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那个拉板犁的是我父亲

那个拉板犁的是我父亲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1:35  热度:9℃

晚上吃完饭拨通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那端传来一声熟悉的“喂”“老爸吃饭了吗”“没呢,我还在等最后一趟客车看能不能下来人呢”“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中午吃饭了别担心”我的心不由得一抽搐,父亲是板犁司机,每天穿梭在附近村落的大街小巷,起早贪黑挣辛苦钱。夏天板犁车外包裹的厚重的塑料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像要融化,光是坐在里面不动便大汗淋漓,冬天寒风呼啸,将塑料布蒙上一层厚厚的霜,只能用手一层层的把霜刮下去露出前方白茫茫的路。父亲开着他的板犁走过无数个春秋冬夏。每次我放假回家时总会早早在路边等着我,看见我从公交车下来便咧着嘴冲我笑,推开板犁车门喊我上去。这就是我的父亲,用最朴实的方式爱着我们二十多年的父亲。

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每到夏天就是他们在田里日夜挥洒汗水的日子,从一棵苗的播种,锄草,打药,一片郁郁葱葱的背后是不舍昼夜的背影。熟睡中的我们经常会被惊醒,天刚蒙蒙亮,父亲母亲带着昨天蒸好的馒头和做好的咸菜,再灌上一大饮料瓶子的水,骑着自行车往地里赶去。这是他们四十多年生活的常态。

儿时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奔跑时,风中夹杂着土豆花的香味,那一条条垄向远方延伸,像一条无尽的绿色海洋,同时带走的还有父母的青春年华。正午的阳光直射,头顶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掉,打湿了面前的土地。虽然地里的活很多,可是父母心疼我们很少让我们下地干活,又不舍得雇人,起早贪黑俨然成为家常便飯。

那时的家里一贫如洗,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穿的都是亲戚接济的旧衣服。尽管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却毅然决定供我们上学,最艰难的时候一年四季只吃土豆白菜,因为他们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有文化的人不贫穷!在他们足够的爱和呵护的浇灌下,那片属于我们成长的土地郁郁葱葱。

我和姐姐是双胞胎,随着我们一起上了高中又双双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所以父母只得想法子赚钱。于是他们开始拉板犁,起初是在父亲身体不好的时候由母亲上场,后来他们双双投入到板犁大军中。每天驻守在公交车站,瞄准下车的人就开始扯着嗓子问客人去哪,车里备一条毛巾擦汗,一瓶子自来水润嗓,就像当代“骆驼祥子”。他们早出晚归,等到最后一班车,只是为了多拉个五块十块的。尤其是母亲,她是车夫里少数

尽管家境的贫穷深入骨髓也曾让我一度的自卑,不敢多花一分钱不敢买贵的东西。但是无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还是平凡的父母都在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坚强的面对未知的苦难。

的女人。父亲犯病时母亲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驻守在车站,踩着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回来。家里的开销,我和姐姐的生活费、父亲的医药费都像石头一样重重压在母亲身上,甚至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熬夜开车。毫不夸张的说,我花的钱是父母用血汗一块一块垒起来的。

父亲的身体一向不好,尤其是在我们上了大学之后,病情反复发作住进了医院。每次都要用进口消炎药,一支就是四五百元,随着父亲的频繁发病,治疗费用节节攀升,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我和母亲在医院门口,看着头顶一头白发的父亲缓缓走过来,穿的还是那件掉了色的灰色短袖和磨的发白的黑色裤子。原本瘦弱的脸更显虚弱,父亲眼眶塌陷得很厉害,无精打采地望着我们,我强忍住眼泪,努力告诉父亲我很好让他不用担心,母亲也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父亲和母亲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接过换洗衣服走回了病房。我第一次觉得绝望距离我们近在咫尺,父亲还不到五十岁呀。我恨自己无能,又恨老天爷心狠,我每天晚上都给父亲打电话,听着他的唠叨,鼓励他每天多吃点饭,那一刻哪怕他对我发脾气我也感觉很幸福。父亲在医院住了一阵子后回家休养,仍然需要不断输液治疗病情才能稍稍稳定下来,看着他日渐消瘦我心如刀绞。

