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情侣装”百岁夫妻:网晒83年的爱恋

“情侣装”百岁夫妻:网晒83年的爱恋

收录日期:2025-08-07 18:43:51  热度:10℃

2013年3月17日,本刊特约记者来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横街,拿着照片向路人询问百岁夫妻的住址。没想到,对方爽快地回答道:“知道的,知道的,我带你去。”原来,这两位老人早已是远近闻名的“明星”了。老爷爷名叫张木成,今年104岁。妻子名叫徐东英,今年105岁。他们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对百岁夫妻,前不久,还获得了中国老年学会颁发的“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第五位证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记者很快就找到了两位老人的家。

“快请进,快请进!”一位60多岁的阿姨迎了上来,记者确定她不是照片中的老人。见记者有些不解,她忙解释道:“我是他们的儿媳妇。”原来,她就是照片中情侣装的“原创者”黄秀娣。“帽子是哥哥们给买的,后来,我打算给阿爸和姆妈买两条围巾。我一看,两位老人家戴的帽子一模一样,挺喜庆,要是再买条一样的围巾,精气神就更足了。”于是,就出现了网上流传甚广的唐装版“情侣装”。

“那是2011年拍的,没想到现在又被大家传播开来,很意外也很开心。”老爷爷和老奶奶笑着说。在欢声笑语中,这对百岁夫妻的幸福生活也逐渐在记者眼前展开。

冲喜冲出来的“大娘子”

都说祸福相依,他算是信这个理儿了。想当年,母亲病重时,也正是爱妻进家门的时候。婚姻是“冲喜”冲出来的,但爱不是,爱在他心里。

张木成22岁那年,母亲患了痢疾。虽然家里经营着一家中药铺,而且张木成从15岁起就开始称药、配药,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痢疾这种疾病仍束手无策。眼见张母一病不起,病情愈发严重,家里人便想到了冲喜,给张木成说门亲事。

张木成是浦东本地人,按照老浦东的习俗,讨个年龄大的老婆会更有福气,生活也会更加和美。经媒人牵线,比对了生辰八字之后,张木成的母亲相中了和他们有着一街之隔、比张木成大一岁的徐东英。

说起张木成和徐东英的第一次相见,还有个小插曲。那天,徐东英到张家见未来的公婆。中午时分,张木成从药房回来,望见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只觉她不是自家的人,但没做太多停留,就去吃饭了。而徐东英头一次来认门,难免紧张,也未四处张望,自然未注意到张木成。这便是张木成和徐东英的第一次相遇,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是那淡淡的一瞥。不久,张母因医治无效离世。按照当地的习俗,办完丧事就要马上办喜事,如此才能把晦气全都驱除。

1930年10月30日,徐东英穿着凤冠霞帔,坐着大红灯笼花轿,从张桥西浜一步步地趋近张桥东浜。虽然只有一街之隔,但徐东英却觉得这段路很长很长。在此之前,徐东英曾无数次幻想过,她的爱情会像公主和王子的童话那般美好,而现在,她却要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男子,内心很不安。但是,见到张木成的一刹那,所有的不安全然消失。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高高的,瘦瘦的,待人和善,处事稳重,这几乎和她想象中的丈夫不差分毫。徐东英开心极了,嘴角竟不自觉地微微上翘,这一幕恰恰映入了张木成的眼帘。这是张木成第二次见到徐东英,而此时,她已成为他的妻子。她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也没有婀娜多姿的体态,但却有一抹让人甜到心里的笑容。再看看她那娇小的身形,张木成有种要保护她的冲动。

在那个年代,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双方在婚前大多没有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彼此并不了解,在见面的瞬间也难免有种种不满和失望,而像张木成和徐东英这样能彼此都很有眼缘的实属难得。虽然没有甜言蜜语的爱恋,也没有至死不渝的承诺,但他们深知,相遇来之不易,在一起就是缘分。

于是,从结婚那天起,张木成和徐东英便开始用他们的方式编织起别样的童话,享受着最平凡的幸福。

性格互补,

点滴幸福靠谦让

高的遇到矮的,胖的遇到瘦的,静的遇到动的,有时候你看着不协调,可人家却自得其乐,幸福洋溢。个中缘由除了互补所产生的神奇化学反应外,谦让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在外人眼里,这老两口能如此长久地幸福恩爱,多半是因为性格的互补。

老爷子好静,空闲时喜欢听听评弹、看看书,后来条件好了有了电视机,他就常常看电视剧、看新闻。而老奶奶则好动,经常在家门口附近走动,和邻居聊聊天、拉拉家常,尤其喜欢在屋前屋后找些空地种种菜。一动一静,有动有静,完美!性格互补自是好事,可如果饮食习惯也有差异的话,似乎就不那么完美了。

