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奇怪的县令

奇怪的县令

收录日期:2025-08-07 20:18:56  热度:10℃

明嘉靖年间,华阴新来了一位知县,姓张名义。这天是张知县赴任的日子,县丞王权早早就领着一干官吏,在县衙外等候迎接。

眼见日上中天,众人见一骑驴者悠然而来。驴上所坐之人五十来岁,穿着一身布衫,像个乡下老头。他眯着眼睛,在驴背上似睡非睡,样子很是滑稽。只见随行的仆人走上前来,施上一礼,问:“此处可是华阴县衙?”王权点头,那仆人便回转身冲驴上的人说:“大人,我们到了。”

那人张开眼睛说道:“啊,这么快?”说着,他从行囊中取出一纸公文交给仆人,仆人再转交给王权。王权一看,原来这老头就是新来的县令张义,于是忙带人上前表示欢迎,张义从驴背上下来,拱手说:“客套话咱就不讲了,张某为了赴任赶了半天路,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不知有没有吃的?”

王权一听,忙说酒宴早已备好。谁知张义摆了摆手,说酒宴就不吃了,随便弄点东西,能管饱就行。

新官上任不吃接风宴只吃便饭,王权做县丞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饭后张义问王权,当地可有什么土特产。王权是本地人,便得意地介绍起来,说此处地域辽阔,土地肥沃,黄河到此流速放缓,形成一个天然港湾,所以这儿的鲤鱼不但个大,而且肉质鲜嫩,用它熬出来的汤口味醇厚,味道特别鲜美,堪称天下一绝。见张义有兴趣,王权忙命人去捕鱼做汤。不多时黄河鲤鱼汤做成了,张义吃了口鱼肉,又喝了口汤,果真别有风味。

王权见状讨好道:“大人,味道不错吧?不瞒大人,这黄河鲤鱼汤可是本地酒肆饭店的招牌菜,凡吃过的客人,没有不称赞的。”

谁知张义听后,竟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说:“传我的命令,从即日起禁止捕黄河鲤鱼,凡有捕鱼待客者,一律重罪论处。”王权惊问道:“大人,这、这是为何?”张义沉着脸说:“为什么?难道你不知道?”王权仗胆说道:“大人,小人还真不知道。”张义冷笑道:“你不知道,那还要你这个县丞干什么?”

王权一听,当即就吓得跪倒在地,说:“大人,小人明白,我这就去传令禁止捕鱼。”说完他爬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就跑了出去。

过了几天,王权陪张义考察民情,来到一片杏林。此时正是杏子成熟季节,枝头上黄澄澄一片,挂满了小孩拳头大的杏子,甚是喜人。别说吃了,看上一眼,也满口生津。

王权说,此地出产的杏子又大又甜,别地方的杏子都比不上。王权让人摘了几个,张义咬了一口,顿觉滋味甘甜,满口生香。

吃完杏子,张义望着杏林,不禁摇头叹息:“可惜,可惜了……”王权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因有上次的经验,所以也不敢问。一会儿,张义开口了,说是这么一大片良田,要种成庄稼,不知能养活多少人,随后他让王权令人把杏树全部砍掉,种上庄稼。

王权虽然很气愤,可又不敢说什么。这位县令太奇怪了,肯定患有什么疾病,不然怎么不喜欢好的东西?王权想试一下,看看这县令到底有没有毛病,就告诉他:当地有条河,产一种小河虾,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百姓捕到小河虾,就用醋腌起来,俗称“醋虾”,是吃饭下酒的好佐料。果然,张义一听来了兴趣。其实,这种河虾个头小,肉少,吃起来口感极差,上不了台面,是贫寒人家的菜。富裕家庭或稍有身份的人,根本不屑吃这种东西。

王权弄来醋虾,让张义品尝。张义吃了一口,初入口味道还算可以,可愈嚼愈没味。看着张义慢慢皱起的眉头,王权的心悬了起来。

不料张义放下筷子,竟连声称“好”,还要王权多多准备,以便日后待客用。王权一听,用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嘀咕道:“完了,这县令真有怪癖,喜坏不喜好……”渐渐地,当地百姓也知道了张义的怪癖,背地里都叫他“怪老头”。

第二年,钦差巡视到华阴境内,张义免不了要好生招待一番。筵席上,张义特意把“醋虾”推荐给钦差,钦差没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钦差临走前,看到大包小包的放了一车。张义讨好地说都是土特产,以“醋虾”居多,特意送给钦差的。不料钦差摆了摆手,吩咐拿下车去,说:“你们自己享用吧。”

送走了钦差,王权瞪了张义一眼,心里说道:就你这种人,官场上还能有什么前途?

没过多久,张义发现本县境内出现了大批难民。最近并无灾难,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难民呢?张义忙派人调查。不久便传来了消息,这些难民都是从邻县过来的。

原来,邻县有座山,出产一种茶叶,能养颜健体。上次钦差去邻县巡视,当地县令为讨好钦差,送了许多茶叶。钦差带回京城后,被定为贡品,朝廷便要求邻县上贡。

可山上的茶叶有限,贡品数目又大,县令只好摊派到民间,交不出的一律治重罪。交不上茶叶的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做了难民……

张义闻听,不禁仰天长叹:“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破我家啊!”

就在这时,只见王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冲着张义连连磕头。

张义忙道:“王县丞,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王权说:“大人,王权替本县百姓给您磕头了。只怪小人一时愚钝,误解了大人的良苦用心……”

张义扶起王权,说:“王县丞能明白就好,本县并非怕上贡,可这土特产一旦成了贡品,就得年年上贡,成了惯例,百姓哪能受得了?不如毁之以绝后患!”

后来当地百姓也都明白了张义的苦心,大为感激,还特意为张义塑了石像,据说那石像如今还在华阴老城区里留着呢。

猜你喜欢

  • 傀儡皇帝的壮举

    秦三世子婴继位不久,刘邦就进入关中。刘邦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中投降。秦王朝在子婴投降的那一刻正式结束。子婴在位仅仅46天,这个时候要子婴拯救秦王朝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上

  •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 从太子到皇帝:弱者是这样生存的

    出局危险当然洪武二十八年最实在的礼仪之举还不在这两部法案的颁布上,而在于两个人身份的确认──l7岁的朱高炽在这一年闰九月二十一日被册封为燕世子,小他两岁的弟弟、l5岁的朱高煦则被封为高阳王。这样的身份确认在洪武二十八年举行无疑是意味深长的:

  •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来时糊涂去时迷那一年,在丹阳街头,一个郑姓少女和一个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从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寻常的命运:郑氏将来会成为一位帝王的母亲。虽然说这位郑姓少女就是后来唐宣宗李忱的母亲,但预言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都是荒诞剧。有人听了摇摇头一笑

  • 父母双亡:清圣祖康熙帝的悲惨童年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大清王朝的第三任老板顺治死了。顺治是本命年死的。“本命年犯太岁,无喜必有祸”,估计忘了穿红背心、红裤衩。又赶上自己心爱的女人死了,心里受不了就挂了。接替他管理这个国家的人,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玄烨生于顺治十一

  • 枭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韩),单名一个浞字,又名漪,所以史书上也有称他为寒漪的。在中国史书上对寒浞这位君王的评价却是很糟糕,说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师父,还杀死了他的义父后羿,夺取了

  • 朱元璋的井与警

    明代初期,在许多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原来,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时,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汲取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

  • “末代皇帝”与“熊一枪”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熊秉坤为全国筹委。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席间,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应邀到会,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当听说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也在宴会上时,他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