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郑颢:唯一被招为驸马的状元

郑颢:唯一被招为驸马的状元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1:53  热度:10℃


虽然电视剧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的不在少数,但真实的历史上,却只有一人!

在戏剧《铡美案》中,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双儿女的陈世美,赴京赶考高中状元,继而隐瞒婚史,与公主成婚,做了驸马爷;在黄梅戏《女驸马》中,民女冯素贞为了解救丈夫,男扮女装冒名赶考,结果殿试夺魁,状元及第,被招为东床驸马;……可能是因为这些流传甚广的戏剧的影响,很多人会误认为驸马多为状元出身,而中了状元也就很有希望被招为皇帝的女婿,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据毛佩琦主编的《中国状元大典》记载:自隋唐开科取士,到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共产生了大约671名状元,其中有籍可考的只有一位曾被招为驸马,他就是唐朝的郑颢。

郑颢,字养正,生年不详,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郑颢高中状元。四年之后,唐宣宗李忱继位,改元大中。李忱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是个科举迷,不仅给自己另取了一个名字叫李道龙,还在文书上自题为“乡贡进士李道龙”,每遇到朝臣,总要问人家何时登第。若对方是进士出身,他则龙颜大悦,若不是进士出身,他则为之惋惜不已。

李忱既迷恋科举,又欣赏状元郑颢的才学,故而一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嫁给郑颢。他委托宰相白敏中(即白居易的堂弟),前往郑颢家里求亲。

郑颢对于这送上门的好事却很犯愁,因为一则他已经与名门望族卢氏订婚,二则唐朝的公主一直都有彪悍的传统,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是一代女强人,郑颢也担心自己取回来的是位难伺候的主儿。

郑颢为了推掉这门婚事,就借口说自己已经给卢氏家里下了聘礼,不日就将迎娶。然而白敏中可能收到了皇帝李忱的死命令,于是他便派遣快马,前往卢氏家里,追回了聘礼和堂贴。卢氏一家原本正在为与状元的联姻而大举庆祝,不料却遇到了这样的事,但也无可奈何,谁让横刀夺爱的是当朝天子的女儿呢。

最终郑颢迎娶了万寿公主,婚后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万寿公主的表现还算谦逊,但皇家的傲气终究难改。据《新唐书》记载:某一天,郑颢的弟弟郑凯得了重病,全家上下都焦急万分,而万寿公主居然跑到慈恩寺看戏去了,对于小叔子的病情毫不关心,有失嫂子的礼节。后来皇帝李忱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训斥了万寿公主,说她有失体统。每次觐见之时,李忱还不忘训勉女儿:“无鄙夫家,无干时事。”要她不要干预朝政,重蹈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的覆辙,也不要因为身份高贵而轻视夫家。受此训诫的万寿公主此后收敛了很多,与郑颢也算相处甚洽。

猜你喜欢

  • 服装店里的真人模特

    本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在新世纪大厦,新世纪大厦里有个服装店叫“靓丽伊人”。店是新店,开张不久,老板叫郑有方,毕业后在外闯荡了两三年,现在打算自己干,就从老家亲友那里筹集了30万资金,在这开了个服装店,他的店铺整理得十分整洁雅观,让人进来感到十分

  • 招聘护士

    临毕业时,护校里张贴着一则奇怪的招聘广告,一家私人诊所招聘一名护士,要求应聘者一米六五高,过肩长发。薪资待遇十分诱人,与孙丽同班的女同学,符合条件的都去面试过了,没有一个被录用的。孙丽也符合条件,她决定前去应聘。这天下午,按照广告上的地址,

  • 镜子里长出胡子

    1家珍在职介中心登记完刚一转身,就被宾馆老总看中,太幸运了。她恨自己不青春也不少女,急把年龄少说几岁:刚出三十岁的头儿。老总说年轻反而不放心。家珍扭身抛出媚眼儿:我不太美丽。老总看到家珍像一个盛满棉絮的麻袋,说你美丽得可以,还要怎么美丽?家

  • 买来的丈夫

    韩欣和付易男结合已近五年了。两口子经过几年的打拼,在城里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安乐窝,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令邻人刮目相看,十分羡慕。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时候,韩欣的生活却被一个女人

  • 婚变

    “一场兄弟情,两对苦鸳鸯,早知今日果,何必当初因”世人不相信佛家的因果论,但报应就活生生地存在着……一、丑媳妇见公婆打开门未婚妻苏西一脸抱怨地站在门外:“在家呢,我都按了半天门铃了?”“哦哦,对不住,对不住”赵焕国连忙把未婚妻子拉进屋里安慰

  • 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啊,过年也不回来,奶奶老说你在上海打工,要等到我过十岁生日的时候才回来,我问过奶奶了,还有8个月,奶奶说你要带个大蛋糕给我,你可不准骗我奥。你的照片收到了,奶奶看着照片看了很长时间呢,好像流眼泪的,还问我两年没见爸爸了是

  • 谁偷了我的井盖

    六月开初,虽说没有太阳晒的皮肤火辣的疼,但这蒸笼似的天气也让人受不了。田里干农活的都是卷起裤腿,打着光膀子,远远看去黝黑的肌肤周围的空气都是呈波浪状的,像似蒸包子。就在两田之间的小道上,小女孩说道:“外婆,我们这是去哪儿啊?”“今天不是赶集

  • 煤婆

    199,200,201……300!好叻,刚刚好。唐阿婆轻轻拭去额头渗出的细小汗珠,一道黑印便深深烙在额头上。她佝偻着腰,耷拉着脑袋,双臂抬得很高,板车的两个轱辘在地面上刻下两道清晰印子,缓缓向前挪去。到了煤场出口的那个斜坡前,唐阿婆顿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