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22:58:13  热度:11℃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1727年,英国成立了讨论火药仓库免遭雷击对策委员会,富兰克林被任命为委员。但是对避雷针的顶端的形状是尖的还是圆形的好,人们发生了争执。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圆头的好,但是富兰克林力排众议,坚持用尖头避雷针,最后终于被采纳了,于是,所有的避雷针都做成了尖头避雷针。然而四年之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洲联合起来反对英国殖民主义,富兰克林当然首当其冲。这事惹恼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由于英国跟美国远隔重洋,英国国王鞭长莫及,一气之下,传令将宫殿和弹药仓库上的所有尖头避雷针全砸掉,一律换成圆头的,并召见皇家学会会长约翰·普林格尔,要他宣布圆头避雷针比尖头避雷针更安全。普林格尔一听惊讶万分,正直的科学良心使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国王的要求:“陛下,许多事情都可以按您的愿望去办,但不能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呀!”普林格尔虽然被撤职了,但避雷针始终还是尖头的。

那么,为什么尖头避雷针更好呢?这得从导体的形状与其表面电荷分布的关系说起。在导体表面弯曲得厉害的地方,例如在凸起的尖端处,电荷密度较大,附近的空间电场较强,原来不导电的空气被电离变成导体,从而出现尖端放电现象。夜间看到高压电线周围笼罩着一层绿色的光晕,就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当两片带异种电荷云块接近或带电云块接近地面的时候,由于电压极高,极容易产生火花放电。放电时,电流可达2万安培,电流通过的地方温度可达30000℃。一旦这种放电在云和建筑物或其它东西之间形成,就很可能会发生雷击事件。如果在高层建筑物上安上避雷针,一旦在建筑物的上空遇上带电雷雨云,避雷针的尖端就会产生尖端放电,避免了雷雨云和建筑物之间的强烈火花放电,因而达到避雷的目的。如果把避雷针的顶端做圆形,就不会出现尖端放电,避雷的效果就远不及尖顶形避雷针了。

猜你喜欢

  • 锋菲再恋,也许没有故事

    2002年初夏,王菲、谢霆锋在香港手拉手上街游玩。 理论上每个正常人都有逃离黑暗的能力和权利,这个黑暗包括糟糕的婚姻、单身的寂寞、世俗的评判。谢霆锋和王菲的复合也许没有故事,或不如想象中完美收场,那又怎样?至少他们在某时某刻某个点上,听从

  • 女儿

    女儿,你生在麦子飘香的季节。当你大姨把你从手术台抱出来时,对迎面而来的我说:是个千金啊!不知怎的,我格外高兴!这可能是我偏爱女儿的开始。还有,生下来你就会眼睛骨碌碌转、四下看。从此你开始观察和认识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寒暑春秋、苦乐酸甜。因没人

  • “怕死”只因为了爱

    很多年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个活得粗糙的男子。粗糙,不是他的性格,而是他的生活,用他有点江湖味道的一句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活一天自在一天。 他脾气不太好,爱管闲事、打抱不平,用母亲的话说,就是爱惹是生非,并且抽烟喝酒,年轻一些的时候,据说

  • 面子

    父亲很穷,但很爱面子。属于那种别人求他办的事他竭尽全力的办,明知道有很多困难,却还是想方设法的去办,但他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求过别人。 这种作风父亲保持了六十年,只是在六十年后的今天,因为儿子,父亲打破了自己的作风。 父亲接到信

  • 最幸福的一晚

    那一晚犹在眼前。那一年我12岁,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天府之国的大地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在除夕前回到老家。我这个四川崽儿一直在异地成长,所以在冬日里嗅着川中泥土的气息,目接着一片新奇,激动非凡。 赶到自贡时,最后一班长途客车还是离开了,爸

  • 眼泪掉下需要多长时间

    一 我6岁那年,父亲去了上海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父亲第一次看到了外滩和东方明珠,看到了繁华的南京路,看到了我们那个小山村与大上海的巨大落差,父亲忧心忡忡。他实在不想让女儿以后走他的道路,他想让自己的女儿以后出息起来,能到大上海,能过上幸福

  • 最鲜美的鱼汤

    大哥3岁那年双目失明。从大哥看不到光明的那天起,父亲便带着大哥四处求医。大哥的眼睛复明无望。父亲就开始为他的未来操心,努力教会大哥自己缝被、烧饭、穿针引线,还让大哥学得一身好水性。 几年前,父亲患了食道癌。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亲毅然放

  • 爸爸,是你吗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红红坐在小板凳上手托双腮眨着眼睛,听着音乐盒里的歌曲,不时的站起身翘着脚丫盼望着能看见爸爸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红红撅起小嘴儿。已经七点半了,仍未听见爸爸的自行车铃声。红红知道,平常儿不到半夜醒来,爸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