从那天开始,我决定偷偷赚钱。我开始做家教,辅导一个小学生的数学,这样可以赚出每个月的生活费。每天晚风习习中我已经走在回图书馆的路上,然后在图书馆学到十点闭馆回寝室。去食堂尽量点便宜的饭菜,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几百元以内。姐姐成绩很好,每年都获得奖学金,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眼看开学即将大四,姐姐的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渴望读研,所以我只能放弃读研走上就业的道路,一来是为了给家里省钱,二来是我想尽快经济独立孝顺父母。眼下的我还不知道未来会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唯一的心愿就是挣到第一笔钱,带父母去北京,因为父亲说,他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去过北京。

我始终相信,如影随形的苦难是一种财富,正因如此我们才奋力前行。尽管家境的贫穷深入骨髓也曾让我一度的自卑,不敢多花一分钱不敢买贵的东西。但是无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还是平凡的父母都在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坚强的面对未知的苦难。

猜你喜欢

  • 一个月前的信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男孩和女孩在医院的走廊上相遇了。四目相触的一刹那,两颗年轻的心灵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从彼此的眼神中读出了心中的悲哀。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到了傍晚,他俩已成了仿佛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从此以后,男孩和女孩相伴度过了一个又

  • 有一种友情,从青丝到白发

    美国科学家莱特说:“老的树最好浇,老的马最好骑,老的书最好读,老的酒最好喝,老的朋友最可信赖。”如果说,世界上最惹人艳羡的爱情是从校服到婚纱。那么,最让人感动的友情,一定是从青丝到白发。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托林村生活着三位有着65年闺蜜情

  • 友情防腐剂

    不谈金钱,只谈好莱坞明星,离身边越远的越好。朋友有心事,多么沉闷都要聆听。你听完,对方便认为问题解决了百分之九十了。如果人家没有请你提出意见,你便不用提出意见。聆听其实是多了一个人在面前看她自己跟自己说话而已,别误会她需要你指点迷津。没有生

  • 让牵挂你的人放心

    巴金和冰心的友情,在文坛尽人皆知。从20世纪30年代相识,六十余年以来,他们一直以姐弟相称。1985年,冰心的爱人吴文藻教授去世,巴金十分悲痛。冰心对女儿吴青说:“我暂不给巴金写信,你将一些情况告诉他,叫他放心,我好好的。”1986年5月1

  • 狗的友谊

    黄狗和黑狗躺在厨房外的墙脚边晒太阳。虽然在院子门口守卫要威风得多,但是它们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冲着来来往往的人大叫了,于是就彬彬有礼地攀谈起来。它们谈到人世间的各种问题。自己必须做的工作,恶与善,最后谈到了友谊问题。黑狗说:“人生最大的幸福,

  • 朋友和规矩

    一天,有位研究生对季羡林说,他去国家图书馆借阅一本古代典籍,因为资历不够被拒绝,希望先生帮着通融通融。谁都知道,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是季羡林多年的老朋友。可季羡林回答:“那怎么行?那是别人的规矩,合不合理是另一说,但既然是规矩,我们

  • 我的朋友很贵

    很久没联系的一位前同事打来电话,说她朋友的妈妈最近情绪非常低落,她怀疑老人家抑郁了,知道我有位朋友是心理医生,想向那位朋友咨询一下。我在征求朋友的意见后,把电话号码发给了她,过一会儿她又随口问我:“向你这位朋友咨询,不收费吧?”我压根没去想

  • 你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朋友,你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全球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勃特在新加坡开设了理财课程。罗勃特的第一堂课就令人印象深刻。罗勃特要每个人写下10位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要大家把所知道的一切详细地写下来,包括:他们的公司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