老爷子吃饭口味偏重,尤其最爱红烧肉,而老奶奶却和他完全相反,油腻的东西一点也不沾,专吃清淡的青菜。以前,家里都是徐东英掌勺,做饭时常常放很少很少的油,炒出来的菜在张木成看来,只能用干巴巴来形容。很明显,这样的饮食风格完全不符合老爷子的口味。要知道,红烧肉爱上青菜是件多么困难而又残忍的事情。可是,超爱吃红烧肉的老爷子就这么做了,而且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任何异议。“我可以发动民主意识跟她争辩,要多放些油才好吃,可她真不是针对我,她就是不爱吃油腻。假若我跟她吵起来,无论谁占了上风,最后这油是多放了还是少放了,这顿饭都吃不香,这一架也就吵得很多余了。”在老爷子看来,两口子过日子就是油盐酱醋这些事,要真有什么不愉快,无非就是谁多说一句谁少说一句的事。只要其中一方多忍让一点,肯定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原来,性格上可以玩儿互补,实打实地过起日子来,谦让才是创造幸福的正道。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制住红烧肉的诱惑,选择向青菜“屈服”,怎么办?老爷子说,当你意识到对方的好,能够体谅对方的不易,谦让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而这还要从多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婚后不久,张木成和徐东英便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每隔3年他们家就增添一个新成员,总共生育了8个儿女。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徐东英做了全职家庭主妇,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全靠张木成家开的药铺维持,日子过得很紧巴。为了省钱,张木成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有一次,他在药铺跑了好几趟活儿,又累又饿。中午时,回到家却发现,锅里什么都没有。一想到下午要饿着肚子去跑活儿,张木成的火气“噌”的就冒了出来。“我没顾上看时间,以为还早呢……”看到妻子放下孩子,手忙脚乱去准备饭菜,张木成来不及发火,心里早已是一阵心疼:自己忙着工作,家里的事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孩子又多,妻子也很不容易。想到这儿,张木成立即安慰起妻子:“没事,我今天不太饿,随便垫点就行!”临走时,他还不忘叮嘱道:“别光顾着忙,记得给自己做点好吃的。”丈夫的话让徐东英备感温暖,她知道,丈夫看到了自己的辛苦,也认可了自己对这个家的付出。在这之后,不管多忙,徐东英再没忘记过做中饭。

猜你喜欢

  • 拴车魔绳

    王老三的奥拓车丢了。他夜里起来撒尿时还发现拴车的绳子在树上拴着,就安心睡了。天明一看,绳子还在,车早没了。王老三租住的房屋正门口有一棵树,睡觉的时候他就用绳子一头拴在树上一头拴在车的轮胎上,晚上一醒来就看看绳头。绳头在车就在!这可把他气坏了

  • 幸会

    去作协开会,会后,一顿像模像样的宴席是少不了的。宴席设在一家酒店的一层,摆了满满八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想不到,我们这个人口不足四十万的小城,竟有这么多作家。很多作家彼此认识,于是相互串桌,就成为席间一大风景。那时我正开着一瓶干红,一

  • 办事效率

    一日,三个保单推销员聚在酒吧喝酒,酒到多处,牛皮也越吹越大。这时,话题转到了自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第一个人说道:“我们公司的理赔效率高,上周星期日上午,一位客户被车撞死了,得到通知后,理赔只花了两天就OK了!”第二个人轻蔑地一笑,说道:“

  • 天生没有买单的命

    天生“吃白食命”的人,遇上天生“埋单命”的人,会出什么状况?我喜欢结交朋友,而且大多是酒肉朋友,经常是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战。尽管聚餐如此频繁,可我从未买过一次单。不是我不想,而是根本就抢不到手,尤其是那个办企业的胖子朋友,人称“买单王”,

  • 刘二先生吹牛

    从前,有个村里有位叫刘二的教书先生,教了一辈子书,后来年纪大了,老眼昏花,教不了学生,就退了休。学堂里又先后请了几任先生。新先生一来,必先去拜访刘二先生,这就跟跑江湖的每到一处都要拜码头似的,不然,人家就会找你麻烦。刘二先生找麻烦的方法就是

  • 尴尬的专题片

    星期一早上刚上班,厂宣教科长杜二甫就接到市电视台李记者的电话,一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连忙推托道:“我近来忙得很,丈母娘有病正在住院,孩子马上又要参加高考,你看是不是先让别的单位打个头阵?”可李记者的语气十分坚定:“做你们厂的录像专题片,是

  • 锵锵六人行

    下岗工人大郝患类风湿久治不愈。类风湿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至今尚无法根治。正苦恼时,一个亲戚给他带来了福音:沉雾山原始林区深处,有条人迹罕至的峡谷,叫神农峡;神农峡最里端,有个水深莫测的神农池。类风湿患者到其中浸泡几次就没事了。大郝因此来到沉雾

  • 挑大的

    今天一上班,我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两袋喜糖。原来同事小王和小李分别和女朋友确定了关系,这是定亲的喜糖。同事们嚼着喜糖,话题自然离不开定亲的事儿。扯着扯着,就说到“彩礼”上了。无独有偶,小王和小李给女方的“彩礼”都是一万元,加上又是同一天定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