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刘诗诗和观众不来事

刘诗诗和观众不来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0:57  热度:11℃

一部穿越剧《步步惊心》,捧红了一个学芭蕾的小姑娘。

6岁时,刘诗诗被送去学芭蕾,这是她妈妈的爱好,80后的父母大多在动荡中虚掷了他们最好的年华,于是就把自己的喜好投射在子女身上。总之,刘诗诗早早地开始寄宿生活,她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这把她从熟悉的环境当中剥离,让她开始一种崭新而又枯燥的生活:练功,休息,练功,循环。在寄宿学校,她基本上被“剥夺”了看电视的权利,以至于很久以后当她入行拍电视,都对周遭在她年少时成名的明星们缺乏敏感。很少有人能对这种生活乐在其中,而刘诗诗恰好是其中一个,“芭蕾就是要每天重复,就是很枯燥,但就是因为这样才训练到你,每天都重复这些动作,那我怎么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当然苦不苦累不累那一定有,就看你心态上怎么应对了,如果你认为它是苦的就一直苦了。”—励志得就像上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本。

在踏入娱乐圈之前,刘诗诗的梦想一直是当一个芭蕾教师,稳定,体面,她半是陈述半是疑问地说:“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当老师比当演员好吧?”后来,拍戏的新鲜感终究战胜了对芭蕾的依赖,一如她小时候将妈妈的爱好转化成自己的,直到《步步惊心》把她捧红,紧接着戏约不断以至于在片场病倒,乃至一线化妆品牌请她代言,她仍不太确定表演就是“终身事业”,她对“四小花旦”封号表示受宠若惊,除了一再感谢粉丝厚爱,一时竟有点语塞。

关于她长相辨识度的质疑,刘诗诗答得巧妙而谦逊:“在意识到你有不足的时候,心态就会比较好。”与上一代明星不同,85后明星生长并蹿红在信息时代,他们还来不及被包装成某一种风格贴上某一个标签,所有兴趣爱好和隐秘历史便已大白天下。在明枪暗箭的名利场上,刘诗诗时刻抱着步步小心的心态,她最显眼的标签就是没有标签,她生涩地扮演着乖孩子好学生的角色,却恰好把自己还原成我们从小到大都羡慕过的那种人,从而享有了年轻人水到渠成的赞美和崇拜。

曾经为刘诗诗颁过奖的光线电视事业部总经理刘同评价说:刘诗诗是一个特别特别内敛和害羞的人,要让她跟观众或者媒体来事,她是不行的,这种事她只对自己擅长的事情和熟悉的人OK。我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人是这款,而以前大多是像那英、韩红那种豪放的,可能以前大家没有太多判断力,觉得气场强大适合做明星,但现在明星一有什么动作或讲了什么话,那些有价值观的人可能会嘲讽,那索性就做好自己的本职算了,这也挺好的,就不来事呗。

猜你喜欢

  • 傻女哭嫁

    吴家湾有位大娘,生了个相貌不丑,弱智的女儿,叫宝丹。在农村,就算长相再丑,白痴的女人也会有男人娶的,何况宝丹的相貌不丑,只是脑袋瓜不太好使。大娘不用担心女儿的婚事,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媒人上门说媒了,双方相中对了,婚事很快定了下来。

  • 绝无意外

    通过种种努力,我们几人合力终于把不得人心的一把手赶跑了。但我作为二把手,并没有成为一把手,组织上派了位优秀的领导来,我十分满意作他的助手。 但在晚上散步的时候,熟人见我就问,没当成一把手? 我点点头。等两天散步的时候,又有人问。

  • 学生的奇异作文

    我的学生中不乏一批另类写手。有个看来十分文静的女孩子在《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道:我的记忆是一只美丽的木匣。打开它,里面放着许多珍珠。每一颗珍珠就是我的一件童年往事。然后她写下了小时候在乡下姥姥家如何用尽酷刑把两只鸡折磨致死的故事。接着写道:

  • 我们的专业不是万能的!

    最初关于“我的专业不是万能的”话题,缘起这样一个帖子,纯属唠叨抱怨。不过,接下来盖楼神帖就应运而生了。你懂的!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我估计每个学计算机的人都最讨厌被朋友找去修硬盘修电脑杀病毒什么的。我们不是中关村的小工! 最烦被熟悉不熟

  • 刘翔真的老了,水花压得也不如以前了

    这个帖子最初出在人人网,一位网友发帖抱怨刘翔成绩不如前,而接下来的回复,却让他哭笑不得,网友们换着一种方式,来为刘翔抱不平。 楼主:刘翔真的老了,伤后弯道技术和以前差的不是一点点…… 回复: 1楼:球感也差了很多,哎…… 2楼:罚球也三不沾

  • 迟到与罚款

    邓飞克接手我们分部的第一个月月底,我做好了工资册,送去给他签字。没等我回到座位上,电话响了,是邓飞克,让我再去他办公室。 “请你告诉我,员工的工资为什么有扣款?” “先生,根据分部规定,员工上班迟到是要被罚款的……” 谈起规章,我对答如流。

  • 多余的责任感

    经过3个月的培训,市场开发部人员从上海回来了。他们属于新的分部,筹备期间由我负责行政事务。 这是公司首次在浙江以外地区设立新机构,筹备工作空间艰苦。尽管德国公司的计划周密高效,各部门间协作默契,但还是有一些细节没有衔接妥当:市场部员工的交通

  • 退货之争

    一次例会上,邓飞克听完大家的汇报后突然宣布:“今后,准许顾客对食品类商品退货。 两个食品部经理几乎跳了起来,他们大声反对:“不,不行!这样我们将接到大量无理的退货要求。” “先生们!”老邓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我常常在食品部发现员工和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