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郑渊洁挑战挫折

郑渊洁挑战挫折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1:24  热度:9℃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出作文题《我长大了干什么》让全班的学生写,别的同学写的几乎都是骇人听闻的远大理想,郑渊洁干脆另辟蹊径,选择的职业很极端,说自己长大了要做掏粪工人。

老师看见之后,顿时觉得郑渊洁有思想,就将他的这篇稿子推荐给编辑部,果然很快就在杂志上刊登了。写命题作文的经历,让郑渊洁觉得自己是全班同学中作文写得最好的学生,从此以后他开始喜欢写作。

小学没有毕业,郑渊洁就辍学。呆在家中的日子,往往无事可做,郑渊洁便去工厂看水泵,每个月领40元工资。工厂打了一口井,为全厂提供生活用水,郑渊洁的职责是开启水泵,将井里的水抽上来输入工厂每个卫生间、食堂以及澡堂。

在工厂看水泵期间,每当感到无聊的时候,郑渊洁就会拿起笔写几句自由诗,最初他写东西的目的不在于投稿,而在于打发时光,纯粹是娱乐而已。

后来郑渊洁挑选两首诗随便投出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在杂志上刊登出来,领到10元钱的稿费,这笔钱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自己写的诗得到发表,既让郑渊洁喜出望外,也让他在毫无变化的生活中看见新的希望。

看管水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水源源不断,不能时断时续。在看水泵的岁月里,郑渊洁养成源源不断的习惯,并将这个习惯用到写作中。只要把工厂的事情干完,郑渊洁就开始写诗,他写的诗陆续在报刊上发表。

虽然有近百首诗与读者见面,但是和那些真正的诗人打过交道之后,郑渊洁不免感到失落和失望,觉得在写诗方面自己只是三流。他希望做到一流却面临郑重的选择,到底写哪样作品最有前途?

郑渊洁选择的方法是,将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童话、相声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写在一张挂历的前面,然后站在挂历前认真挑选。

“获得知识的过程会扼杀想象力,上学少的人想象力丰富,写童话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郑渊洁是这样考虑的,也是这样选择的。在挂历前经过反复琢磨,他果断挑选童话,接着就见缝插针地进行创作。

没有过去多长时间,郑渊洁的童话处女作《黑黑的诚实岛》就得到发表。随后他更加勤奋地写作,不少期刊陆续出现他的童话作品。

有一家刊登郑渊洁作品的杂志编辑告诉他,自从连载他写的长篇童话以后,他们的杂志印数上升10万册。听完那个编辑的话,郑渊洁立刻想到,多劳就应该多得。他便找到杂志主编要求增加稿费,结果人家不高兴地说:“你究竟怎么样证明,是由于你郑渊洁的作品,帮助我们刊物的发行量上升的?”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让他无言以对。

绞尽脑汁后郑渊洁终于想到,能够证明是自己的作品提高刊物发行量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这本杂志只刊登自己的作品,如果杂志发行量高,而且逐渐攀升,便说明我的文章受读者欢迎。

在接下来的日子,郑渊洁不停地写中篇童话《牛魔王新传》,迅速将童话写完,通过多方联系,就有《童话大王》愿意尝试。这本杂志,是专门发表郑渊洁个人作品的文学月刊,第1期《童话大王》于1985年5月10日问世,尽管当期杂志是创刊号,却有13万本的印量。

当时郑渊洁告诉自己,只要将《童话大王》连续出版3期,就算取得胜利。郑渊洁的忧患意识比较强,总是担心《童话大王》坚持不下去,只好不分白天黑夜地埋头拼命写作,可是他的努力竟然遭到别人讽刺。

《童话大王》问世的第二年夏天,郑渊洁到庐山参加会议。有一位趾高气扬的大学教授,可能是认为他没有上过大学,在当天出席会议的几十个人中,他的文化程度最低,于是打着官腔当众嘲笑:“咱们这儿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独自写一本月刊,如果他能够写两年,我就把名字倒着写。”

虽然被人当众羞辱,弄得灰头土脸,但是郑渊洁并没有与人家争辩什么,而是默默地发誓,我要写给你看。他将憋着的怒气,化作创作的勇气,隐居家里,潜心写作,尽力支撑《童话大王》月刊,让这本杂志的发行量逐渐攀升。到第三年,《童话大王》月刊印数就突破了100万册。

郑渊洁的童话,简单阅读,似乎通俗易懂;认真分析,其实内涵深刻。他批判了社会的怪现象,应试教育对人性的扼杀。《童话大王》不仅发表郑渊洁的童话,而且还刊登他的随笔,又开设了皮皮鲁信箱,还有辩论社会热门话题的《舒克舌战贝塔》。

《童话大王》创刊将近30年,在海内外影响广泛,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纯文学月刊,迄今为止累计印数即将达到两亿册。这种由一个人的作品支撑、持续20多年畅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杂志,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尚无先例。

随着《童话大王》持续畅销,郑渊洁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著名童话作家,拥有几亿读者。无论金钱标准,还是事业标准,他都站在成功人士之列。

猜你喜欢

  • 董永的故事:夫妻织布

    纺线织布,从来都是女人们的营生。可是要博兴县,男人们却和女人们一样纺线织布。男人们织出的布,和女人们织出的布一样好看,还比女人织的结实。谁家的男人不会纺线织布,人们说他不会过日子。 说,男人是下地干力气活儿的,怎么做起女人的营生了呢?这事说

  • 昆嵛山民间故事:金蝉化真人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夫妻俩在

  • 历史上真实的《富春山居图》

    最近,电影《富春山居图》开始在各大影院上映,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身陷不白之冤的国际特工肖锦汉为证清白重出江湖,暗中执行孙子兵法”计划;临危受命的中国人

  • 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说。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

  • 鲁班的传说故事:发明锯子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

  • 尉迟敬德的传说故事两则

    柳巷名字由来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尉迟敬德从家乡来到山西首府太原,古称并州。初来乍到,尉迟敬德又不会阿谀奉承,最初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流落到街头。有一位老太太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被隋朝皇帝征去挖运河,病死在工地上。所以看到与

  • 尉迟敬德的传说:母亲是一个人熊

    相传有一年家乡发大水,尉迟敬德的父亲上山砍柴被洪水阻隔,眼看命不能保,一头母熊从山林中冲出,救了他的性命。母熊因此受了伤,此时洪水还没有消退,所以尉迟敬德的父亲只好在山上陪着母熊。洪水退了之后,尉迟的父亲想下山,临行前向母熊道谢,说:救命之

  • 带上一把尺子去钧鱼

    丹麦人钓鱼时会随身带一把尺子,每当钓上一条鱼,都会用尺子度量一下,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生。有外国人不解其做法,丹麦人却笑道: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丹麦人舍弃眼前的小鱼,获得的不仅是将来的大鱼,更保持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敞开了仁者爱物的豁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