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慈禧太后亲妹叶赫那拉·婉贞简介 婉贞最后

慈禧太后亲妹叶赫那拉·婉贞简介 婉贞最后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9:08  热度:8℃

慈禧太后是中国古代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虽然她没有像女帝武则天那样称帝,但是却先后让两位皇帝成为她的傀儡,决定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归属。

是慈禧是大清王朝晚期政权的实际统治者,如此一位人物,她的大名在后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关于她的事迹,就算不喜欢历史的朋友也是听过的。那么大家听过叶赫那拉婉贞这个名字吗?知道慈禧的亲妹妹这个人吗?

婉贞是慈禧的亲妹,15岁的时候参加选秀。当时她的姐姐慈禧已经是懿贵妃,深受咸丰帝宠爱。

而婉贞没有如姐姐一般进入后宫,因为她落选了。按照规定,落选的秀女中有些容貌特别出众,品德极好的人能被指给王公贵族。

婉贞运气要比很多人好,她被指给了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为嫡福晋。婉贞高高兴兴的嫁给奕譞之时,绝没有想到自己其实只是姐姐手上的一枚棋子。

懿贵妃当时虽然受到皇帝宠爱,但是本身母族不显,势单力薄。为了加强自己手中的砝码,婉贞落选之后,她出面将其嫁给了奕譞。

这一步棋走的很好,因为后来咸丰帝去世,慈禧太后正是在奕譞等人的配合和帮助下,才铲除八大辅政大臣,夺得大权。

奕譞是咸丰帝的的异母弟弟,年轻而有才干,前途无限。他的福晋之位,各大家族都盯着,最后却给了落选的婉贞。

婉贞嫁给奕譞不久,就为他生下了嫡子载瀚,由此她受到奕譞的加倍宠爱。有宠爱自己的夫君,有乖巧的儿子,婉贞在这一段时间十分幸福。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载瀚年仅2岁就早夭去世,婉贞和奕譞对孩子的死都十分悲痛。同治十年,婉贞又生下次子载湉,缓解了悲痛。不等她喘口气,不幸再次降临,而这次剥夺她幸福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姐姐。

同治帝早逝,没有留下子嗣,需得从宗室选择一个孩子继承皇位。按照一般情况,应当是从同治帝的下一辈选择继承人,承同治帝的嗣。但是慈禧太后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不被削弱,待在太后位置上垂帘听政,力排众议选择了妹妹婉贞之子载湉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

虽然皇位诱人,但是对于婉贞来说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载湉入宫成为皇帝,母子再难相见,就算见面也只能行君臣之礼。而且孩子在宫内,日子过的好不好,婉贞根本无法左右。

后来婉贞又生下两子一女,但全都早夭。这就使得载湉成为她唯一的牵挂,终日思念孩子,也只能看着载湉小时候的衣物默默流泪。

膝下无子的婉贞,渐渐失去奕譞的宠爱,而与此同时侧福晋刘佳氏和李佳氏却频繁为奕譞诞下孩子。

没了孩子,也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婉贞在思念和苦痛中凄凉的度过了余后的二十多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载湉来探病,母子相顾无言。婉贞想说些什么,也许想叫叫儿子的名字,想摸摸的他的脸,但都因为身份地位而受到阻碍。

慈禧太后掌握清朝国家大权几十年,该享受的享受了,而她的幸福却是剥夺自己妹妹平凡的幸福而来。相比于姐姐而言,婉贞是个小女人,也是一位可怜人!

猜你喜欢

  • 网开三面的故事

    商汤有一次狩猎,见部下们张网四面并祷告说,上下四方的禽兽尽入网中。汤命令去其三面,只留一面,并祷告说,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 绕梁三日的故事

    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善歌唱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缺少粮食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

  • 纵虎归山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 比喻

  • 筚路蓝缕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luán]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 积羽沉舟的故事

    【发音】jī yǔ chén zhōu 【释义】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示例】元·无名

  • 秦镜高悬的故事

    【释 义】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也比喻人料事清楚,见解深刻。 【出 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 磨穿铁砚的故事

    成语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 进士,主司恶其姓,以

  • 破甑不顾的故事

    典故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常用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