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诸葛亮的扇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的扇子从

诸葛亮的扇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的扇子从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0:39  热度:8℃

不管是荧幕上的诸葛亮,还是文学中的诸葛孔明,诸葛亮的形象再千变万化,他的手里一定会握着一把羽毛扇子,这把羽扇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诸葛亮的羽扇从不离手呢?羽扇上面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

关于羽扇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是比较统一的意识是,这把羽扇是诸葛亮传闻中那位丑妻赠与他的。

诸葛亮上门求娶黄月英时,和黄承彦畅谈了许久,等到敲定婚事了以后,黄月英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羽扇,把羽扇递给了诸葛亮。看着诸葛亮一脸懵逼的样子,黄月英就问他:知道我为什么要送你羽扇吗?青年诸葛亮摇了摇脑袋,接着试探性的回答到:是礼轻情意重的意思吧!黄月英说:还有别的意思吗?这下诸葛亮再也答不出了,黄月英就说:刚才你和父亲的谈话我全都看见了,每次你讲到你的大志,就会眉飞色舞,自信飞扬。但是你每次讲到曹操、孙权时就会邹紧眉头,面露忧愁,我这把扇子是给你遮脸用的!

诸葛亮听完脸红了,黄月英这是暗着告诫他,凡事不能表露于面,要冷静沉着,否则不能成大事。这件事令诸葛亮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有这么大的一个弱点,后来他改正了这个习惯,但是依然时刻拿着羽扇,永远记住这一教训。

另外一种说法是,黄月英不是什么丑女,而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的父亲黄承彦害怕那些青年才俊们有眼不识荆山玉,就对外称自己的女儿是阿丑,头发黄,皮肤黑,唯有才华比较高而已。

黄家千金貌丑的消息一出,无数青年望而却步,都不敢娶一位丑妻回家,这才让不注重样貌注重才华的诸葛亮有了机会。实际上,黄月英不仅才貌双全,还文武双全,她师从名师,下山前她的师父给了她一把羽扇,上面写了明、亮两个大字,大字里又密密麻麻的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奇策。师父告诉黄月英,名字里有明、亮二字的必定是你的夫君。后来黄月英嫁给了诸葛亮,便把这把羽扇送给了诸葛。

从那以后,诸葛亮便羽扇不离身了,他轻摇羽扇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沉着冷静,胸有成竹,还因为能经常看到扇子上密密麻麻的小字,遇到困难时,随便用一个便能解决危机。

诸葛亮的那把扇子可能并不豪华,也不是那么好看,但是这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也算是定情信物了吧,人家喜欢天天拿着呀!

猜你喜欢

  • 未曾了解父亲

    我上小学时,父亲才三十开外,仍很有生活的情趣。每年元宵节,他会亲手制作一只精致的走马灯,在纸屏的各面绘上不同的水彩画,挂在屋子里。电灯一亮,纸屏旋转起来,令我惊喜不已。他还喜欢养小白鼠,我们叫洋老鼠,也是自己动手制作鼠箱,里面有楼梯、跳板、

  • 回来的母亲

    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没接,翻身又睡了。铃声又起,在寂静中响得惊心动魄。我顿时惊醒,跳下床直奔电话。一听到话筒里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我的脑子“嗡”的一声,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在这个秋天的早晨,年近80岁的母亲突发脑出

  • 留你在最美的时光

    1妈妈赶到医院时,医生已经把管子都拔掉,呼吸机也停了。爸爸安静地躺在那儿,像熟睡一样。我握住他的右手,姐姐握着他的左手,陪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重症监护室的这14天零6个小时,已经耗尽我们所有的泪水。此刻,我们只能一边感觉着他的手慢慢变

  • 自己长大

    毕业那天开始,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所以,没有机会感谢他。也没有机会说,我有点遗憾,没成为他在这个学校里唯一的同桌。他的名字有两个字,暂且叫他Z。你不用管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每一个同桌的代号。Z四年级转学到我们班,我们快毕业的时候调座位

  • 炊烟里的父爱

    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带出最佳的滋味。鲍鱼和咸鱼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他爱吃,也爱煮。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

  • 母亲墓地向北

    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我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在努力地左奔右跑了一阵子之后,我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了起来,一面哭一面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吗?”后来,还真

  • 妈妈,让不够优秀的我消失吧

    我16岁的日子,是苦涩的。那年,我正读高一。课余时间,我把自己埋在图书馆里,疯狂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觉得,我对文学是一种“饥饿状态”,我“吞咽”中外名著。书看多了,思想也复杂起来,对人生的爱恨别离感觉特别敏锐。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

  • 父亲的“怕”

    那天,一位同事看了一段关于父爱的小故事,十分感慨地说:“爸爸就是那个一边教育你勤俭节约,一边偷偷给你零花钱的人……”同事有两个女儿,他非常疼爱孩子,却也对她们管教很严。据说孩子们每次离家要去学校住宿时,他总会叮嘱她们不许乱花钱,然后又悄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