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追忆母亲

追忆母亲

收录日期:2025-08-08 02:48:42  热度:10℃

母亲走了,她最后一句话竟然是:“我不管你们了。”其吐词含混不清,充满着无奈和不舍,但她老人家的个性却表达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母亲是集小家碧玉与大家闺秀于一身、从旧社会走出来的家庭妇女,有点文化,知书达理,嘴一张手一双,心地善良,生性好强,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千秋桥街一带有口皆碑。我们做子女的跟着叨光,人人都知道我们是谁的孩子,即使我们已都是半百老人了。

母亲从事居民工作50年,曾任市人大代表,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居委会妇女主任、调解委员。她善待所有的居民,童叟无欺,无论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她熟悉所有的住户,如数家珍,无论深宅豪门、茅屋陋室。我们家里经常门庭若市,高朋与布衣共坐,鸿儒与白丁同行;街坊邻居家长里短的,只要她到场说话,那就是一言九鼎,问题迎刃而解。

母亲先后服侍了五位公婆(叔公婆),还为公婆的保姆养老送终。她依靠父亲的工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虽然常常寅吃卯粮,却也把全家维持得没有谁饿过肚子,没有谁穿过破损的衣服。她像一只老母鸡,时时刻刻用她的羽翼呵护着我们成长,不让我们有丝毫闪失。上学、工作、成家,到我们有了孩子,她的翅膀则不断扩展不断丰满,就连重孙女怎样拿筷子,怎样坐凳子,她都要反复纠正,直到满意为止。

母亲上了年岁以后,对阿弥陀佛有了些许依恋,想做点什么,又总是藏藏掖掖的,生怕影响到她的正面形象和子女的前程。其实母亲年轻时是一个有胆识的女性,无论是“文革”,还是之前的政治运动,她都能够坦然面对,根本不在乎我父亲政治上的阴影。她和我们时常唠叨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做人第一。

由于街道拆迁,由于年老体衰,母亲在84岁那年辞去了居委会工作,由一个掌管百家事的女强人,成为蜗居在“火柴盒子”里,想说话都找不到对象的孤寡老人。让她难以释怀的是,原本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却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和传统生活习性的瓦解,打破了她四世同堂,含饴弄孙,人人尊称她为老祖宗的美梦。她老人家日渐衰老,只是每每遇到老邻居时才又双颊抹红,银丝闪烁,神采飞扬。

母亲在九十高龄前后连续两次骨折,从此一蹶不振,卧床半年,终因并发症无治,撒手人寰,极不情愿地放弃了她掌管六十余年的一家之长的“权柄”,离开了她苦心经营的“王国”。

按照风俗和母亲的意愿,当医生无力回天之时,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将她从医院接回家。弥留之际,疼痛难熬,我们抚摸她的头发,抚摸她的肚子,抚摸她的手臂,她会立马停止躁动,享受片刻安宁。母亲还是那样的慈祥,我仿佛感觉到,小时候躺在她的怀抱里,她对我的抚摸,对我的怜爱。

以前,我每次去看望母亲,母亲都要反复叮嘱,路上要小心,慢点走。一旦我故作不以为然状,她必然提高嗓音追问一句,听到了没有?

现在我却永远听不到您的声音了……

猜你喜欢

  • 活着

    那是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那场战争中,军人、平民……死伤者无数。烟火肆掠的废墟旁,一名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炮弹已经将他的两条腿夺去。士兵的旁边是他刚满五岁的孩子,“哇哇哇”地哭着。士兵知道这场战争已经蔓延到了自己的国土之上,但他没有想到战争的

  • 爱很简单,一个拥抱就够了……

    女人是著名的播音主持人,最近电台为她量身定做了一个午夜倾听栏目。这个栏目是通过听众们打来的电话,倾述他们的心声,主持人给予适当的安慰或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女人为了这个栏目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不过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个栏目播出后

  • 喜欢的还是你

    当年,他们相遇时,他一贫如洗。有一次,她生日,他带她去乡下玩,用麦秸编了一枚亮灿灿的草戒,试探着递过去:“嫁给我好吗?”她低头不语,却将那草戒,宝贝一样捧在手里,小心翼翼试戴。高高举起手指,像小孩子一样,欢快地在田野间奔跑着。不料,那戒指,

  • 沉痛的爱

    李正已经快要不行了,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将家人叫到了身旁,他要同他们宣布他的遗嘱。他将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交由大儿子李德继承,而二儿子李真只是分到了几百万的钱,至于其他的公司产业,他都没有份。面对这样的遗嘱,李真自然心有不满。可是李正心中有数,他

  • 爱情不是浪漫幻想剧

    小帅人如其名,高大帅气。他很爱女朋友晴,为了能给晴幸福,他每天加班加点的苦干,就为了多赚些钱,好和晴结婚。这天周末他本来想约晴出来玩,可看见游乐场里招聘临时工扮米奇,一天一百块,他二话没说走进去报了名。游乐场的领导一看他的个头,立刻就聘用了

  • 父亲的怪喊

    如果你能及时看到父母某种改变,并能查明原因,你的孝心就是及格的。父亲的生活很有规律,每晚都是10点上床,躺下就能入睡,不打呼噜不说梦话,睡的很安静。可是这天晚上,父亲关了灯十几分钟后,忽然喊了起来:“不要剁了吗!”声音挺大,还带着不满意。正

  • ‘无情’大夫

    李洵是太平镇出名的大夫,而且医术高明,但他行医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无论谁去就医,都要先给诊金才能就医。所以在当地的人又叫他做‘无情大夫’。这一天李大夫的诊所来了一病人,女的扶着一个五十来岁的老人对李洵说:“李大夫,我们是星堂镇的,我叫钟

  • 连理枝之爱

    有一对脾气不好的夫妻,整天因为小事吵架摔东西,弄得四邻不安。最终彼此忍受不了对方的脾气提出了离婚,分开了几天,俩人冷静下来都有些后悔,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只要各自退让一步,也不至于闹这种地步。可偏偏俩人都犟,谁也不肯先认错。眼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