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母亲最后的念想

母亲最后的念想

收录日期:2025-08-13 06:13:11  热度:11℃

母亲去世一年多了。

在这之前我不论多忙,每月都必从香港返广州一两回,看望在那儿的老母亲。一个高龄老人,全身上下都有伤病,怕是时日无多了。我能多陪她一会儿是一会儿,哪怕只是坐在她身边沉默。

母亲去世时98岁,双目失明多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已不爱说话,听人说话也表情冷漠,常常就只是默坐,用十指去感触身边的事物,那事物通常是几张纸巾或一根牙签。她也只能凭着气息感觉其他人。我就一遍遍地揉摸她青筋纵横的双手,传达着爱意与悲悯。

母亲是位奇女子,出身澳门豪门,上的是英国圣罗撒名校,本来便该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少奶奶的日子。但日本侵华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从抗日歌咏团的热血少女变成了拿枪的抗日战士。一次,抗日游击队遭告密,被日军包围,母亲在突击时受了伤,被日本人的炮弹震晕过去,腿上一直留着取不出来的炮弹散片。

我的外婆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未必通晓家国情怀,但对女儿的选择从不阻拦,并以母亲的大爱暗暗支持爱女的行动。

外婆一直随舅舅生活在香港,一年一度回广州探望母亲一家。上世纪60年代的一段不正常的日子里,母亲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揪”出来,困在单位“劳动改造”,一度失去人身自由。外婆在这段日子里去世。舅舅来电报说外婆的棺木放在了殡仪馆,请他的姐姐、我的母亲过去主持盖棺下土的大事。母亲身不由己,复了无奈的电报,大意是:未可赴港,万事请弟代办主持。

这已是多年前的旧事了。

母亲去世前两年,我如常回广州看她,那时她已长住医院,正步步逼近油枯灯灭的大限。

那是個夏日下午,母亲刚被护工洗过头,灰发柔顺地伏在头上,面容显得丰满而精神。我进病房时叫了她一声,她扬起了双眉寻找声源,神气有些雀跃,好像盼我很久很急切似的。

“我有件事想拜托你……”母亲的教养令她说话一直都很有礼貌,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女。

我忙应道:“妈,有事尽管说。”

“你帮我把外婆的棺材盖上盖儿,再找个地方把她好好葬了。”

我惊愕,一刹那间还有些悚惧。但母亲神情平静,丝毫不像在说谵语。她绞着十指间的纸巾,平静地说:“棺材盖儿老开着,外婆的尸首都变绿,长毛了,还是要入土为安。”

我眼前即时出现了一具棺木,那里躺着我的外婆,正呈现着母亲描述的情态。我慌了:“可是……可是又到哪儿去找外婆的棺材呢?”

“元洲村。”母亲平静、清晰地吐出三个字。

我在香港住了多年,从未听说过这个地名。元洲街倒是有一条,它深藏在二战前未经严格规划的深水埗街道里,既不现代,也不豪华。母亲年轻时跟外婆住过那一带,它或许与殡葬有关,甚至只是一个“村”。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为几十年前未能亲自为外婆盖棺,在脑海里绘画了一幅奇幻、甚至有几分恐怖的画面,急切要完成一桩念想。

我决心帮母亲了结这个心愿,应道:“好,我回香港就办。”

那天告别时,母亲又吩咐:“看要花多少钱,你先记下,由我来付。”

20多天后再回广州看望母亲。刚坐下,母亲就迫不及待地问起,我居然把事情忘光了!这会儿只好答应:“哦,那事啊?都办好了……”

母亲的口气竟有点紧迫:“在哪儿找到的?”

我这时便语塞:“就是……在你说的那个地方……”

“元洲村吗?”母亲又把那三个字说得字正腔圆。

“对对对……就是元洲村!”如果母亲的眼睛能看到我,一定能发现我是在撒谎。

“找了你表舅帮忙吗?葬在哪儿了?”

除了我,表舅是母亲家族在香港唯一的亲人,她与他小时候在香港一起成长,情同姐弟,感情甚至比跟我的亲舅舅都要好。

我无奈之下,只得编:“没去惊动表舅。找了两个工人把外婆葬在一个山岗边……妈放心,那儿很清静,不会有人来打搅外婆的。”

母亲说话素来“牙齿当金使”,又提起了旧话:“花了多少钱?你到三妹那儿取吧。”

三妹替她管着账。

我只得答道:“5000元……妈,钱由我付吧,外婆自小就疼我,就当是我的孝心。”

我的眼泪已渗了出来。

母亲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好了,不用总惦着这事了。”

这以后我每次去看她,她都还会提起棺木下葬的事。后来母亲不再提起这事了,而我内心深处的歉疚却越来越重……再后来,她平静地走了。

一年多来,我对母亲的怀念随着日子流逝越发强烈,但我也有些庆幸与母亲共同编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它让母亲放下了多年的内疚和遗憾,替她完成了最后的念想。这念想的关键词是外婆、香港,那是母亲一生中重要的人与地。

猜你喜欢

  • 黑白李连杰

    一袭黑衣,一顶黑帽,脚底穿一双黑鞋,在西方人的眼中,李连杰如此装扮符合他们对侠士的想象。没有闪亮舞台,没有音乐伴奏,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李连杰并不夺目,身后立着高出其一头的助手,让人产生一种落差感。当你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你在道义上就负有责任,

  • 李彦宏:认准了就去做

    中学时代就意识到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记得那是在1984年,我当时在山西省阳泉市。我所在的学校,就买了几台计算机,学校里光我们一个年级有400多人,总共只有几台这种苹果电脑,所以只能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去学习电脑

  • 李彦宏:不成功便成仁

    对着电话那头,他歇斯底里地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不是脾气暴躁的人,这次却控制不住情绪,他狠狠摔了自己的手机。从圣何塞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他眼神坚毅地看着窗外。飞机穿过朵朵白云,时而颠簸,时而又恢复平静。未来的创业生涯,

  • 李彦宏:收到华尔街的聘书

    李彦宏的故事是一个乖孩子的完美版本。年少时,他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之后,他顺利考入北大,学的是图书情报学。因为专业枯燥、乏味,李彦宏渐渐走上了备考出国的道路。1991年,李彦宏留

  • 李连杰的“后悔”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一角钱的票价,票房竟然过亿。年仅17岁、初登银幕的男主角李连杰声名鹊起,一炮而红。他出演的觉远和尚机智英武、武艺高强,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许多男孩子剃了光头,心怀武侠梦,去少林寺学习

  • 李嘉诚母亲以诚信教子

    李嘉诚白幼丧父。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相信善恶必有报应。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心会遭责骂,于是在母亲面前撒了谎。因为心里有愧,小嘉诚显得神色惊慌,一下子就被母亲

  • 张曼玉:偶像幻灭,偶像重生

    5月3日的北京草莓音乐节,狂风一阵接一阵,可这并不妨碍张曼玉要演唱的热情。开嗓前,她边捋着乱发边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么在草莓节上唱歌不跑调,但是我没有搜到,所以今天我还要继续跑调。        坦率到令人发指的她,本身就像8级强风扫过音

  • 大师的弯腰

    法国著名画家亨利卢梭,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便经常传授他一些打铁的知识。        卢梭进入学校读书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作画,而不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