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拆迁拉锯战

拆迁拉锯战

收录日期:2025-08-07 19:48:42  热度:9℃

拆迁拉锯战

刘三为人精明,是个有便宜就占,打死都不肯吃一点亏的主儿。

他所在的东关村以前属于城郊,这些年城市飞速扩展,日新月异,没几年工夫,东关村就被高楼大厦包围,成了“城中村”,拆迁指日可待。刘三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整天眼巴巴地盼望着拆迁,拆迁除了能住上新楼,还能获得高额的补偿款,发一笔横财。

不出意外,今年年初,东关村终于开始拆迁了,但让刘三失望的是,拆迁补偿标准远远低于他的的预计。刘三就感到自己吃了大亏,他不甘心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就决定当钉子户,抗拒拆迁。其他村民有的对补偿比较满意,有的虽不满意但不想多事,大部分都搬走了,还有一小部分人跟刘三一样,也当上了钉子户,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接下来的日子,开发商通过一家一家做工作,软硬兼施,逐个达成了拆迁协议,钉子户就越来越少了。但刘三软硬不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开发商派人到过他家三次,因为谈不拢,都被刘三给轰出了门。

到最后,全村只剩下了五户钉子户。

开发商发出最后警告:我们已经把补偿标准提高到最高限度了,如果你们剩下这几户再无理取闹,狮子大开口,我们就将实行强拆。

可刘三不怕:你们吓唬谁呢?国家有明令规定,不许强拆,你们有种就来拆拆试试?

这天早晨,刘三一出门,就看到自家的山墙上,被人用白漆写了个大大的“拆”字,不用问,准是开发商派人干的。刘三心中暗暗冷笑:这是在向我示威呢,哼,我不签字,你们说拆就拆了?他气不过,立马跑到五金油漆店,买来了油漆、刷子,在拆字前面写了个大大的“不”字,变成了“不拆”,以示自己态度之坚决。

不过,别看刘三表面上不在乎,说有法律撑腰不怕强拆,但心里也很紧张。他知道现在有些开发商黑了心,什么缺德事都做得出来。前些日子报纸上还报道过一件事,说开发商趁一钉子户出门的时候就把人家的房子给拆了,钉子户追究他们强拆的责任,他们却说是拆错了,不好意思,是“误”拆,简直让人没地儿说理去。所以刘三也紧锣密鼓地做好了防拆准备,时刻提高警惕,严防死守,绝不给开发商可乘之机。

过了两天,到了开发商规定的最后期限,这天上午,刘三出门时发现山墙上的字被人动过。看清楚之后,他的鼻子差点给气歪了,原来“不”字被人加了个“走之”旁,成了“还”字,合起来成了“还拆”。刘三气坏了:这是跟老子叫板啊!他正琢磨着要把字给涂掉时,就听到有人喊,强拆的来了!

刘三一抬头,就看到街头出现一队人马,铲车、推土机打头,向自己门前开来,声势逼人。

刘三浑身一阵紧张,忙转身回家,叮嘱老婆孩子在屋里守着,没有自己命令不许离开半步。而后,他提了一小桶汽油走到门外,在门口大马金刀地叉腿一站,拧开油桶盖,右手拿着一个打火机,冲着强拆队伍大喊:都给我站住,今天哪个敢靠前,老子就跟他同归于尽!反正老子活够了,大不了把事情闹大!

对方的头儿见状,赶紧打电话向老板汇报、请示。开发商听到汇报后,担心出事,亲临现场指挥。他赶到后,见刘三如此泼皮,死活不肯让步,也没辙了!这个开发商是斯文人,信奉和气生财,并不想闹出人命来,他见几个手下吵吵着要往前冲,准备强攻,权衡一下利弊后,就伸手制止住,说算了,先不管他,去拆其他户吧。

一个手下说:“老总,这家伙绝对是虚张声势,想吓唬咱们的。不信我过去试一试他。”说着,不知死活地向刘三走去。

刘三见状,牙一咬,心一横,举起汽油桶,将一半汽油浇到了自己身上,然后举起打火机,眼睛盯着这人,冷笑着说:“走快点!我等着你呢!”

