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马未都的两脚

马未都的两脚

收录日期:2025-08-07 13:15:14  热度:8℃

新疆水果,天下闻名。

这里日照充足,空气干燥,为优质水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梨、西瓜、葡萄、哈密瓜和无花果等等,水灵滋润,甜蜜香馥,好吃得让人叫绝。

20多年前,马未都先生来到新疆,遍地的水果,让他过足了水果瘾。当时,市场意识极淡,本地水果多为自产自销,便宜得让人觉得是天上掉馅饼了。10公斤香梨,只花了一元钱,吃得马未都肚子溜圆,站都站不起来。

阿克苏的杏子很多。一天,马未都先生路过一片杏林,大白的杏子挂满树枝,累累硕果,让人一看嘴馋,直流口水。马未都从未见过如此繁盛的白杏,恨不得马上扑上前去采摘,尝尝鲜。但见杏树底下坐着一维族老汉,旁边放了几个铁皮桶,猜想是树的主人。于是,他走上前去,打听白杏怎么卖。

他问老汉:请问杏多少钱一斤?

老汉的回答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两毛一脚。

马未都把一脚错听成一角,心里直嘀咕:两毛就是两角呀,怎么是一角?到底一角还是两角呢?

维族老汉见他疑惑,与他解释说:就是两毛钱让你对着树踹一脚,掉下多少杏子,全都是你的。

天下居然有这么浪漫好玩的买卖?

马未都直乐,交了钱,提着桶,向杏林深处走去。他选了一棵硕大无比的杏树,低垂的枝上挂满了诱人的白杏。心想,只消踹上一脚,必定会有无数的果子掉下来,捡上大半桶,没什么问题。

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猛地向杏树踹了一脚,脚腕子都踹痛了,结果,杏树丝毫未动,杏子一粒也没有掉落下来。气急之下,马未都提腿刚想踹第二脚,老汉开口说话了:再交两毛。

这一回,马未都不敢再选大树了,挑了一棵细弱的小杏树,不轻不重地给它一脚,顿时,枝摇杏落,满满地捡了大半桶。

若干年后,马未都醉心收藏,在买古董宝贝时,偶尔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凭着自己的兴趣,想当然地就购进。但当年在阿克苏给杏树的两脚,还是使马未都先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收藏个性头脑要清醒,原则要坚持。

为人处世,经营人生,头脑不能发热,不能想当然地胡乱踹上一脚,那样,既伤了自己的元气,也不会有任何收获。看清楚自己,洞悉自己的能力,有时,比紧盯目标更重要。

马未都的两脚,让我们明白,做人的原则下脚之前,先掂量自己的斤两,不贪心,不虚妄,在最可能成功的地方下脚,一踹踹出真实而沉稳的人生。

猜你喜欢

  • 惊弓之鸟

    这天晚上,交警小王在路口查酒驾,突然听到紧急刹车声。他循声一看,只见一辆奥迪轿车停在不远处,车门打开,从车上慌里慌张跳下一个人,掉头就往后跑。这人想逃避检查,小王大喊一声:站住!”拔腿就追了上去。小王刚靠近那人,鼻中就闻到浓烈的

  • “双喜”临门

    富贵好吃懒做,年逾四十,却光棍一条。转眼过年了,他决定明年大干一番,添财进喜,娶妻入门。在乡下有个迷信的说法,如果大年初一遇到好彩头的话,这一年就会万事顺心。富贵正在家琢磨怎样才能开门见喜时,却被门外的炮竹声一下子打断了思路。富贵冲出门一看

  • “面前人”妙对寇宰相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这几个大官听了,谁也对不上来。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

  • 傲秀才气煞县令

    从前,有个秀才善知诗书,能出口成章,为人刚正,平生喜交结劳苦贫民。一般百姓请他写文办事,都有求必应,对达官贵人则拒之千里,很有几分傲骨。这一年,县城新到一个县令,听说傲秀才看不起富户豪门,便骂道:一个穷酸秀才竟敢放肆,待本官羞辱他一番。&r

  • 闲话关帝庙对联

    解放前的关帝庙,几乎遍及全国大小城镇及乡村。关帝庙供奉关公。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是老少皆知的三国名将。关羽之所以得天独厚,遍享人间香火,与历代封建帝王对他的封赐推崇有关。关羽在世时,就被曹操表封为汉寿亭侯。死后追谥壮缪。刘宋朝又加封武安王。

  • 辛酸寒儒的对联

    古代从事教育的儒士们,其生活大都辛酸寒苦,而他们又能安守清贫、安贫乐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从他们所留下来的对联中,充分反映出这种不幸和他们的心声。有一副对联写道:座上无毡,且喜身寒心内暖;门前有谷,谁怜眼饱腹中饥。”这是大

  • 拟医院对联

    骨科上联:非木匠,非石匠,也曾挥锯弄锤。下联:是医生?是强盗?经常绑手缚足。横批:刀斧情深。肝胆科上联:管你英雄豪杰,来此便丧胆。下联:劝那男女老少,莫要坏心肝。横批:坏了没法医。脑外科上联:开头颅,抽热血,只是头痛便好治。下联:循沟回,理

  • 端午对联撷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