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致年轻人:重复的价值在哪里

致年轻人:重复的价值在哪里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4:44  热度:11℃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篇高考作文是一幅图,图中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是他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直到现在这幅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情组成的。要想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深入。

什么是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有一本书叫《异类》,我建议没读过的都买一本看看。这本书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发现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打高尔夫的泰德·伍兹,要想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个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我发现编程序也是这样。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怎么也要写个10万到15万行以上的代码。如果你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达到,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在学校里你写点几千行代码的课程设计、一万行代码的毕业设计,这都不算什么。

运动员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练跆拳道,还是打网球,都有很多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可能每天都重复成百上千次。有些年轻同事抱怨说工作重复,枯燥无味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觉得这种重复毫无必要,是简单的重复,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现在很多计算机软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但如果这种重复是必要的,比如像打球一样必须重复才能找到直觉,那你就要想一想,怎么用你的头脑,在这种必要的重复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武侠书上说大侠气沉丹田,猛出一拳,势大力沉,非常厉害。但如果你马步还没有练好练扎实呢,光记些口诀有用吗?还是没有用。新的领悟、新的发现,都是在不断重复中得到的。

以前我也在微博上推荐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助理辞职了》,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看过。它说的是有个助理帮总经理贴票据的事儿。在多数人看来,这个工作既烦琐、重复,又没有意义。但这个助理建了一个表格,把所有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她就发现了这些商务活动背后的规律,总经理没交代到的工作她也能处理得很好。实际上,她对待重复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方法,让她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贴票据的助理工作,她实际上拓展了她的职业生涯。

中国有句俗话:勤能补拙是良训。“勤”里面就含有对待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我早期创业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代理商,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为什么要做代理,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我也不想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中国首富宗庆后的《非常营销》。书里有一段,恰恰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每个经销商和代理商。我看完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能坐得住。别人顶多编两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透风,吸根烟。但我坐在那里,除了吃点饭喝点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编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别人总会忍不住溜一眼。但我可以做到完全无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有个七个馒头的比喻很恰当:你吃了第七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六个馒头,这六个馒头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万个小时”的积累。

有本管理学的经典书籍叫做《从优秀到卓越》,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企业都像一个巨大的飞轮,特别重。我们每个人去推,一下两下,这个飞轮纹丝不动。但大家坚持,咬着牙不放弃,突然有一天,这个能量积攒到一定数量,飞轮就慢慢动起来了。一旦这个飞轮动起来,自己就有了势能,后来大家再推,它就会越转越快。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无数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的话重复一遍又一遍。

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一样,都是360推轮子的人。

猜你喜欢

  • 怪兽波卡的妈妈

    阳光明媚的早晨,乌龟妈妈急匆匆地爬到了沙滩上,今天,她的宝宝们要出壳啦!小乌龟们争先恐后地从沙窝里爬出来,一个,两个,三个……九个乌龟宝宝都钻出来了。乌龟妈妈正要带着宝宝们离去,突然发现沙窝里还有一个蛋,白白的,圆圆的。“奇怪,我明明只生了

  • 人生成功的几何模型

    谈到人一生的成就与成功,都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事情,与数学风马牛不相及。因为是学理工科出身,思维总带着不可磨灭的数理痕迹,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地又爱想一些有哲理的问题,于是就把两者扯到了一起。以前,通常认为聪明的人会成功,故有“智商”的概念

  •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

  • 人生百味 淡泊为先

    淡泊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一种情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雅趣,一种乐观,一种洒脱,是人生的一种气韵!淡泊是从容、平和、谦卑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好高鹜远,总想

  • 跟南怀瑾悟大智慧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当使生命灿烂如夏花般灿烂。话虽如此,但面对现实。虽然我们坚持主张"人非有品不能闲",虽然我们永不停止追求着成功的勤奋步伐,虽然我们永不言败地在与对手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但我们仍不能摆脱被命运开玩笑的时刻,仍有时不能自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以为,要处理好两个基本的关系:一个是与物的关系,一个是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与物的关系,就是要乐于享受有限的财富,善于控制无限的贪婪。一个以人格换取物质的人,不论他拥有多少财富,处在多高的地位,都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人

  • 人这一辈子至少需要几种异性朋友

    除开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之外,我们生命中最需要也最重要的,应该有这样几种异性,我们姑且用一种与其属性相近的饮料来说明。第一类,是水一样的异性。无色无味,平淡得近乎于平庸,多数时候我们甚至会忽略他(或她)的存在。他们总是悄然无声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

  • 努力读懂人之书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所写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