开发商见状,怕出人命,忙大声喝止住手下:“回来,不要逼他了。”

刘三见对方被唬住,大是得意,他转身进门,很快又出来,手里拎着上次没用完的那桶白油漆。

众人不知他又拿出了什么厉害武器,“哗”的一声,不约而同地都往后退了几步,远远小心地看着刘三。

却见刘三大步走到山墙下,弯腰用刷子沾了油漆,挥动胳膊,刷刷刷,就在墙上“还拆”两字后面写了个“不”字,并刷了一问号,变成了“还拆不?”然后他将刷子一扔,拎着剩下的半桶汽油,一步一步走到开发商面前,气势汹汹地问:“还拆不?”

开发商看着他满身的汽油,心中发怯,忙说:“好、好,你冷静点,你要是不想拆,我答应你,真的不拆了!”

刘三获得大胜。

开发商还真说到做到,接下来再也不来做刘三的工作了,而是专攻其他钉子户,瓦解刘三的盟友。这样又过了个把月,村里其他的钉子户都陆陆续续被拔掉,到最后,只剩下刘三一家在继续坚守了。

随后几个月,开发商仍不来找刘三。

这期间,村里陆续开进各种大型机械,没日没夜地拆房、挖坑,动工建设。开发商还放出风来,说尊重住户选择,不会再让刘三拆迁了,因为剩下一户半户根本影响不到工程建设,大不了重新调整设计方案,把刘三家的位置给单独空出来。

有一天,开发商来工地视察,遇到刘三,还笑嘻嘻地主动打招呼,让刘三放宽心住着,自己决不会来强拆。

这下子,反倒是轮到刘三着急了——人家根本不再搭理自己,就像没自己这钉子户一样,而自己家周围现在成了大工地,昼夜施工,热火朝天,自己住不安宁,行不方便,孤零零呆在这里算什么事啊?他心里天天念叨:开发商啊开发商,你倒是再来找我谈判啊,现在只要稍微提高一下补偿条件,不,不提高也行,老子马上签字搬家。

老婆也天天埋怨他,说当初就该适可而止,不该提那些额外要求,别人都满足了,怎么就你的胃口那么大呀?她让刘三主动去找开发商谈判,降低条件。但刘三却感到拉不下脸来,闹到这一步,此时自己主动低头,岂不就前功尽弃了?

唉,现在的他,实在是进退两难啊!

如此又过了些日子,刘三实在是靠不住了,这天晚上,他又拿起刷子,拎着油漆桶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工地的工人们上班,经过刘三家时,惊奇地发现山墙上的字又有变化,“还拆不?”的“拆”字和“不”字之间,加了一个粗粗的对调符号,读起来成了“还不拆?”

开发商接到手下的汇报后,心里就有数了,知道刘三这是在找台阶下,他吩咐手下:不用理他,再耗他一段时间。

又过了几天,墙上的字又变了,“还不拆?”前面又加了两字,变成了“怎么还不拆?”其热切急迫之心表露无遗。

开发商听说后,觉得好笑,他吩咐手下,去把“怎么还”和“?”全给涂掉,结果又变成了:不拆。

刘三真的没辙了,在老婆的催促下,他只好厚着脸皮主动去找开发商谈条件,当然,打死他也不敢再狮子大开口了。好在开发商还算厚道,没怎么为难他,跟其他钉子户相比,刘三也没算吃什么大亏,当然也没占什么便宜,只不过,他这几个月的罪算是白遭了。

签好合同回到家,刘三拎着油漆、刷子又出门了。老婆急忙拦住他,训斥道:“你又要干什么?赶快搬家,千万别再生事了。”

刘三推开老婆:“你别管!”

他出门走到墙壁下,刷子蘸足油漆,在墙上一阵涂抹,完毕后,一声长叹,将刷子一扔,冲老婆说:“好了,搬家吧。”

老婆看了看墙壁,松了口气,原来,他只是把“不”字和对调符号给涂掉了,墙上仅剩一个大大的字:拆。

猜你喜欢

  • 火车的刹车:给铁马发明缰绳的人

    但是,这时的火车还不够完善。致命的缺点是刹车不灵,经常导致运行事故。在一般公众眼里,火车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有人将它戏称为踏着轮子的混世魔王”。当时的火车刹车装置十分原始,最初仅仅装在车头上,完全凭司机的体力扳动闸把来刹车

  • 伟大国父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祖籍广东省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

  • 汉高祖的重要谋臣张良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rd

  • “牛司令”——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

  • 少年张衡的故事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

  • 庄子和庄子自由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

  • 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

  • 聂耳的故事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