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人生除以七

人生除以七

收录日期:2025-08-07 18:28:42  热度:9℃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人生除以七

漫漫人生路,我开始有意识地除以七,听听自己,也听听光阴的脚步,看看自己,也看看历史的轨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5岁那一年,我的母亲去世,我人生的记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记忆中那年夏天,院子里的老槐树落满一地槐花如雪,我穿着一双新买的白力士鞋,算是为母亲戴孝。母亲长什么样子,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姐姐带着我和两岁的弟弟一起到劝业场的照相馆照了一张全身合影,特意照上了白力士鞋,便独自一人去了内蒙古修铁路。那一年,姐姐17岁。

七年之后,我12岁,读小学五年级,用节省下来的早点钱,买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本《少年文艺》杂志,一角七分钱。我人生读到的第一篇小说,是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讲的是马戏团第一次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两个来自农村的小兄弟,没有钱买入场券,便帮助马戏团把道具座椅搬进场地,换来了两张入场券。坐在场地里,好不容易等到第一个节目小丑刚出场,小哥俩就累得睡着了。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那样深刻,小说里的小哥俩,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弟弟,也让我迷上了文学。我开始偷偷地写我们小哥俩的故事。

19岁那一年的春天,我高中毕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初复试都通过,录取通知书也提前到达了,但“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大学之门被命运之手关闭。两年后,我去了北大荒,把那张夹在印有毛体中央戏剧学院红色大字的信封里的录取通知书撕掉了。

26岁,我在北京郊区当一名中学老师,那时我已经回到北京一年,是因为父亲突然脑溢血去世,我才无奈回京的。熬过了近一年待业的时间,才得到教师这个职位。和父亲一样,我也得了高血压,医生开了可以只工作半天的假条。每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回家,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在那没有希望的年头,小说的名字恶作剧一样,有一丝隐喻的色彩。

33岁,我“二进宫”,到中央戏剧学院读二年级。那一年,我有了孩子,1岁。孩子出生的那一年,我在南京为《雨花》杂志修改我的一篇报告文学,那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报告文学。我从南京回到家的第二天,孩子呱呱坠地。

40岁,不惑之年。有意思的是,那一年,上海《文汇月刊》杂志封面要刊登我的照片,打电报要我立刻找人拍照寄去。我下楼找同事借来一台专业照相机,带着儿子来到地坛公园,让儿子帮我照了照片,勉强寄去用了。那时,儿子8岁,小手还拿不稳相机,照得晃晃悠悠的。

47岁,我调到了《小说选刊》。大学毕业之后,我从一名大学老师变成《新体育》杂志的记者,又几经颠簸,终于来到中国作协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以为这里是文学的殿堂。

54岁,新世纪到来,我自己却乏善可陈。两年之后,儿子去美国读书,先在威斯康星大学读硕士,后到芝加哥大学读博士,都有奖学金,是他的骄傲,也是我的虚荣。

61岁,大年初二,突然的车祸,摔断脊椎,我躺在天坛医院整整半年。家人朋友和同事都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他们说的,我相信命运。福祸相依,我想起在叶圣陶先生家中看过的先生隶书写的那副对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68岁,正好是今年。此刻,我正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旁边儿子的房子里小住,两个孙子已经一个跟一个地出世,一个两岁半,一个就要5岁,生命的轮回,让我想起儿子的小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的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回顾自己每个七年,竟然这么快就将人生一本大书翻了过去。

人生除以七,在生命的切割中,人们容易看到人生的速度,体味到时间的重量。

学门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人生除以七

猜你喜欢

  • 生活无对错

    王明是被闹钟吵醒的,尽管铃声因闹钟的破旧已经很轻了,但对于睡着的人来说,还是称得上整耳欲聋。他烦躁的关掉闹钟,开始了和昨天一样的生活。他先是皱了皱眉,翻开被子开始找要穿的衣服,然后跌跌撞撞的移着步伐去卫生间。上班的路几乎没有变化,运气好时王

  • 大哑巴

    大哑巴,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吹了一上午,咋就不响啊。大哑巴,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自己听不见,还在死吹呢。大哑巴,吹喇叭,嘀嘀答嘀嘀答,鼓破腮帮子,喇叭吹破了。大哑巴是我的邻居能大我十岁,在李家过道最后面住,他爹是我们小学的校长但他哥却比

  • 一粒仙丹

    也许有人看到《一粒仙丹》这个标题就会觉得本人写的是一篇神话故事;也许有人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觉得这是一则笑话故事;也许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和本人撰写文章时候的心情一样,会有一些难过,有一些失落。记得认识李鸿那会至今已有10多年了。那时

  • 全球变冷

    今天冬至,是最寒冷的一天。我从地铁口出来,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了,上班已经迟到了。抱着反正也迟到了的想法,我的步伐没有往日那么匆匆,思绪飘回了地铁内的一幕:那是北京的13号线知春路站,我是准备去换乘10号线的。换乘要经过很长的一个通道,还要经

  • 豆腐乳

    豆腐乳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特色菜.算不得大菜,充其量是一道调味的地方小吃而已。豆腐乳这道风味独特的菜流行了多久,已不可考,反正在我们巴渝大地.豆腐乳是最传统的菜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家家户户都要做。它和豆豉、麦酱、胡豆瓣等一样,同属于地方风味

  • 日久见人心

    李,曾,黄三家是同一天从各自的村子里来到一个小镇上的,落脚之地都选在了同一条街道,是以三家很快就互相认识了,亦结为好友,相互之间照顾着生意。小镇虽然风景如画,却人情冷暖,他们的生意都只是平平淡淡,不见起色。黄家开的是茶肆,迎来送往的都是几个

  • 跪在超市门口的年轻人

    昨晚,带着女儿逛完超市出来,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低着头跪在地上,在他面前的一块地上,用粉笔写着他的情况:他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没钱,不仅不能回老家,而且现在还饿着肚子。希望路过的人能给他一点钱,好让他吃顿饱饭,让他买车票坐车

  • 两个林局长

    某局里有两位林姓的副局长,分管不同的事务,性格迥异,原本是很难将这两位为人处事大相径庭的局长联系到一起,但有意思的是,凡是看到他们两人的名字,就会不自觉地人将他们进行一番比较。他们一位叫“林有才”,一位叫“林有财”,人人都说,人如其名,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