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耐烦的人,出彩;不耐烦的人,出局

耐烦的人,出彩;不耐烦的人,出局

收录日期:2025-08-07 16:02:01  热度:10℃

北欧的一家媒体向众多名人发出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取得成功?

收到的回复五花八门,但有一份回复引起了组织者的兴趣,上面写道:“容易厌烦的人,很难走向成功;不厌其烦的人,更可能取得成功。”

后来,组织者向大家发出了另一份问卷,询问他们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果,百分之百的人都表示赞同。

这句话可以归纳为两个字——耐烦,指可以耐心地忍耐烦恼、烦心的事情。显然,不耐烦的人心思易乱,很难集中精力干好眼前的“烦心事”;而耐烦的人做事有耐心和耐性,久而久之也就靠近成功了。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了三个人前来拜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而是站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

半个时辰过去后,曾国藩发现,那三个人当中,有两個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东张西望,看屋内的摆设;另一个虽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却神色焦急。

只有一个人,神态自然。那人相貌虽然平庸,却气度沉稳,背负双手,仰着头看天上的浮云。

曾国藩仔细观察后,对如何使用这三个人,已经有了打算。

他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这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才堪大用。”

李鸿章忙问:“老师是如何得知的?”

曾国藩捻着胡须,微微一笑说:“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烦,必成大器。”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的纷扰,不怕干扰;耐烦的人,能够排除内心的杂念妄想,消除烦恼。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人要耐烦,才能有人缘;做事要耐烦,事业才能成功。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稳住阵脚心不慌。危急时刻,怨天尤人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

如果你的心能处在一个超越自己的高度,凡事做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做人做事就会心平气和。如果有一天,你修炼成了一个耐烦的人,成功离你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 屠夫捕头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

  • 木马择匠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的南端有一座时思寺名扬中外,到过这里的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因为它是历经元、明、清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的古老建筑,说起它的建造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大漈有个叫做梅元屃的孩子,当他六岁的时候父亲

  • 寡妇桥传奇

    和尚与寡妇的故事,在过去,知道的人不少,各地似乎还有各地的版本,可到了太行山下的大王镇,人们都会指天发誓地说,这事绝对是真的,因为人虽去,可那桥还在呀……一场病民国初年,在太行山下的大王镇,曾有个叫李定远的财主,五十多岁,做着方圆百里最大的

  • “名落孙山”的故事

    南宋年间,江南小镇上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个叫孙山,一个叫张伍。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孙山就下河游泳,不料想腿肚子抽筋,眼看就要沉底了,幸亏张伍一个猛子扑上去把孙山救了上来。这是救命之恩啊,孙山对张伍感激不尽。后来他们在同一个私塾上学,两人的关系

  • 名医也有难为时

    问松堂是一家祖传的诊所,开到金子久一代,在杭嘉湖一带已是家喻户晓,每天来就医的病家都会在门前大排长龙。这一天早晨,问松堂外面一阵喧哗,只见两个大汉用门板,抬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来看病。他们一看排队候诊的人不少,便将门板放在后面排队。那病

  • 玉鸡蛋

    清朝时候,扬州有个富商夫人,姓刘,人们都叫她“刘寡妇”。她虽被称作寡妇,丈夫却并未亡故,原来这个“寡”的意思,不是寡妇的寡,而是指刻薄寡毒、寡廉鲜耻的寡。她生性贪婪又工于心计,常常替丈夫出谋划策,欺行霸市、重利盘剥,积聚了千万家产,所以,老

  • 讲究的代价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一位汉子名叫周茂槐。这天,他正与老婆许桂花一道,清扫自家的庭院,忽然,从院门外走进一个人来。那人是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他走进周家的庭院后,并没有进屋,而是径直走到了东侧的围墙边。周家的庭院,开了两个院门:一个是正

  • 傻姑爷探病

    有这么个傻姑爷,丈母娘病了,他媳妇儿让他去看看。探病总得送点东西吧。媳妇儿说:“把咱家那两只鸡拿去吧。”于是傻姑爷拿上鸡,绑好了装进筐里,就上路了。走到半路,对面来了一个人,对他说:“大哥,我的马跑了,快帮我找找。”傻姑爷把筐撂下就去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