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都是迎检犯的错

都是迎检犯的错

收录日期:2025-08-07 07:48:53  热度:8℃

县里早已向省里申报争创“全国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之称号。对此,县里为迎接省里对本县“全国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称号的检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本县脏、乱、差进行全方位的整改,可一年多过去了,省里面迟迟未派人下来检查,这给县里面造成及大人力、物力的浪费,为此,县里面也多次向省里面申请,诚恳请求省里派人下来检查。

九月的一天,县里接到省里来的电话,说是在本月有可能对该县进行检查,县里一听到这一捷信,如同久旱的庄稼遇到甘露。于是县里便开始大量印发红头文件到各单位。红头文件充分擅述了此次迎检的重要性,并明确责任到单位到人:哪个单位没有尽责,哪个人没有尽责,就拿个单位问责就拿个领导问责就拿个人问责。文件一出,全城一片忙碌:大战三十天,争创“全国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彩旗飘飘。天还没亮路面就被用水冲洗干净,平日大街小巷摆满的小吃摊点、小商小贩的地摊箩筐、门面门口摆放的桌椅板凳一夜之间便销声匿迹……。反正能整洁的都整治了,能整齐的都整齐了,能归位的都归位了,就只待省里来人检查,真可谓“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九月第一个星期过去了,省里还是没有派人下来检查,第二个星期又过去了,省里还是没派人下来检查……九月份过去了,省里依旧没有派人下来检查。

十月份快过去了,省里依旧还是没派人下来检查,县里也未再接到省里的何时检查通知。

十一月份到来的时候,县城又归于原状:大街小巷的小吃摊点、小商小贩又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门面门口又摆满各种桌椅板凳,柏油路又变成了“水泥路”或“灰泥路”……。

十一月份快结束的时候,县里接到省里下发的红头文件,文件上说该县所申报的争创“全国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称号没有通过。

猜你喜欢

  • 杨八姐大破铁甲兵

    在安次县的南头,有个地方叫宋六口。传说北宋的时候,杨家将的女英雄杨八姐,曾在这里破过韩昌的铁甲兵。辽国的韩昌和杨家将交兵,打一仗败一仗,败了个一塌糊涂,这下子萧太后可恼啦!她挑选了全国的精兵猛将,令韩昌再次出马,非要把杨六郎打败不可!韩昌哪

  • 智斗蝎子精

    从前,四川有一个偏僻的小城镇,因为经过一次大的战乱,城镇被烧毁了,人也跑光了,田地也荒芜了,一片荒凉景象。后来,邻省和附近的一些穷苦人不断成群结伙逃荒来到这里,就地盖起了一些简陋的草房子,住在里面。他们开荒种地,养鸡喂鸭,使原来很荒凉的地方

  • 杜鹃啼血的传说

    每年蚕吃桑叶正盛的时候,我国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杜鹃的叫声。它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哀怨呢?原来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相传从前,有姐弟二人,爹娘早已去世,家中缺吃少用,十分艰难,俩人只靠养点蚕过日子。有一年,养的蚕多了些,正当要结茧的时候,自家的桑

  • 贪财赔闺女

    唐县的鞠秋煌是个穷秀才,想去省城参加乡试却盘缠不足,只好硬着头皮去岳父家打秋风。不料,这一次普通的借贷,却借出了一段奇缘。鞠秋煌家和岳父家本来是门当户对的,要不然怎么会定下娃娃亲?可惜后来鞠秋煌的父亲在一次外出做生意时人亡财散,家道就此中落

  • 卖布断案

    徐文长是民间故事中有名的机智人物,人称“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徐文长本名徐渭,是明代的大才子,在诗文、书画、戏剧等方面都有独树一帜的成就。老百姓喜爱他的聪慧,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徐文长有十匹白布,让伙计扛到县城去卖。路上

  • 珠魂

    清朝嘉庆年间,南海湾一个不知名的小海岛上正热闹地开着庙会。庙会上,一个老汉守着珍珠摊子叫卖着,老汉姓冯,冯家村人。海岛临海,本是盛产珍珠的地方,冯老汉卖的珍珠虽然饱满圆润,但还是少有人问津。偶尔有个富家小姐上前,问冯老汉有没有珍珠粉,冯老汉

  • 正月十五雪打灯

    从前,有个叫李书成的富家子弟,二十出头便中了举人,人人都说他前途无量。不料李书成中举之后,志得意满,再也不求上进了,每天饮酒作乐,过起了放荡不羁的日子。这年中秋,李书成突然诗兴大发,就吩咐仆人带着酒菜,随他来到绣江畔。绣江岸边有个小亭子,李

  • 遇贵人

    民间流传很多奇风异俗,其中有个叫“找路爷”,是指孩子病了不去看医生,而是由母亲抱着,带上好吃的食物,在清早时守候在路口,遇到的第一个人便是“路爷”,传说路爷是孩子的贵人,可以助他逢凶化吉……民国初年的某个清晨,有个叫卢敏氏的年轻母亲,抱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