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10:51:43  热度:10℃

1942年,35岁的托马森已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园艺工,他曾受邀为很多大富翁的花园做园艺护理,并且颇受好评。

5月,一个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马森,也想让他为老人的花园做园艺工。老人今年63岁,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休闲时间只做两件事:,一个是散步;一个是拉小提琴。而且,老人小提琴拉得不错,从6岁就开始练,算是童子功。

一天,托马森正在为草坪修剪,突然从花园中传来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爱好音乐的托马森顺着琴声望去,只见一个老人正在如痴如醉地演奏着,心无旁骛。

托马森禁不住驻足聆听,听到酣处他微微闭上眼睛享受着,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上前对老人说:“先生,您是不是有个音调拉得太高了?”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托马森,疑虑地想:“看这个园艺工的穿着打扮如此粗俗,没想到竟然懂音律。”

想是这么想,但老人并没有言语,继续拉琴。不过,一段时间之后,老人的疑心越来越重,总觉得小提琴拉得走调了。老人索性停了下来,兴致盎然地和托马森讨论起来。

一个星期之后,托马森再次来老人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后,老人拉着托马森的手说:“我根据你的建议,苦练了一个星期,你看这次拉得怎样?”说完,老人熟稔地操起了琴弓。

“这次没有跑调,但有个节拍还是拉得不算理想。”听完演奏,托马森直言不讳地说。老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表示虚心接受。俄而,老人亲切地说:“你还有什么指教吗?”这时,托马森好像意识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说:“先生,我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您还是去找专业的音乐人才行啊。”

老人笑了笑,说:“我曾经找过专业人士,但他们都是夸奖我拉得好,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提出如此中肯意见的,我真要感谢你才对,你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朋友。”

托马森被老人捧得臊红了脸,羞愧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虽然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感觉人只要真诚就一定能找到朋友。”

是啊,一个人只要真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后来,托马森和老人成了挚友,每个星期都要来老人的住所切磋琴技。托马森也知道了,这个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3个月后的一天,助手杜卡斯对爱因斯坦说:一个政要要来拜访您。爱因斯坦摆摆手说:“让他下次再来吧,我已经有约了。”不一会儿,只见托马森拿着园艺工具走进了爱因斯坦的院子。

再后来,因爱因斯坦的性格有点孤僻,他去世后,关于生活方面的资料寥寥可数。1979年,在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一个叫托马森的老人根据回忆,撰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书中披露了爱因斯坦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没想到成了畅销书。

书的扉页写道: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显赫还是卑微,只要真诚就能找到知音,愿天下的人都真诚相待。

猜你喜欢

  • 狮子与驴的博弈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两个猎人一起出去打猎,才能猎获一只鹿。如果一个猎人单兵作战,只能打到四只兔子。 从填饱肚子的角度来说,四只兔子能保证一个人四天不挨饿,而一只鹿却差不多能让两个人吃上十天。这样,两个人的行为

  • 落瓜转运

    宋朝有个秀才,叫吕蒙正,家道艰难,穷得连锅也揭不开。有一次,他三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直饿得头昏眼花。终于,在一座桥上,他馀得了一只瓜,早已饥渴难耐的他,踉踉跄跄跑到桥栏边,想把瓜磕开,好赶紧填饱肚子。然而,倒霉的是,他一失手,瓜掉在了桥下,

  • 极乐鸟

    印度尼西亚有一种极乐鸟,雄鸟在求爱时,往往几十只聚集在密林深处的高枝上,展开美丽的翅膀,或翩翩起舞,或引颈高唱,以此来吸引雌鸟,场面十分壮美。 摄影师颂帕很想拍下这一场面,但由于在密林深处,这种场面很难抓拍。于是,他做了一个巨大的网罩,将一

  • 医生的故事

    一 吃饭的时候,遇上一位医生,又红又专还会讲故事。 他当年援疆,刚去就遇上个棘手事,当地一个很有威望的老人重病,已经昏迷了,大口呼吸,肌肉痉挛。 当地什么医疗条件都没有,开胸,上呼吸机,都不可能。 他两手空空,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说找张报纸

  • 知足

    有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他发现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他又冷又饿,来到一家门口。 “我是天使,请把门打开。” 这家人打开门,看天使被雨淋了,衣服皱巴巴的,问:“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天使回

  • 天堂地狱大不同

    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进了一个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

  • 一文钱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南昌人在京城书铺买书时,不小心失落一文铜钱。旁边一个秀才用脚踩住这枚铜钱,待南昌人走后,拾起来,放进了自己的腰包。 旁边坐着个老头子,忽然站起来,问这人的名字,冷笑两声,走了。 后来,这个京城秀才考中举人,被选任为常熟知县

  • 墙上的洞

    《墙上的洞》是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程介明先生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