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感动也可以笑出来

感动也可以笑出来

收录日期:2025-08-07 15:19:52  热度:8℃

几乎每天都能听闻到感动的故事,从感动亲朋到感动学校单位,从感动邻里到感动社会。也是真实的感动,因为每一次感动都会由衷地感叹、钦佩,同时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如若不是真实的感动,对一个素不相识、今后也不会相识的人是很难感动得流泪的,连泪花都不会有。比如背着瘫痪父亲上大学的孝子故事,比如下嫁给一个小摊贩的坚守爱情的故事,比如残疾继母为培养儿女舍命打工的慈母故事他们在诉说的时候一定是眼含泪花,听众也是情不能自已。就是因为所有的感动来自真实。

只是在很多次的感动之后,人们也会发现,很多次都是在为了一个大爱故事感动,很多次都是在为一个苦难励志的楷模流泪。感动是会流泪的,尤其是苦难励志的故事,可以感天动地。但是感动的天地似乎有点狭小,感动的方式有点单一,似乎眼泪才是感动的必不可少的元素。自从有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佳句,人们似乎就自我限制了苦难励志的方式。

有一个英国小女孩也经历了苦难励志的过程。幼年时期她的两条小腿就失去了,父母亲为她装上了假肢。在7岁那一年,小女孩成为了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因为她的假肢和著名的刀锋战士、南非残疾人运动员皮斯特瑞斯一样,是两条弹簧腿,所以小女孩的梦想,是长大后也做一个刀锋战士。在小女孩的细声细语中,人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悲情女孩,因为小女孩一直在笑,她的父母亲也一直在笑,是没有任何掩饰的笑。应该相信,在失去双腿的时候,小女孩和父母亲一定都哭过,但是当小女孩作为一个学校足球队守门员站立在球门前,并且露出两条锃亮的金属弹簧腿时,小女孩是自豪的。她的自豪不在于你有我也有,而是我有你没有。大凡看到小女孩在球门前救球,可能会扑哧一笑,却是不会哭的。这不是苦难励志,这是美好梦想。

或许是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或许是生活方式不同,也或许是生活状态不同,也或许要这么说,是生活态度不同。当人们在为苦难励志流泪的时候,其实谁都不愿意去复制这些苦难,以至于励志也很难模仿,更多的时候是把对象当作感动的对象。人们为美好梦想击掌的时候,固然也不愿去复制苦难的经历,但是会被对方的生活想象力和生活态度所折服。苦难励志在于战胜苦难,美好梦想在于实现梦想;眼泪有眼泪的震撼,笑声有笑声的榜样。

有一个上海女孩子,在如花岁月,双目渐盲,连学盲文的都已经过了年龄。她也有过痛苦,也有过梦想,最后她的梦想战胜了痛苦。在梧桐树叶纷纷落下的时候,华师大校园里,有个女学生牵着一条导盲犬她是去上大学,她的表情是恬静的。请读本期《牵着导盲犬,在丽娃河畔读大学》。

猜你喜欢

  • 坚壁清野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彧(yù)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故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选自《论语·第十八章·微子篇》。《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

  • 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拼音】jiē lá

  • 吴牛喘月的故事

    吴牛喘月”牵涉到两个人,一个是晋武帝,一个是满奋。先说晋武帝,他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封晋公,后加晋王。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

  • 后顾之忧的故事

    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序。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小贴士:后顾之忧和高枕无忧这个词的忧”有

  • 名缰利锁的故事

    发音: 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 缰:驾牲口用的缰绳;锁:锁链。比喻名利束缚人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同流合污的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十分厌恶乡愿”,万章不明白乡愿是什么人。孟子说乡愿是乡里那些八面玲珑、惯于奉承讨好别人的老好人,也就是好好先生”,他们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骨子里很坏,让人厌恶。同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