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别因为一顿饭,伤害最爱你的人

别因为一顿饭,伤害最爱你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6:31:36  热度:9℃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谁都想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享受香喷喷的饭菜送到嘴边的待遇。那么洗衣、做饭、洗碗这些家务活又由谁来做呢?对于现在的年轻小夫妻来说,洗衣做饭让他们很是头疼,也是彼此吵架斗嘴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些看似鸡毛蒜皮却能对婚姻造成毁灭性影响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案例一

“他说在一个泡菜国家,最满足的就是能吃一顿中国菜。”于是,她天天变着花样做菜,不仅为了他,还有一个无奈的原因是她没其他事情可干。不懂韩语,逛街像逛动物园,电影如天书,唱歌似鸟语,做脸按摩更别想,只过了两三周,王念含过不下去了:“我们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上网看片,没什么话,像搭伙过日子。”但其实,一切应该不是这样的。

以前,他们十分要好。谈恋爱才一个半月,他就把女朋友硬带上门,昭告天下“我要娶这个女子”。那天,他亲自下厨烧了一顿正宗上海菜送给她,虽说她只是打个下手,但依然感觉那是恋爱时最有默契最浪漫的事,以至于后来一吵架,只要谁先做一个罗宋汤,做一个他们第一次做的菜,立刻化干戈为玉帛。

可现在呢?“他没一点上海男人的体贴,倒像一个冷酷的韩国大男人。我就想找一个居家男人过温馨的小日子。”王念含哭得稀里哗啦,闺蜜听她埋怨完,问她:“你们还有感情吗?”“有。”有感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肚子里的宝宝是那样鲜活的存在,提醒着王念含:你有个深爱你的丈夫。

“亲爱的,我们多久没在一起做饭了?”这一天,王念含把受伤的感觉写下来,告诉丈夫,她想挽回婚姻。

丈夫看到后幡然醒悟,此后只要是有空,就帮着王念含做做家务,给她做她最喜欢吃的菜。王念含不知不觉中也变得“任劳任怨”起来,无论为丈夫做什么,她都没有以前的那种抱怨了,婚姻的围城就这样变得越来越牢固了。

案例二

小郑最近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前几天,他的老婆很郑重、很严肃地宣告:“以后,我不想做饭了。”老婆曾经辞旧迎新般的创造了好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夺走他的财政权开创做当家女人的时代,通过各种家族舆论手段最终达到规定他按时回家的时代,如今在结婚5周年后没多久,老婆又将迎来一个不做饭的时代,至少也是一个不想做饭的时代。

小郑心想:“老婆不想做饭,是不愿被厨房束缚,远离实际上作为服侍老公的角色。”

老婆抛出了她的理论:“女人有女人的精神世界,女人有女人的物质生活,女人和男人的平等,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的平等,是餐桌上的平等;女人要和男人在餐桌边平起平坐;要想取得这个权利,唯一的途径就是不做饭。想象一下,觥筹交错之间,男女情意绵绵,浅饮慢啜之余,互诉衷肠;如果此时此刻女人还要徘徊于厨房和餐厅之间,那真是太煞风景了。

似乎有些道理。为了巩固、促进、维护、加强、深化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老婆确实应该解下厨房的围裙,穿戴上淑女的装束。

就在他们夫妻都要为老婆不想做饭的庄严声明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和老婆做饭具有相似的严重问题,突然间摆在了他家的餐桌上:老婆不想做饭,那么应该由谁来做饭?这是一个桌面游戏,游戏的双方是他和她。既然老婆把绣球抛了出来,那么小郑必须作出应对。她不想做饭,做饭的毫无疑问就是小郑。

做两个人的饭,小郑还是可以的,问题在于当他下厨房做饭时,老婆待在餐桌边,仍然生长不出什么情调来,与他那时独坐餐厅是同样乏味的。但作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当另一部分出了问题,他就必须站出来,奔向厨房,拿起菜刀,让这个家庭能够正常运转。说不定哪一天,妻子又会“恢复正常”了呢?最起码现在他们的家庭仍然是和睦的。

案例三

小玉结婚前压根儿不会做饭,但很爱吃,尤其无肉不欢。她老公从小在外面打工,吃集体饭,会做点蛋炒饭之类的,手艺一般。现在他常做的菜就是青椒炒鸡蛋、苦瓜炒鸡蛋和蛋炒饭。对于吃,老公的原则是吃饱就行,小玉的原则却是荤素搭配,味美营养。刚结婚那会儿,老公连着做了3天素菜,小玉就有些受不了了。

由于小玉对于食物有着较高的要求,她自己开始学习做饭。结婚前的小玉既懒又邋遢,家务劳动从不沾边。老公的习惯却很好,当初谈恋爱的时候去他家,看他一个男人的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小玉立即两眼放光,无限欣喜。结婚后,老公由一开始的跟在小玉屁股后面默默收拾屋子,到试图说服教育,再到看小玉冥顽不灵,最后发展为吵架和冷战。

今年过年期间,又一次因为家务爆发争吵后,他们简直到了离婚的边缘。小玉去了一个特别爱干家务的闺蜜家,俩人秉烛夜谈。从此以后,小玉一下子变成勤劳的小蜜蜂,手上开始干了,眼里也有活了。冷战与争吵也渐渐少了。

她他观点

阿吉:夫妻俩算起来也是一家人,没有必要把这些家务事分得太清楚。谁比较轻松,谁就多做一点。两个人在一起,要互相包容和忍让,家务做多做少是家庭组合的一个必须的磨合阶段,应该本着互相爱护而不是事事公平、互相包容而不是事事计较的原则來做。

名人:现在夫妻双方一般都有工作,不能说具体谁来做这些事情,只能是谁有时间谁来做,不会可以学习。别看这些东西是一些小事情,可是解决起来还是不容易的,上了一天班谁回家都不想动了,所以本着都为对方考虑的心态,还是谁有时间、谁的身体状态好谁来做吧。

拾音:现在外面的食品可以说实在让人放心不下,还是自己辛苦一下,两个人在家里做,不仅吃得好,还可以培养感情,当然,一定要相互体谅,两个人都动动手,但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要为了一顿饭让彼此不开心,吃饭本来就是放松快乐的,看情况不对时,宁可自己多干一点,也不要争吵生气。

小猴子:两个人相爱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保持相爱的感觉,互相不要伤害感情,那么所有的行为都应该以这个点出发,有抱怨和不满可以在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提出来,而不是赌气、计较、你不做我也不做甚至吵架、说伤人的话。家是第二个职场,处事和办事都要圆滑一些、包容一些、和气一些,这样的婚姻和家庭才能走得长远。

婚姻专家说

要增强对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以在分担家务的细节上充分体现出来。夫妻双方都要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对方,要明白对方工作很辛苦,自己能分担一点就要尽量分担。可以将每日做饭的具体计划写下来,共同商量制定每周的计划,养成习惯。

观念的形成和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改变,而坚持的原动力自然是对家庭的责任心、对伴侣的感情以及自我改变的决心。

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男女来说,做饭或许不是一件心旷神怡的事情,却是一件不得不持之以恒的事情。?

?到底谁来做饭?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双方的责任和感情。

猜你喜欢

  • 鹬蚌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

  • 鱼目混珠的故事

    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 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 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

  •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ú)·商芸小说》。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陶宗仪勤于记述各种典章制度,编写了《南村辍耕录》。他还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编写成《说郛》

  • 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

  • 食言而肥的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 颐指气使的故事

    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 顾曲周郎的故事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