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丢失的鸡

丢失的鸡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0:21  热度:9℃
贵子订了一门亲,女方今天就要来看门户,贵子娘一大早便起来忙着张罗。不想上午10点刚过,邻居胖大婶忽然骂起人来。她家昨晚丢了一只鸡,早晨起床没注意到,在坡上忙到现在才回家。往日这时鸡正该下蛋,胖大婶没听到鸡报喜,这才知道鸡丢了。
贵子娘知道胖大婶骂人很少半天就能够结束,为了不影响女方来相亲,便叫二贵去劝胖大婶别骂了。二贵跑去对胖大婶说:“大婶,我家今天有客,你就别骂了。”

胖大婶圆瞪着双眼说:“不是你家丢东西,你当然不晓得心疼!我今天就要骂死这千刀万剐的贼娃子。”说完便接着敞开喉咙大骂起来。

二贵无奈,只好回来告诉娘。贵子娘说:“骂吧,我看她有多少精力骂。”

过了一阵子,贵子娘实在忍不住了,对贵子爹说:“他爹,要不你去劝劝,今天是女方来看咱们门户的日子,总不能让人家晓得我们这里出泼妇吧。”

贵子爹便过去说:“弟妹子,你也骂够了吧?今天我家贵子有大事呢。”

胖大婶双眼一瞪:“我骂我的,关你屁事!要不你也丢一只鸡试试?”

贵子爹只有苦笑,摇摇头回去了。贵子娘便抱怨贵子爹办事不力,但她也没辙,前几天还同人家吵过,说不定人家心头惦着呢,总不能今天再去同人家吵吧?可过了好久,胖大婶还是骂个不停。终于,贵子娘再也忍不住了,跑去找本房辈份最高的老德顺出面。老德顺劝胖大婶别骂。胖大婶说:“我不把千刀万剐的贼娃子骂死就不甘心。我骂了他,看他今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老德顺只好无功而劝。这时女方小丽和她的娘,外加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贵子娘有些尴尬地说:“队上就她得理不饶人。唉,老祖宗的脸都让她一个人给丢尽了。”

没想小丽自告奋勇说:“我去劝劝她。”

贵子娘难以置信地盯着小丽。小丽说完便真个去劝。她与胖大婶聊过几句后,胖大婶便结束战斗回了家。贵子娘有些奇怪,问小丽:“你究竟跟她说了什么?”

小丽说:“我说我家比她家还不幸呢,昨晚都丢了三只鸡。她见我连丢三只鸡都没有骂,也就不想骂了。”

正说着,她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她父亲打来的,说是刚刚发现自家地里的西瓜给人摘去了一大半。小丽娘听后顿时非常着急,忙对小丽的七大姑八大姨说:“你们就留在这里同贵子家好好摆谈摆谈,我得马上赶回去。我若不把贼娃子痛痛快快地骂一顿,实在难解心头之恨。”


猜你喜欢

  • 揭秘:陈毅的儿子和粟裕女儿的悲喜爱情故事

    他的人生,折射着共和国的历史。从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他的命运,就和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孩子62岁的陈小鲁还记得父母讲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哥哥。父母一心希望生个女孩,结果他又是个男

  • 揭秘:解放后毛泽东为何不见儿子毛岸青

    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有道是子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子女亦与父爱十指连心。生在寻常百姓,安享天伦,乃人之常情。可是身为伟人的毛泽东,于亲情而言,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难以悲壮的凄凉。也许是“高处不胜寒”,他曾多次叮嘱自己的子女“学会夹着尾巴做

  • 揭古代皇帝第一次:宫女如何手把手教学

    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实行的是皇权至上、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中国的帝王们经历了长达两千年的更迭交替。人人都说,皇帝是真龙的化身,但毕竟也是人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无知,皇帝们也不例外。皇帝们从小需要学习的除

  • 女红军是怎样坚持走完长征路的?

    长征女红军知多少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8.6万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对于女同志参加长征,中央当时规定了3个条件:一是共产党员,政治可靠;二是有独立工作能力,会做群众工作;三是

  • 开国中将皮定均的三个外号

    1955年评衔时,皮定均按资历,原报少将军衔。传说毛泽东主席有批示,一说为“皮有功,少晋中”,另一说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为此,1955年,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皮定均去世后,家人查遍档案,不见真迹。问知情者,才知道是当时领导作授衔报告

  •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身边的日本间谍

    间谍集团黄浚,字秋岳,又号哲维。福州人,生于1884年,成年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学成归国。黄浚虽有才干,却无人格。黄浚利用职务之便,与日本来华的一些要人及日本驻华使馆、领馆的外交人员频繁接触,打得火热。黄浚的政治倾向、生活状况、人品与爱

  • 闻一多的浪漫与诙谐

    闻一多先生是以一个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爱国诗人形象传世的。抗战开始后,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1945年

  • 为革命牺牲最多的徐海东

    红25军的长征虽然距离相对较短,但同样也是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红25军一直处在孤军奋战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军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三个主力红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