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粒沙

一粒沙

收录日期:2025-08-08 11:48:39  热度:9℃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个人,他做了一世的旅客。他每天都在赶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他很不幸,一开始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这使他走起路来总不能十分如意。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便挑进一粒沙。路既是世上的路,而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进一粒沙,本也极其平常。可是这以后,他的行程就更困苦了,那沙子磨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痛一步,你想,假如鞋子里没有一粒沙,那该是多么愉快呢。不错,这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做下来,水滨也好,山脚也好,把鞋子脱掉,只一抖,便可抖出那粒磨脚的沙子。然而他不能。他赶路赶得很急,每天都担心日落西山时赶不到个段落。天晚了,他住下来,他疲乏得厉害,还不等脱去鞋子,他已经沉沉地入睡了。而第二日,天未亮他便急忙起程。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许与日俱减,但每当与明日同时醒来,望着那永久新鲜、永久圆满而又光明的太阳,而自己开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时,那起初的步伐总也是痛苦的。他就这样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不能再走,走到最后,走到死。他死了,人家把他脱得精光,当然也脱了他的鞋子。人们搜索他的衣袋,衣袋是空的。人们抖擞他的鞋子,一粒沙落在地上,那沙子形体微小,滚圆如珠,落地作金石声。那小小沙子黯然有光,仔细看时,上面隐隐似有纹理。据后来人说,那沙上实在是几个字迹,但年代久远,没有人知道那字迹说些什么。又过了些年月,连那粒沙子也不知去向了,对于那几个无人懂得的字迹也就更觉得关系重大,既不可得,也就弥觉可惜。

这传说并不见于载籍,只不过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可是那曾经说这传说的人却还遭了反驳。

“这传说是一个胡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

那个反驳者这样质问,可是反驳者所得到的却只是沉默。反驳者觉得不够得意,就又进一步反驳。

“傻瓜!一个人放着安闲的日子不享受,为什么要到处乱跑?这是走路,又何必紧赶?像我饭后散散步,水滨林下,随意溜达溜达,也极合卫生之道。而且,走路就要拣那好路走,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这次他所得到的不再只是沉默了,因为他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见人影,那个说传说的已经走远了。

所以,我也不希望有任何辩驳,因为我只替他个说传说的再说一遍。

猜你喜欢

  • 血溅同门

    震天镖局大镖师苏友放的养女苏巧儿,姿色倾城,绝贯古今。有一年元宵节,苏巧儿带两个丫环一道去唐州的街市上赏灯,不想每到一处,都引来了数以百计的唐州城青年才俊们的围观,后生们前呼后拥,看灯竟一下子变成了看人。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苏巧儿的美

  • 多行好事有前程

    一杆鬼秤称人心,恶意恶为遭恶报,善心善行得善果。这是清朝时候的事。建湖城里有个开粮店的生意人叫范子忠,生意人笑迎八面客,信誉吃四方,这范子忠也确实如此,心地和善、童叟无欺。但他的生意总像温开水一样没有起色,究其原因是竞争太强了。可就是这么和

  • 白鸭宰不得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然而早年间官场中竟有一种令人发指的陋俗,官匪勾结,让无辜之人入狱顶罪,俗称“宰白鸭”……1。偶遇早年的时候,在豫北的黄池县境内,有个叫小麻寺的村子。村子南边不远,有一处水荡,据说这个水荡下面连通着黄河,一百多年来不曾干过

  • 打和尚

    民间“打和尚”的故事多有流传,但今儿个说的,既有佛家普度众生的菩萨心肠,又有浪子回头的人间美谈……滦州大觉寺的天王殿里,除了供奉着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外,在正对着山门的神龛里,还供奉着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弥勒佛的左右各挂一块乌漆木牌,上

  • 酒鼠

    贪杯的人有很多,可你听说过老鼠也爱喝酒的事吗?吳老汉好喝酒,自家酿的土酒,喝起来就没完。不过这也怪不得他,吴老汉自家酿的,虽说是乡野土酒,但芳香扑鼻,拍开泥封,真是香飘十里,整个村子里都闻得到。可这酒喝多了是真没有好处,就这几天,吴老汉总是

  • 分内之事

    刘双林是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终于离京城越来越近了。这天中午,刘双林来到一个叫樟树村的村庄,疲惫至极的他听人说樟树村酿的酒十分有名,加之快到天子脚下心情轻松,当即在一家小酒馆里要了一壶酒,就着上好的牛肉吃喝起来。这儿的

  • 蒯金匠

    清康熙年间,县令董其在关帝庙内建演戏楼,特书“摹古绘今”四字,命砖雕艺人季洪阴刻入砖,填以花青,嵌于照壁。董氏每字起笔皆作“渴笔”,显得虚灵秀峭,运笔则侧锋直行,宛如折带屈铁。通幅清隽流丽,遒劲有力。非常人所能及。为表对关帝虔诚,董其有将此

  • 李莲英中计

    1。鞋底掌嘴结下梁子光绪年间,京城有一个名叫王奇的人,他习武多年,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为了养家,他在街上摆擂。他站立在地,双脚分开,运足内力,撩着衣服让人用拳头打肚皮,谁能让他的脚移动分毫,便赔人百倍的“打银”。几年来,挑战者无数,却无一人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