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崇祯募捐

崇祯募捐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1:28  热度:8℃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历史没有留下这个捐款者的姓名。他当了一天千户,明朝就灭亡了。这个无名者,应该是崇祯临终前,极少能让他心感温暖的人之一了。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捐款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两万两,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新鲜”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能怎么着。

崇祯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皇室休戚与共,怎么也该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打了个1折,只肯捐1万两。

此时,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崇祯总计募集了20万两。明朝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没有福布斯排行榜。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谕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出血,崇祯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种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崇祯小气亡国”的说法,其来源是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32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国难当头了,还觍着脸找大臣要钱。但这种说法,已被证伪。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陷落之前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下属的节慎库,这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他无疑比杨士聪更接近真相。

赵士锦后来从闯军中逃出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成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今天看来,它们就是记载1644年天翻地覆剧变的报告文学杰作。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确实很穷,他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皇宫里发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不知道崇祯很穷吗?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特,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权贵们心想:“骗谁呢?想敲诈啊?”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便哭穷。君臣似乎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决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他们知道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们也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反正咱有管理才能,熟悉政治,谁当皇帝没关系,都得用我吧?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三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

“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最后,要讲讲那些不肯捐款救国的明末权贵们的命运。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他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嘴数十下。

被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厄运的开始。他被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中,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到处是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当初,太监徐高奉崇祯之命劝捐,周奎百般耍赖,气得太监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意思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没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呢?”

偏偏有人,就那么糊涂……

猜你喜欢

  • 徐娘半老的徐娘是谁?真实的她是个怎样的人

    徐娘半老,在今天一般指的是虽然年龄偏大,但是却仍然漂亮,有着独特风韵的女子。这种女人比起青春美丽的女子,对于男人来说又有另一种吸引力。徐娘半老一词出自于一个典故,而故事的女主角并非大家想象的漂亮美人,而是一位相貌不漂亮,却十分心狠手辣的女子

  • 越女郑旦为何早死?郑旦与西施什么关系?

    吴越两国之间的恩怨纠葛,早就有了。勾践的父亲允常就经常与夫差的父亲阖闾作战,允常去世后,勾践打败阖闾,于是这份恩怨就落到了夫差和勾践的身上。夫差受父亲遗命,厉兵秣马,发誓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得知此事,想要先发制人,未料惨败而终。吸取这次教训,

  • 宋太宗爱女荆国大长公主简介 公主是怎么死

    古代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妇女的最高赞誉,大概就是贤妻良母一词了。不过虽然被赞誉为贤妻良母,却不代表着这类女子一定是幸福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被压制,成为男人的从属。社会现实是如此,还一味的传播压制妇女的思想。久而久之,就连女子自身都认

  • 为什么要杀韦太后?唐朝韦太后有何能量?

    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一旦播出受到热烈反响,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有续篇。《宫心计》当初的收视率不错,于是就有了《宫心计2》。故事背景仍然是唐朝,但历史时期不一样。《宫心计2》的背景是在唐睿宗李旦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宫心计2》有后宫女子的争斗,也

  • 寿宁公主生平简介 寿宁公主是什么结局?

    明朝一朝的皇帝多奇葩,明神宗朱翊钧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人可能更喜欢称呼他为万历皇帝,作为皇帝却三十年不上朝就是他最大的奇特之处。有人猜测,万历皇帝之所以不上朝,是因为他整日流连后宫,纵情声色,郑贵妃就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当然了,这仅仅只是其中一

  • 西夏神宗李遵顼简介 李遵顼是中国唯一一个

    历代状元中,只有一个人是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他就是西夏神宗李遵顼(xu)。李遵顼是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史书记载此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于西夏天庆十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后来,李遵顼袭封齐王,被升任为大都督府主。西夏皇

  • 太平公主为何没有和亲?太平公主如何躲避和

    所谓政治联姻,就是双方放弃自己的爱情,完全是出于家族利益考虑进而达成的婚姻关系。因为完全是出于利益的驱使,所以大多数政治联姻并不幸福。政治联姻在中国古代尤为常见,甚至于皇室公主都不能免俗。虽然公主看似金枝玉叶,地位尊贵,但与此同时也要付出相

  • 陆贞传奇陆贞原型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说起如今娱乐圈的当红花旦,赵丽颖是必须提的一位。不管是《花千骨》还是《楚乔传》,都是收视率极高的大热电视剧。据说赵丽颖演了很多年的龙套,才最终有了今日的成就,可谓龙套逆袭典范。而在赵丽颖演艺生涯的上升道路上,不得不提的一部电视剧肯定是《陆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