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一样的《巨人传》

不一样的《巨人传》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2:57  热度:10℃

晚餐后,孩子们都缠着雅各布,要他讲故事。

“讲个什么样的故事好呢?”雅各布问道。

“讲巨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道。雅各布笑了,背靠壁炉边温暖的石墙,他的声音开始变得温柔而低沉。

“从前,一个小男孩让他父亲带他去观看从村子里经过的大游行。父亲还记得他小时候观看过的大游行,所以就一口答应了。第二天一早男孩和父亲就一起出发了。

“他们快接近游行队伍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群越来越拥挤。沿路的观众多得都快形成一堵人墙了,这时父亲将儿子举起放到自己的肩上。

“很快游行开始了。游行队伍经过时,男孩不停地为父亲描述那绚烂多姿的颜色和画面。这时候男孩因为看到了大游行而变得扬扬自得,开始嘲笑起那些看不到的人了,甚至对他父亲都说:“要是您能看到我看到的就好了。”

“但是,”雅各布直视着孩子们的脸孔,“男孩却没有看到他之所以能看到大游行的原因,男孩忘了他的父亲也曾一度看得见大游行。”

接着雅各布不说话了,好像他的故事就这么讲完了。

“就这样?”一个女孩很失望地说,“我们还以为你会给我们讲一个跟巨人有关的故事呢!”

“可我讲了呀。”雅各布说,“我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巨人的男孩的故事啊!”

“才不是!”孩子们叽叽喳喳地闹了起来。

“巨人,”雅各布说,“是随时记得自己是坐在别人肩膀上的人。”

“要是我们不记得了呢,那我们是什么?”一个男孩问道。

“负担。”雅各布答道。

猜你喜欢

  • 规规矩矩

    【注音】guī guī jǔ jǔ【典故】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解释】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正正规规【相近词】老老实实【相反词】有伤

  • 不蔓不枝

    【注音】bù màn bù zhī【典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释义】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结构】联合式【近义词】珠圆

  • 不毛之地

    【注音】bù máo zhī dì【典故】锡(赐)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释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结构】偏正式【近义词】穷山恶水、穷乡僻壤【反义词】鱼米之乡、天府

  • 死心塌地

    【注音】sǐ xīn tā dì【典故】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释义】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态度顽固【结构】联合式【近义词

  • 自知之明

    【注音】zì zhī zhī míng【出处】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老子》第三十三章【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用法】作宾语;指了解自己的情况【结构】偏正式【近义词】知己知彼【

  • 赤子之心

    【注音】chì zǐ zhī xīn【典故】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释义】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报国之心【结构】偏正式【相近词】赤胆忠心、耿耿忠心【反义词】蛇蝎心肠、狼心狗肺【同

  • 取而代之

    【注音】qǔ é dài zhī【出处】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结构】连动式【近义词

  •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他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东西,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