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吴王阖闾的墓葬奇闻 阖闾是怎么死的?

吴王阖闾的墓葬奇闻 阖闾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0:47:39  热度:7℃

据方志记载,吴王阖闾被葬在三千剑池之下,二千多年以来,历史上有不少盗墓者都想进入阖闾之墓,却拿这三千剑池毫无办法,最后也都只能望而却步,留下许多掘墓未遂的故事。吴王阖闾为何要让自己葬在剑池之下呢?是为了阻挡盗墓者还是有别的深意呢?

吴王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一作阖庐。阖闾是吴王诸樊之子,吴王夫差之父,于公元前514年当上吴王,又于公元前496年去世。

诸樊生前并未册立太子,死后更是将王位传给了弟弟馀祭,而不是自己的亲儿子阖闾,还立下了一个奇怪的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最后王位传了又传,传到了诸樊的三弟馀昧手中。馀昧本想将王位继续传给弟弟,即季札,这些人这么做都是为了季札,但是季札依然不接受王位。

本来馀昧去世,季札又不肯当吴王,王位就该是阖闾的,可馀昧之子僚竟然自立为吴王,阖闾便与吴王之位擦肩而过了。

阖闾心有怨恨,打算刺杀吴王僚夺位,便找到了刺客专诸,将匕首藏进鱼腹中,杀死了吴王僚,这才坐上了吴王之位。

阖闾极具政治胆识,不但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还敢于与强大的楚国对上,甚至把楚国打得差点亡国!阖闾确定了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政治策略。

公元前496年,在吴国和越国的槜李之战中,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斩断脚趾,重伤而亡。

史载夫差为了替父造墓,曾征调了10万民工,用大象搬运土石,耗时三年才建好了阖闾墓。根据记载,阖闾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此吸引了无数盗墓者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的时候,夫差便将扁诸、鱼肠等3000柄名剑殉葬阖闾墓。《越绝书》记载到: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阖闾的主墓便藏在那三千剑池之下。

据说夫差担心工匠们泄露阖闾墓的秘密,便将数千人全部杀死,他们的血染红了那里的石头,至今仍然是紫褐色的,因此被世人称作千人石。

想必夫差将阖闾葬在剑池之下的首要目的肯定是为了他的父亲,让其死后也能有他生前极其喜爱的名剑陪伴在他的身边,其次的目的才是为了阻拦盗墓者。说不定还有风水一说呢。

当年阖闾被越人害死,夫差牢牢记住了杀父之仇,后来他领兵大败越国,还俘虏了越国国王勾践。为了让勾践赎罪,夫差专门惩罚勾践去给修建阖闾墓的工匠们洗衣做饭,做各种苦力活,直到三年之后阖闾墓建成,夫差认为勾践已经没了斗志,便不顾伍子胥的劝阻,把勾践放回了越国,这才酿成了后来的灭国之灾。

猜你喜欢

  • 秃头武士

    有个秃头的武士,头戴假发,骑着马奔跑去打猎。突然,一阵风把他的假发吹跑了,他的同伴都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秃子勒住马说:“这假发本来就不是我的,从我头上飞去,又有什么奇怪呢?这假发不也是早已离开了那生长它的原主人吗?” 这是说,人们不必

  • 狐狸和鹤

    狐狸请鹤来吃晚饭。然而他并没有真心真意地准备什么饭菜来款待客人,仅仅只用豆子做了一点汤,并把汤倒在一个很平很平的石盘子中,鹤每喝一口汤,汤便从他的长嘴中流出来,怎么也吃不到。鹤十分气恼,狐狸却十分开心。后来,鹤回请狐狸吃晚饭,他在狐狸面前,

  • 牧人与野山羊

    牧人把羊群赶到牧场去放牧,看见有几只野山羊混杂在羊群里。傍晚,他将所有的羊都赶进羊圈。第二天,暴风雨大作,不能到牧场去放牧,只好在羊圈里饲养。他丢给自己的羊一点点食料,仅只限于不至饿死,而为了想把外来的那几只野山羊留下,成为自己的,他却给他

  • 遇难的人与海

    有个在海上遇难的人被冲上海岸,他躺在地上,疲劳地睡着了。不一会儿,他坐起来,看着大海,指责大海总是以平静、温和的外表引诱人们。当人们上当后,大海就变得凶暴和残忍,最终把人们毁灭了。这时,海变成一个女人对他说:“喂,朋友,你别责怪我,应该责怪

  • 运神像的驴子

    有个人把神像放在驴子背上,赶着进城去。凡是遇见他们的人都对着神像顶礼膜拜。驴子以为人们是向它致敬,便洋洋得意,大喊大叫,再也不肯往前走了。驴夫见到这情形,明白了是什么回事,立刻狠狠地给他一棍,并骂道:“喂,这蠢东西,人们给驴子鞠躬的时候还早

  • 小猪与羊群

    有头小猪混进了羊群里,和羊一起吃食料。后来,牧人发现了,捉住了他,他竭力嚎叫,又拚命挣扎。羊群指责他大喊大叫,说:“我们常常被牧人捉,可从来不这样叫喊。”小猪对他们说:“我被捉与你们被捉是两件不同的事,捉你们仅为了毛或奶,捉我却是为了吃我的

  • 猎狗与野兔

    猎狗抓住了一只野兔,一会儿咬他,一会儿舔他的嘴唇,不断地作弄他玩。野兔竭力抗拒,并对猎狗说:“喂,你这家伙,请你不要又咬又亲,我难以判断,你究竟是我的敌人,还是朋友。” 这故事适用于态度暧昧的人。

  • 小孩与栗子

    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抻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些吧,只要少拿一半,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这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