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0:22  热度:14℃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猜你喜欢

  • 摄政长公主12

    天云阁,天字一号房。雍雨涵轻轻地推开门,看到安王依然清淡寡欲地坐在轮椅上,身边坐了一个锦衣男孩。男孩精致的五官像极了当今帝皇,却少年老成,一言不发。轩儿,你来了雍雨涵忍着哭腔说道。姐姐,莫哭,轩儿知道你有多苦。锦衣少年的脸上多了一抹担心。涵

  • 不是一个人

    感谢生命的恩赐,轮回的巧妙,岁月的牵引,再不是一个人。——题记关于亲情亲情如同高山一道小涧,细水长流。在我看来,所谓亲情,便是你不言,我不语,却始终紧紧相依。那些描绘着亲情的画面,有自己专属的空间。始终记得,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背影;亦记得父亲

  • 佛学谈人生6条智慧

    1。学会知而不言,谨记言多必失;2。学会自我解脱,才能自我超越;3。学会静静思考,才能让自己更清醒;4。学会用心看世界,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5。学会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开始;6。学会感恩,才能在逆境中寻求希望。

  • 人生四不要(另附二则)

    人生四不要1。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因为那是一个睡觉的地方。2。不要把怨恨带到明天,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3。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因为那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4。不要把不良的情绪挂在脸上,因为那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表情。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坚持以

  • 人生的余味

    一部好的电影,必定让人回味无穷。所以,一位导演说,电影和人生,都是以余味来定输赢的。一部电影没有余味,不能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任何痕迹,产生任何印象,电影便“完”了,也便“死”了。而一部有余味的电影,演完后,它的韵味,它的“生命”,依然留存在人

  • 自私是美德

    越是自私的人,越是想办法寻求合作。正是他们不休止逐利的自私行为,才让你我活得这么舒服。自私是美德,但它被污名化为恶德。在当下,说一个人自私,仍是贬意。说一个人不自私,无私,仍是褒义。当这个世界价值观黑白颠倒时,活在其中的人,你若诚实,就会精

  • 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

    成功的前提还要加上忠诚。如果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每个人都很看重能力,但无论做什么,成功的前提都还要加上忠诚。如果没有忠诚,能力无足轻重。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是前苏联时代的情报人员,是一名能够驾驶战斗机的国家元首,但他同时

  • 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你看,人人脸上写着一个“苦”字:左右眉毛像草字头,左右颧骨加中间鼻梁像一个十字,底下一张嘴是一个口字。可不是?学生必须“苦学”,谁贪玩谁的功课就不及格;做事的人必须“苦干”,谁苟安谁就要失败。宗教家必须“苦修”,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