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郑板桥妙断偷情案

郑板桥妙断偷情案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3:38  热度:8℃

古代地方官断案的判词,大多墨守成规、刻板冗琐,但也有诙谐幽默的。相传清代,在山东潍县当县令的郑板桥,判词就与众不同。他在断三起偷情案时,判词妙趣横生,无不使人拍手称妙。

石佛寺的和尚与天月庵的尼姑是同村人,青梅竹马私定了终身。但女方父母却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到庵中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后来在潍县风筝会上,他二人又见面了,于是在入夜时幽会谈情。不料被一乡绅抓住,认为他俩伤风败俗,扭送到县衙问罪。郑板桥了解原委后,大笔一挥,判他俩还俗完婚。八句判词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在一起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摇。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后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一书生翻墙到少女房间偷情,被发现后押到县衙。郑县令问过案情后,出题《逾墙搂处子诗》,对书生进行面试。书生秉笔即书:“花柳平生债,风流一段愁。逾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谢砌应潜越,韩香许暗偷。有情生爱欲,无语强娇羞。不负秦楼约,安知漳汉狱囚。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郑县令看后大加赞赏,不但不问罪,反填一首《减字木兰花》词,判二人结婚。词曰:

多情多爱,还了生平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不妨。捷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郑公。

又一次,姓张的书生与姓金的女子私通,被金家捉奸成双,将张押送大堂,金小姐也跑来县衙。郑县令看二人外貌都慈眉善眼,举止文雅,不像放荡奸邪之流,便又想成人之美,问道:“你俩会作诗吗?”他俩点头作答。郑县令便指着堂前檐下蜘蛛网悬着的一只蝴蝶,对张生说:“如能以此为诗,本县便免你之罪。”书生定神略一想,高声吟道:

只因爱采太癫狂,游遍花丛觅异香。

不幸误投罗网里,脱身还藉探花郎。

郑板桥虽不是探花,却也是著名诗人。听后认为书生才思敏捷,而且诗中有悔过之意。便又指着门上挂的竹帘子对金小姐说:“你能以它为题赋首诗吗?”金小姐略加思索,说了声“小女献丑了”,随口吟道:

绿筠劈成条条直,红线相连眼眼齐。

只为如花成片断,遂令失节门前低。

郑板桥听了连声夸赞:“高才,高才!”随即挥笔写判词:

佳人才子两相宜,致福端由祸所基。

判作夫妻百年好,不劳钻穴隙相窥。

小姐书生磕头拜谢。金家见生米已做成熟饭,只好作罢。他二人很快完婚,这事被后人传为美谈。

猜你喜欢

  • 垃圾的作用

    垃圾的作用美国雪佛隆公司是家专门生产饮料的企业。在产品打入亚利桑那州土珊市之前,该公司先委托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教授威廉雷兹对该市的饮料市场进行研究。一年之后,威廉雷兹教授指着一大堆垃圾,按照垃圾原产品的分类、名称、重量、数量、包装,对雪佛隆

  • 宴会上的洗手水

    宴会上的洗手水温莎公爵除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大传奇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道的小故事。有一次,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其时还是“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上,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娱甚欢,气氛融洽。可就在宴会

  • 用毒药害婆婆

    用毒药害婆婆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丽丽的女孩出嫁了。出嫁之后,丽丽跟丈夫和婆婆住在一起。婚后只过了极短的时间,丽丽就发现她根本无法与婆婆相处。她们的性格有天壤之别,丽丽经常被婆婆的一些习惯搞得很生气。不仅如此,婆婆还不断地苛责丽丽。日子一天一

  • 像雁一样飞起来

    像雁一样飞起来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

  • 在孩子面前最聪明的选择

    在孩子面前最聪明的选择为了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很多家长都会在暑假的时候让孩子参加一些由企业或教育机构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在一次由一家企业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中,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工作人员组织孩子们进行网球基本技能的学习结束之后,准

  • 让她们带走香味

    让她们带走香味雅诗·兰黛是世界化妆品行业的一位奇女子。她创造了自己的化妆品帝国,成功地左右了时尚界,她的香水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而当初,她进军法国市场时,却曾经遇到过出乎预料的问题。雅诗·兰黛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取得成功之后,就开始了远征

  • 一词转变命运

    一词转变命运19世纪中期,已经危机四伏的清王朝又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即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使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晚清政权更加摇摇欲坠了。为了讨好外国侵略者,为了缓解内忧外患的危机局面,清政府决定派兵镇压太平

  • “6”的效应

    “6”的效应有一次,史考伯手下的一名工厂经理向他请教,因为他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定额。为此史考伯伤透了一个自己十分赏识的人任厂长,但情况仍然无法改观。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处理这事。有一天,史考伯来到工厂,问厂长:“像你这么能干的人,怎么会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