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0:51  热度:8℃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意率兵前去抗击敌人。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我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宣帝见赵充国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于是问赵充国:“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上的事难以遥测,我愿先到金城(今兰州市西北)去,察看情况后才能提出作战方略。羌族虽说是人数较少的民族,但它背叛朝廷,是叛逆行为,注定会失败的,请陛下相信我能担当此任,你就不必担忧了。”宣帝听他这么一说,含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的内部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团结大多数西羌人的策略,上奏皇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变为成语。当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二月赵充国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

【求解驿站】听到人家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活学活用】早就听说斯德哥尔摩风景好,这次去,真是~,果然景色如画。

【妙语点拨】赵充国善于治军,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羌人入侵一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策略,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再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像赵充国一样,调查研究后再下结论。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近义】耳闻不如目见

猜你喜欢

  • 扭曲的五针松

    中午吃饭时,女儿怯怯地对我说:“妈,学校正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我能参加吗?”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公,他却把碗筷往桌上一放,武断地说:“不行,学习一塌糊涂,还有那个心思去学那没用的东西!”女儿噙着泪放下碗筷,眼泪“啪嗒啪嗒”地落到碗里。吃完饭,

  • 自揭隐私

    胡跃兴和高凯明同在县劳动局工作,因为分属不同的科室,尽管每天上下班都会在机关里相遇碰面,但从未深入交谈过。一天,胡跃兴在电缆厂打工的小舅子因为老板不给加班工资,找到他这个姐夫来了。这事归高凯明管,胡跃兴试探着给他打了个电话,谁知高凯明一听,

  • 凋谢的君子兰

    那个年代,治平路还是土木结构建筑。189号楼上楼下一户隔成进深10来米的两家。右边是饮食合作商店。左边是偷偷摸摸卖钢针洋棉线的“个体户”文启玉文老太婆。个体户的二儿子银纯昶是街坊夸的英俊青年、女同学称的君子兰;他确实也是省重点峨嵋中学高61

  • 奶奶走后的这些天

    当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当周围的世界安静屏息,睡不着的时候,我突然弄懂了一件事——所谓的生离死别,一开始也许都意识不到,直到彻底失去,永不再见,才会慢慢呈现,像树纹一样一圈一圈随年轮长进树干的里面,外人看不出,生命本身却知晓。今天是2015年

  • 小珊阿姨

    小珊阿姨一个人过。一个人去买几两肉,几十根菜,一疙瘩姜大小如足趾。一个人将姜里的筋筋瓣瓣剔净,将韭菜一根根理齐,洗个十遍八遍。之后她一个人开始将肉细着均着地剁,剁得缓急有致,听上去像捶小鼓点。于是有人听听便会说:“小珊一个人还不省省心,费那

  • 村里能人王

    我们那属于边疆要想发点财,不干偏门连门都没有,在二十年前本地的最偏门就是到越南、缅甸、老挝进点干货卖了,要么就去那旅游一阵子,就带着一大笔钱回来。旅游还有送钱的吗?反正都这么说的,我也就信了。消失一阵子王一就有了一笔钱,应该有一两万的样子,

  • 千万别说人家的坏话

    竹叶村有个叫三狗的,别看是个大男人,却像长舌妇一样喜欢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搬弄是非。这天,三狗来到村头杨跛子开的小卖部,和一些闲人坐在一起喷口水聊天。三五个闲人天上地下地聊得正起劲,二牛挑着一担柴远远地走来。三狗望了二牛一眼,忽然压低了声音

  • 取证

    三年前,我在鹿山市新绿房地产公司打拼,好不容易取得了副总经理的职位。这年,市里要建造一座一流的招待所综合楼,我们公司很想得到这个项目,但是,多家房产公司都虎视眈眈,竞争非常激烈。后来,公司得到可靠消息,已有几家公司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暗中向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