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戴卡风波

戴卡风波

收录日期:2025-08-08 13:56:13  热度:8℃

在教师大会上,李校长宣布:“为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下周开始,全体师生一律佩戴校卡进校园,只要在校园都必须佩戴。各年级部加强人手检查佩戴情况,一旦发现不按要求佩戴一律严肃处理。”会后,老师们议论纷纷。“这个美其名曰‘持证上岗’。”“这可是代表证,人家中央领导还戴着开两会呢。这回我们天天当代表。”“卖猪仔没听说要标签。”“人家买猪仔的人识货呀。”“我们是明码不标价。”“我们是有市无价。”啰嗦归啰嗦,啰嗦过后还是要执行,下午大家就把相片交给了政教处办卡。

周一一大早,校长就戴上醒目的校卡来到校门口检查佩戴情况。十几个中年老师都佩戴醒目,校长看了很满意。这时走来两个青年老师,但他们都没有佩戴校卡,校警拦下询问,校长忙走过去问:“为什么不佩戴校卡?”“早上太赶了,什么都给忘了。”“下次可要记住了。”黄老师跟着走了进来,胸前戴着校卡,校长见了高兴地说:“都是老教师做人表率。”话刚说完,校警拦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问他要校卡,校长走过去,老教师翻着包,自言自语地说:“刚才还在的,怎转眼就丢了呢?”又按了按口袋,还是不见。校长见他手上拿着东西,说:“在手拿着吧。”“哦,真是,你看我这记性。骑驴找驴。唉。”

黄老师来到办公室,看见一半人没戴,指着搭档说:“你不戴校卡,严肃处理。”搭档答道:“没当代表,努力靠拢。”另一位老师也指着一个没戴校卡的老师说:“不戴校卡,成何体统?”“你不是军统,又非中统,管何体统?”“不戴校卡,扣你奖金。”“经济困难,无金可奖。”“我不过想让卡歇歇而已。”“李小双吊吊环还得下来歇歇呢。罪过。阿弥陀佛。”老师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调侃起来。

约十点钟,黄老师没课了,他想起有张单要请校长签,就来到校长室。室内,书记和一位副校长并排与校长对坐着,交谈着。他不好意思打扰,就立在那等。“早上好。校长。”随着声音,走进一位脑满肠肥的中年人,校长见了,忙站起来,只听“咔,啪。”两声,校卡卡着桌沿弹起打在校长的下巴上。脸瞬间红了起来。“您好,您好。”校长忙伸手来握。“你值日?”“不是。是全体师生都戴。我身为校长,应为人师表。”“真是好表率呀。”

第二天早上,校长依然在门口检查校卡。这天,共有21个老师忘记了佩戴。上课了,校长到教学楼巡视,看见一个青年老师没戴,问他为何不戴。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让它给害苦了。在桌边卡了两次,打了我两次耳光,这不,带子给扯断了,扔在桌面上了。”走到另一个办公室,也发现一个青年老师不戴。他问:“你为什么不戴呢?”“要是值日领导戴,也许人家知道是领导,吓唬吓唬调皮生也许有点儿效。我戴,有什么意义?”青年老师不屑地说。“你不戴,校警怎么知道你是老师啊?”“我有学生那么嫩就好啰。”“要是社会青年混进来怎么办?”“小人要进也缺这个。吓君子罢了。”“你怎找那么多借口呢?”“你不发钱,不老是说困难吗?”“那,那是事实啊。”“事实是校警认识我。”“认识也要戴。”“想扣钱?要扣了就不用发了,真省。”

第三天,校长找一位副校长。副校长见校长进来,忙站起来,咔的一声,带子在抽屉的缝中夹住了。“小心哦。”副校长脸红一下,笑着对校长说:“第三次了。真有点儿不方便。”“慢慢就习惯了。总有个过程的。”


猜你喜欢

  • 李宇春:在孤单处开花,在明媚中结果

    李宇春参加真人秀节目《奇妙的朋友》,在接受嘉宾访谈,回答“你觉得你像什么动物”这样一个问题时,她的答案是“鸵鸟”,因为“它总是一个人在奔跑”。节目中,她因为眼疾去看医生,在医院里,她说出这样一段话:“在面对很多困难、很多压力的时候,我其实是

  • 我并没有比谁幸运

    “你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你必须要休息。”不止一个医生这样对我说。拿到体检报告,我没有任何意外。想想一年365天全年无假,实在疲惫至极。有时候真羡慕身边的女孩子,不是故作矫情——羡慕她们可以在周末赖赖床,跟闺蜜一起喝杯下午茶,可以在饭点的时候搜

  • “追梦”嘉倩:和陌生人交换梦想

    为陌生人出发整个中学时代,嘉倩一直生活在上海。她清晰地记得,在高三的一个黄昏,自己骑着脚踏车,迎着夕阳,对着划过天际的飞机许愿:明年我一定不能再待在这个地方了。世界那么大,她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高考后,她申请到了澳门的一所大学,后来通过交

  • 上帝握着我的手

    余秀华红了。带着不同的人加诸的不同标签,她摇摇晃晃地,从湖北横店村出发,到北京,到成都,到昆明,到杭州……穿过大半个中国,口齿不太清晰地,吟诵自己的诗歌。诗歌会改变她的命运吗?她说:“我一直尽力配合命运,演好自己的这个丑角,哭笑尽兴。”命运

  • 你责怪一个人的审美是没有意义的

    时隔多年,再一次来到清华西阶,感觉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了。15年前,我在这里学过信号与系统专业。当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后自己会在这里谈论音乐。有人说,如果在清华读书不用考试的话,很多人愿意在这儿生活一辈子。我能够理解这种对校园的美好感

  • 凡·高逸事

    1.凡·高习惯将小蜡烛放在自己的帽檐上,以便在晚间作画。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凡·高提到他“在(帽檐的)烛光下”创作出了《罗纳河的星空》。此事至今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在另一封写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写道:“对我来说,夜晚似乎比白天更富有生命

  • 玩摇滚的好学生

    我一直是一个好学生,这一点连我爸爸妈妈都很惊讶,因为从初中开始,他们就忙着开饭店,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家,他们也没太为我操心,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始终不差。初中的时候,我是全班的前三名,到了高中,成绩也稳定维持在前十名左右。只有让自己变成传统意义

  • 吴宓的大度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青眼有加”。常常在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