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自律,为了更高级的人生

自律,为了更高级的人生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6:48  热度:8℃

01

新年开工。

目测一大批新年计划又跃然纸上、心里以及朋友圈。

2017年要减重10斤。

要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还要写一部小说。

要学会游泳,一周至少去三次健身房,练出马甲线。

要创建自己的品牌,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去旅行。

要每周尽量抽一天时间陪家人、陪孩子。

要学会一门乐器,年会的时候上台演出。

不知道,再见这些熟悉的字眼,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依旧盘旋在梦想的边缘,讨厌自己又浪费了一年甚至几年的光阴,讨厌自己永远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

至少,这种感觉,我有过。

昨晚,和朋友约饭小聚,朋友问及今年要不要一起学游泳。我突然想着,学游泳这件事,我们至少在2014年就跃跃欲试,相约学会游泳,去海边度假,如今,度假没少去,游泳却始终没有开始学。朋友感慨在巴厘岛,看着别人下海畅游无比艳羡,说:你看不努力,连玩耍都不能尽兴。我则唏嘘,时间一晃,又是几年,许多想做的事情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拖了下去。

这种时光穿梭,梦想依旧在起点的感觉,快乐吗?当然不!

然而,又是什么让无数计划依旧停留在起始阶段?细细想来,差的无非是自律二字。

02

新的一年,读的第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看村上春树33岁之后写作与跑步的人生,觉得很是难得。

在决定写作以后,村上春树的生物钟就变得节奏明晰、几乎毫无变化。晚上九点就睡觉,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因为生物钟自带闹钟属性,到了点会自动弹起。泡咖啡、吃点心,随即开始工作。

连续写作五、六个小时,到上午十点为止,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写好十页不管是不是还想写都坚决停止,如果写不满十页就逼自己写满。每天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一年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出场参加铁人三项赛。

下午两点左右结束一天的工作,然后随心所欲,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

如果在几年前,我看到这个一成不变的工作安排表,会觉得沉闷无聊,人非机器,岂能如此日日循环,长达三十年之久。可是现在,吸引我的是,日程表里,下午两点以后的自由时光。

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人一天拥有七个小时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可以约朋友喝茶聊天、看喜欢的电影、或者只是葛优躺,发呆、畅想人生

更难得的是,这般奢侈的享受自由的时光,却不会有虚度的恐慌与不安,因为每天凌晨四点到下午两点的工作,让这种随心所欲似乎更高级、更有质感,连葛优躺都变得理直气壮。

一个人同时拥有充实和自在两种生活状态,真真是因为早起、因为自律而赚到的人生!

03

自律是很高级的品质,在《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自制力得分高者,下属同级对他们的评价也高,自制力强的人,特别擅长与别人形成并维持完全而满意的依恋关系,具有更强的同理心,更擅长换位思考,情绪更稳定,更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偏执精神问题强迫行为酗酒问题和其他疾病,更少动怒,而且动怒时不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但这一品质却并非人人都能拥有,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而对于失败的原因,美国作家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和马克莱特尔在其著作《自律力》指出,是因为我们常常太过自信,自信的以为自己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可以抵制环境的诱惑、不需要任何监督、不需要计划和帮助。

而在培养自律力的路上,谦逊是促成改变的最关键因素。

事先清晰的规划,最大的作用在于,它限制了我们的可选性,使我们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跑题。

规划亦能帮助我们减少自我损耗。社会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自我损耗的概念,认为我们拥有一种所谓的自我力量,这种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们在一天中不断努力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抵制诱惑、权衡利弊、抑制欲望、控制我们的想法和状态,遵守他人的规则,自我力量会不断损耗。随着这种损耗的积累,人最终会达到一种自我耗尽的状态。

而规划能以一种很神奇的方式,减少自控力的损耗速度。有了规划,我们就不必再做那么多选择,按计划行动,就不会那么快耗尽。

可信赖的监督机制,比自控靠谱得多。监督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手账写下每天的任务,然后睡前检查,可以请人每天检查你计划完成的进度,还可以参加豆瓣、微信上的各种打卡群无论哪一种,都比单一的依靠自己的自制力有效的多。

放弃追求完美,做好一个差不多先生。在规划执行的路上,善做一个差不多先生,往往要比完美的执行计划,能够走得更长久。如果晚上睡前发现计划只完成了80%,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惩罚,把未完成的部分写进明日计划,然后去睡觉,而不是自我批评和责备。众多研究表明,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

在修炼自律力的路上,你我,都是修行者。而自律,从来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动,它应该是对生活饱有的热爱和因着这份热爱,滋生出的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技能,可以享受不同领域的美妙。

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美好。

愿你,因为自律,可以享受更高级的人生!

猜你喜欢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故事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最初是比书法的

  • 殃及池鱼的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

  • 死灰复燃的故事

    西汉时,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段曲折的故事。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他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在监狱里有一个叫田甲的看守,对他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国被欺负得太过份

  • 死不瞑目的故事

    公元189年,凉州豪强军阀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并纵火焚烧洛阳周围数百里,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孙坚是东汉末年人,为郡县吏,后因军功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孙坚与袁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并大骂董卓逆天意,行事残暴无道,誓与他不共戴天,表

  • 歧路亡羊的故事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的一位哲学家。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仆人一同去。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r

  • 欲速不达的故事

    故事一: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

  • 模棱两可的故事

    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

  • 树倒猢狲散的故事

    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惟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