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嘉庆帝两位活到成年的公主是谁?她们谁更幸

嘉庆帝两位活到成年的公主是谁?她们谁更幸

收录日期:2025-08-07 21:33:09  热度:9℃

相比于父亲乾隆帝的健康长寿,子嗣绵延,嘉庆帝就要差的多。他一生共有五个儿子,九个女儿。

而在嘉庆帝的九位女儿中,只有两位活到了成年,其余七位公主甚至没有一个超过十岁。活到成年的公主分别是三公主庄敬和硕公主和四公主庄静固伦公主,就这两位公主也不长寿,一位活到三十岁,一位活到二十七岁。

那么在短暂的时间中,两位公主有着怎样的境遇,谁过的更加幸福呢?

庄敬和硕公主是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所生,刘佳氏生公主的时候为嘉庆帝还是亲王时的侧福晋。嘉庆帝登基后,刘佳氏为贵妃,而女儿也成为公主。

嘉庆六年,20岁的庄敬和硕公主早就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她的父亲给他选择了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索特纳木多布济为驸马。

日期敲定之后,公主受封庄敬和硕公主,远嫁蒙古。庄敬和硕公主在蒙古度过了十年的时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于嘉庆十六年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索特纳木多布济初为御前行走,娶了庄敬和硕公主后授御前大臣。公主去世后,索特纳木多布济又活到道光五年去世。

不仅公主没有留下孩子,驸马也没有留下孩子,所以后来过继了僧格林沁为嗣。

僧格林沁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也许翻翻历史教科书,大家可能会在与太平天国起义相关的章节中发现他的大名。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镇压捻军和太平军起义上。对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立有大功,深受清朝统治者信赖。

嘉庆帝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孝淑睿皇后喜塔喇氏还是嘉亲王福晋之时生下这个女儿。比较两位公主,其实从封号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差别。

三公主为和硕公主,而四公主为固伦公主。按照清朝规定,只有皇后所生之女以及少数例外能册封为固伦公主,

从品阶上来看,固伦公主就压和硕公主一头。所以作为嫡女的庄静固伦公主,在前期的生活中是比庄敬和硕公主要好的。

长大之后,庄静固伦公主也同样被自己的父亲远嫁蒙古,嫁给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玛尼巴达喇为妻。

两位公主都远嫁蒙古,其实婚姻都不算怎么好。如果硬要比,庄敬和硕公主的驸马在乾隆四十八年就承袭父亲爵位为郡王。而庄静固伦公主的驸马是在道光八年加郡王衔。

从表面上来看,庄敬和硕公主的驸马要更早成为郡王。但不晓得内里是否有差,毕竟一个是承袭父亲爵位,一个是自己努力加封的。

庄静固伦公主于嘉庆十六年去世,享年二十七岁。

猜你喜欢

  • 1967:取消过年

    “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出炉18岁的上海玻璃机器厂青年工人章仁兴正是发出“广大革命群众要求”的第一人。他投书《解放日报》,在全国最先发出倡议:“在两条路线和夺权斗争进行得这样尖锐激烈的时刻,我们怎能丢下革命和生产,回乡去过春节呢不能!不能!坚决

  •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秘闻

    1949年9月,为了纪念自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首先是确定人民纪念碑的修建地点。在会上,有的委员提议将

  • 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着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

  • 调虫小计

    《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

  • 过河拆桥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释义比喻达到某种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故事】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

  • 休戚相关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不能留在国内,

  • 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

  •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傲慢。我比较熟悉的是北京人的傲慢,常在本地老牌出租车司机、售票员和胡同爷们儿身上看到,眼光下斜,用鼻音说话,开口就是国家领导人的家长里短或中东局势,让外地人听着顿觉自己微如蚁尘。上海的傲慢,表面上看却是十分友好的。如果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