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许绾的智慧

许绾的智慧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0:22  热度:10℃

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并将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这个决定后,都觉得很荒唐,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绾(wan)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鍬到王宫来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绾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计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是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过是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它当然不可能实现。


猜你喜欢

  • 流米寺的传说

    相传明朝初年,在滹沱河畔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宝龙庄。村里有一对贫苦的王姓夫妻,老来得子,全家欢喜万分,托人起名叫做王福,祈求孩子人生多福,大富大贵。孩子招人喜爱,平时人们都唤作福儿。王福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异于平常的孩子。只是生在穷人家,贫苦潦

  • 无为而治的爱情

    有一位女友,曾接连拒绝过两个深爱她的男子,却选择了一个看上去不够爱她的人。先前的两个男人都待她极好,事事以她的感受为重,嘘寒问暖,体贴之至。但她的芳心却不为所动,最后选择了一个对她不那么积极的男人。两人婚后的日子还算和美,但男方的表现似乎也

  • 小村奇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下乡期间,目睹了一件真实故事。我下乡的那个小队长,队长很聪明,是个县回乡青年。娶的媳妇也是十里八乡的漂亮女人,二人十分恩爱,可是村里面总是谣传她和会计有一腿。为了证实这件事,队长告诉媳妇这几天县里开会不回

  • 太守鬼段

            明朝万历年间,北顺天府清河县,有个邢员外,祖上在京城做丝绸生意,家积万金,肥田豪宅,仆婢成群。夫人只生一子,娶单名叫善。等到邢善婚娶成家之后,老夫人病故。邢员外独居,一直没有续娶,虽然快入古稀之年,但精神充沛,体格健旺。 

  • 戏子

            如是和小小是一对儿双胞胎,这一点只要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过来看一眼就马上可以断定了,如是和小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听老班主说,他有一回带着戏班子去米县的一个小城表演,就在最后一天表演完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在马车里面发

  • 暗害

    1        他来了,怀着豪赌的心情,带着复仇的烈焰,义无反顾地来了。        虽然是初春时节,但对于东北的林区来说还十分的寒冷。这是一个不太陡峭的山坡,长满着成片的森林,主要有杠树、椴树,还有白桦、红桦和红杉松之类,密密麻麻,很

  • 风流儒匪

            清朝后期,外夷入侵。世道一乱,盗匪流寇便多。涞阳西部地区山高林密,匪盗更为猖獗,其中梁柯一伙儿,名气最为响亮。        梁柯,字临风,涞阳仙坡人氏,文武全才,至于如何沦为匪盗已无法考证。梁柯肚里有货,遇事爱动脑筋,活儿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生活是由无穷无尽的关系组成的。你应该从中分辨出最重要的关系和相对次要的关系,比如你和食物的关系,就比你和小学同学的关系更密切。食物是你每天都要和其发生关联的事物,它们要进入你的身体。小学同学,除了极个别的,都已成了回忆。六十多年前,美国作家