热度:10℃

王强转来新学校后,令他感到佩服而又神奇的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同学,子鹰。王强佩服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好成绩,而是因为子鹰会读心,能够洞察人心。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王强与子鹰都被分在同一个宿舍,宿舍里还有两个同班同学,分别是陈克与刘杰。一天晚上,宿舍熄灯之后,子鹰和刘杰都上床睡觉了。正当王强也准备睡觉时,却发现陈克还在阳台外面讲电话,心想,估计是搭上了某个女孩了,真是幸福。这时,子鹰却跑去阳台,对着陈克大呼:“你再吵,我就告诉班主任。”王强感到不解,一场同学何必要这样呢?又因为自己新来的,所以没问个为什么。

在后来的几天里,陈克每天晚上都在阳台讲电话,而子鹰都会定时到阳台那里“警告”陈克。王强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心里越发好奇,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终于有一天,王强鼓起了勇气,问子鹰为什么要这样做。子鹰冷冷地说了句,“他们不会有好结果的,而且时间也不长。”王强的心里感到不高兴,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诅咒同学的同学。

第二天中午,王强在饭堂门口见到了陈克与一个女孩拉拉扯扯。果然像子鹰所说的,他们两个果真闹翻了。王强顿时感到惊讶,为什么子鹰会那么清楚,难道他是过来人?王强开始对子鹰充满了兴趣。

相处时间长了,王强便与班里的同学熟悉了,也无所不谈了,而他自己也看上了一个女孩。正好这个女孩跟子鹰比较熟悉。王强就想通过子鹰说出自己的心意。而子鹰却毅然地拒绝了。王强十分不高兴,虽然在外面上说无所谓,但在内心里却骂子鹰是一个无情的家伙。

圣诞节的这一天,王强拿着巧克力,鼓起勇气向那个心仪女孩那里走去。突然从背后传来的声音,“王强!”王强转身一看,是子鹰。“我早知道你不会死心了。我建议,不,我会阻止你去表白的。”王强这时来了怒气,一拳打在了子鹰的脸上。大喊道:“你这个自私的家伙,今天我要教训你一顿,还顺便为陈克教训你。”正当抡起拳头时,却看到自己的心仪女孩跟着一个男孩走了。王强这时定住了。子鹰也站了起来抹了抹嘴角的血。“这就是原因。你去了根本没有结果,甚至你们俩的关系也会因此破灭。”王强突然倒在了地上,眼角似乎湿湿的,却不知应该说什么。

子鹰也坐了起来,“这事我懂的。有时候,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得到她,只希望她能够快乐地生活着。”

王强这时却惊奇地问道,“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的。”

子鹰笑了笑,“有什么难的,用心观察就可以啦。你也是,她也是,陈克也是。”

“说起陈克,你又为什么知道他们会那个的……”

“其实很简单的。如果你是真心爱一个人,你会处处为她着想。而陈克每晚都聊得那么晚,那只是满足他个人的私欲而已。如果陈克真的喜欢他,他应该让那个女孩早点休息。”

王强听到这里时,心里的阴霾突然一扫而散。子鹰,真的是一个会读心的人。

猜你喜欢

  • 严格,成就别具一格的自己

    我一直认为,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严格了,你才能保证你的品格,才能最终别具一格。说实话,任何人都不想走别人的老路,都想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你问下自己,你想成为某某人的翻版或盗版吗?我敢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做。

  • 这事很糟,但比你想的要好

    我的一个熟人又要回北京这个嘈杂、令人焦虑,但是性感且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了。说又要回来,是因为他曾经离开过两年,现在要回北京找工作。当初离开,并不是因为雾霾或者房价,而是因为离婚。那是两年前,他还爱着他的前妻,但前妻却不爱他了。这真的是一件非

  • 彼得的小愿望

    彼得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基督徒。彼得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特意把这最小的儿子取名为彼得,意味着希望他能成为耶稣的弟子彼得那样的人,忠诚又善良。在彼得五岁的时候,当时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天,他和姐姐蒂娜抢玩具

  • 在失败中选拔人才

    一些求贤若渴的企业家陷入了一个常识性的误区,就是只把成功者视为人才。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众多的失败者中间,存在着一个更为巨大的人才宝库。MBA教科书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某公司部门副经理在一个交易中因失误损失了100万元。在董事会上,董事长提议

  • 巴克卖刀

    有个叫巴克的年轻人拜圣地亚哥著名的铁匠史密斯为师,学习打制刀具。几年后,巴克手艺学成,史密斯骄傲地说:“你学会了我的手艺,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没想到巴克并不急着开自己的打铁作坊,而是去了外地征询别人对刀具的意见。有屠夫告诉他说,如果刀能够

  • 欲望的树

    文中母亲杞人忧天,过度的压抑,反而促成了孩子无节制的欲望。真应了这句话:凡事物极必反。为人做事应该有个度,把握了度,才能把握准则。教育孩子、自我管控都是如此。对待欲望,一味地打压并不能解决问题,合理疏导才是正道。1。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

  • 你的下一次已经用完

    “下次注意”,生活里这句话太平常不过了。很多人不经意间就会从嘴角蹦出这句话,或满脸堆笑,或小心翼翼,或神情严肃,或略带警告……这句话,似乎成了出错后的最佳托词。朋友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耐人寻味。她的女儿读六年级,晚上11时肯定上床睡觉了。女儿

  • 什么叫跟对人、做对事

    最近我看到一个段子说:什么叫跟对人,才能做对事?举个例子,上菜市场买菜,你如果觉得自己砍价能力不行,那好,那你就跟在一个会砍价的大妈后面。等大妈砍完价,你也跟着对老板说:我也来两斤。你看,这多划算啊,大妈砍下来的低价,你也能分享。这叫跟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