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造反

造反

收录日期:2025-08-07 10:32:17  热度:11℃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当我们唱着这首毛主席语录歌曲静坐在市文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过道旁时,我们心里无比激动,我们要革命,我们要造反,我们要成立自己的组织。首都的大哥哥大姐姐声援我们来了,市里的红卫兵造反派声援我们来了!我们静坐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都是小学66年毕业生,看着哥哥姐姐造反,他们去抄家,去大串联,写大字报,撒传单,坐免费的火车去北京受毛主席接见……不!我们也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去,我们要成立自己的组织——西南毛泽东思想红闯将。

一天,两天,三天,通过静坐示威,我们终于胜利了。我们吃着免费的饭菜,睡在舒适的床上,在雄伟壮观的重庆人民大礼堂里召开了隆重的成立大会。我们佩带着鲜艳的红袖章,坐着免费车,在大街上散发着五颜六色传单,自豪呀,满足呀,我们终于能造反了。

失踪了半个月的我,回到了家里,父母才松了口气。当时我才13岁,家里子妹多,经济条件差,出门时身上没有带一分钱,跟同学一起说走就走。现在回来了,组织挂靠在厂技校重庆中学生红卫兵门下,我们唱着语录歌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帮助哥哥姐姐贴标语,贴大字报,搞油印,发传单。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一幅干革命的样子。

当时厂里形成了两大派,我们是造反派,还有一派我们称他们是保皇派。那天保皇派正在召开批判会。我们红闯将得到命令要冲击他们的会场,要从他们手里把被批斗的当权派抢走,砸烂他们的会场和队部。我们被大哥哥大姐姐当作盾牌冲在前面,被称为保皇派的多数是优秀工人师傅、劳动模范,他们对我们的造反行为不理解,认为我们造反太出格,不按照政策办。他们手挽手阻止我们前进,我冲在前面,高唱着:“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常,革命师生齐动员,文化革命当闯将……要是不革命,就罢他娘的官,就滚他妈的蛋!”学生和工人师傅越集越多,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出了:“打倒保皇派,保皇派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会场乱了起来,我凭着个儿小没人注意第一个冲上了主席台。“你这小兔崽子,敢胡来,还不给我滚!”不好了,我老爸来了,我平时最怕老爸,在这紧急关头,我只好打退堂鼓草草收兵。

回到家里,父亲暴跳如雷,向我吼到:“你胆敢再出去胡闹,当心我打断你的双腿。”父亲是优秀工人,造纸厂六车间车工组组长,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对文革造反有他的见解,他见造反派多数都是不好好工作的人,共产党的江山不可能让这些人来坐,这些人迟早都要倒霉的。父亲不许我跟着这些人胡来,把我关在家里。

随着运动的升级,武斗开始了,先棍棒钢钎,接着步枪机枪,最后大炮坦克炮艇。幸好在老爸严格的管束下,我退出了革命熔炉,我们一个较好的战友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猜你喜欢

  •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去年夏天我们来到西伯利亚采风。一天,向导带我们来到森林里一幢木房子前,一个人远远迎了上来。“这是猎人德维。”向导介绍,“他想见中国人。”德维60多岁,粉色的皮肤,生就3岁婴儿般好奇的眼睛,缺左小臂。他家墙上挂着熊的头颅标本。熊的眼睛像德维一

  • 你也是我的金花

    失去工作已经有两天了,我心情非常烦躁。这天,我在步行街的服装店里晃荡了大约4个小时,接到她的电话。她说煲了莲藕骨头汤,问我,回去吃晚饭吗?此时,太阳的余辉在城市上空温暖流淌,下班的人流、车流使各条街道都喧哗起来。我犹豫了一会儿,说,我和朋友

  • “独闯”男浴室

    1997年,母亲带我回到上海,7岁的我,已经很清楚地知道,父母离婚了。刚到上海的时候,我吓哭过——陌生的人群,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广东家乡,洗澡都是用一个大圆木桶,人们穿着内衣站在里面泡澡。而外婆家所在虹口区的虹镇老街,当

  • 我一直错过的母亲

    关于双亲,波兰导演奇斯洛夫斯基说过一段话,我记忆犹深:“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永远都不可能公平。当我们的父母在他们最辉煌的时代,最好、最有精力、最生龙活虎、最充满爱意的时候,我们并不认识他们,因为我们还没出世,否则就是年龄还太小,不懂得欣赏。等到

  • “家”这个字

    八年抗战中的1941年,我四岁,在江西吉安读一年级。小小年纪要走两三里的乡村田埂路去上学是我母亲的意志。母亲是农家女,目不识丁,希望儿子能早早识字,认一箩筐字,弥补做母亲的不足。开学第一天,母亲起了个早,为我准备一顿特殊的早餐。用餐前,母亲

  • 世界上最好的“手”

    用嘴收拾着桌子,把一些杂物放进一个开口的包里,用牙一拉带子,把头一伸,包就到了肩上。这是两三年前的事了,每当想起,心里还沉甸甸的。那是我和父亲一起旅游,记得是一个中午,到了一个山间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吃店。这里没有什么高级餐馆,这一家算是比

  • 因有慈母,为我读书

    如果一个人回忆往事,父母与自己一起共同读书的场景也许是最美的场景。美国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一书中写到:你或幸运/发现宝藏/黄金成堆/珠宝满堂你我比来/仍是我富/因有慈母/为我读书这是感动过很多人的一首诗,诗中可以看出孩子对母

  • 孝心分包

    阿美在城里打工,因为忙着打拼,已经好几年没回娘家了。这天,她想起也该回家看看了,便坐上了长途车。阿美的娘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家里有5个哥哥,都已各自成家。走进母亲住的屋子,阿美不禁鼻子一酸。屋内脏乱不堪,锅里只有一碗冷饭,还是前天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