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9:39  热度:11℃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移,移动。

猜你喜欢

  • 红玉汤

    清朝光绪年间,京城有个说书人,名叫刘安谷。此人是有名的孝子,颇受邻里敬重。这年夏天,刘安谷的母亲病了,刚开始只是有些头晕目眩,怕冷恶风,全家都以为是小疾,就近请了周郎中来看。周郎中说是夏天贪凉,患了风寒,不碍事,吃两三副药就好。然而这药一连

  • 七连珠

    徐州城郊有条王府街,名字叫得气派,街上住的却多是些平民百姓,贩夫走卒。街东头有家铁匠铺,替人打些农具,手艺倒还过得去。店主是个黑瘦汉子,孤身一人,不善言辞,整日只顾着闷头干活。铁匠铺隔壁住着卖豆腐的刘氏母子,孩子才七八岁,叫大诚。据说男人出

  • 门当户对

    清朝时,磁州东南庄有一个张员外,祖辈靠种烟草为生,家财万贯。张员外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叫张瑞,相貌堂堂,但学问不佳,连续考了几年秀才,都名落孙山。张员外托人送了银子,才给儿子买了个山东兖州府泗水县正堂的官职。当了两年官,张瑞还没有成亲,父母为

  • 白母鸡

    从前,有一个农妇。养了四只母鸡。日子一天天过去,四只母鸡渐渐长大了。不久,三只母鸡开始“咯咯咯”下起了蛋。农妇喜笑颜开。把蛋一只只装进篮子里。用来换些柴米油盐。只有一只母鸡,始终不见下蛋。这只母鸡,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她因为始终下不了蛋,

  • 停敲两锤子

    大名府新上任一位赵知府。他头一次做地方官,非常重视礼节,对民情却知之不多。赵知府住进大名府衙,总听到远处有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传来,昼夜不停,像蚊子一樣在耳边哼哼。没过几天,赵知府烦躁起来,唤来钱典吏一问,得知是“永昌金箔铺”打金箔的

  • 木匠寨主

    寨主选举黑虎岭上有个黑虎寨,寨主叫汪守义,手下有九大金刚,几百喽啰。山寨虽然强盛,但汪守义却有担忧。自己年纪大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汪崇礼,这汪崇礼从小就不喜舞刀弄枪,整天除了读书,就是做木工。汪守义想把这寨主之位传给儿子,又怕大家不服。手下

  • 寻找宝石

    这天清晨,山民马德起早去赶集,路过山神庙门前,看见围了一大群人,都伸着脖子在看一张刚贴到墙上的通告。马德一打听,原来是新登基的国王通令全國,悬赏征集天下宝石。马德闻言,心中“咯噔”了一下,急忙挤到人群前仔细观看,只见通告正文明言:只要献出的

  • 血溅同门

    震天镖局大镖师苏友放的养女苏巧儿,姿色倾城,绝贯古今。有一年元宵节,苏巧儿带两个丫环一道去唐州的街市上赏灯,不想每到一处,都引来了数以百计的唐州城青年才俊们的围观,后生们前呼后拥,看灯竟一下子变成了看人。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苏巧儿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