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快手插秧

快手插秧

收录日期:2025-08-07 19:24:18  热度:10℃

眼下正是农村插秧的季节,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大集体时插秧除外,每个农户只要是插秧,就得请人来帮忙,一般按每人最多四分田的标准,看好日子,提前请人。

解放前,我们村的有一中农户,有一丘三亩六分的大田,主人怕请的人有事不能来,就请了十个人来插秧。他请的这十个人是他老婆的娘家人,他们都住在大山头,插秧的时间要比山下插秧的时间迟一点,请他们来帮忙不会误事的。

插秧的这天,只来了两人,他俩代其他八人捎口信说:有三人病倒了,两人去了岳父家插秧,另外三人去了姐姐或妹妹家插秧,因此只来了两人。主人一听十分生气,说:“不来的话,应该早点捎口信,好请他人,现在,我们这儿家家都忙着插秧,难找人,看来这丘三亩六分田要插几天,这咋办?”

“你找不着人,不用着急,只要你家的秧苗好扯,这丘田我俩能插完的。”

“你别说大话安慰我。不过秧苗好扯,田也好插。”

他俩立即下田扯秧。紧挨着这家主人的秧田还有两家人也在秧田中扯秧。

这两人扯秧真是快手,扎好一个秧把,用力扔向要插的稻田中,他人之间空中有两个秧把在空中飞,看的人个个吃惊,好像他俩不是在扯秧,而是在抛秧把。

早饭后,他俩吩咐主人将扯好的秧把均匀地抛在田中,不能耽误他俩插秧的时间。主人说行。

两人下田插秧,手一挥就是一行,只见他俩的手与水之间有一条水线,看的人又傻了,每颗秧苗插得正、又整齐。有人说,一个人要顶五人插秧,真没有见过如此的快手!

太阳还没有落山,他俩插完了三亩六分田的秧,主人一个劲地向他俩道谢,夸他俩是插秧的能手!从来没见过如此的快手!

我十分羡慕那些插秧十分快的人,也渴望自己也成为 一名快手。于是,就在我读初中和高中时,去生产队支援,就开始练习插秧。其实,那是插秧,行距和颗距都大,一般的8×10寸标准,秧苗密,拿在手上好分。而现在插的都是杂交稻,一颗一株秧苗,拿在手上难分,插秧时按4×6寸的标准插。

有一年,我家要插一亩六分田的秧,大小十一丘田,也请了五人,结果只来了一个不会插秧的人,当时我十分生气,叫来人回去,我和我的妻子包扯秧、包插,因秧田与水天较远,我的妹妹帮忙运秧,下午五点钟完工了,虽然我俩的速度不慢,也被称为插秧的快手。如今我是快六十岁的人,一天还能插八分田的秧。因我是老师,没有时间给别人插秧,自然他人是不能请我插秧了。

猜你喜欢

  • 无为而治

    由于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

  • 不知不识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成了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你却说认识不了,为什么?”子贡说:如果让

  • 爱不释手

    陶渊明是晋代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躬耕。他在《归园田居五首》中这样描述自己的乡间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的诗作写得像儿歌一样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却满是琴操

  • 感戴二天

    苏章是东汉时扶风人。他当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苏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贪赃枉法,而且证据确凿。晚上苏章请清河郡守来吃晚饭。席间,郡守见苏章和他叙述往日的情谊,渐渐地将紧张的心情放下了,说:人人头上都只有一个青天

  •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

  • 文章憎命

    唐宪宗元和初年,30岁的诗人贾岛抱着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气,来到长安参加科举,然而时运不济,屡试不中,考到60岁了也没考上,被人称为举场十恶”。到后来,贾岛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田野里去摘野菜充饥

  • 劳民伤财

    洪武元年,蕲州进贡竹簟(贵重的竹席,多作装饰)。太祖皇帝说:从前人进贡,只有衣服、食品和器皿,从来没有娱乐玩物。现在蕲州自愿进贡竹簟,虽然是用的东西,可是我如果接受了,恐怕天下风闻,都争着来献稀罕的东西,劳民伤财之风就开始了。”

  • 白驹过隙

    人的生命太短暂,庄子说: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跃而过。”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再长寿也是枉然。苏轼说:曾经有三个老人相遇,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我记不清我的年龄了,但记得少年时和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